理论教育 记忆的规律与方法,让您创造奇迹!

记忆的规律与方法,让您创造奇迹!

时间:2024-01-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五节记忆创造奇迹纵观世界历史,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都有惊人的记忆力。有一次,林肯得悉自己亡友的儿子小阿姆斯特朗被控谋财害命,并已被初步判定有罪。于是,林肯以被告的辩护律师的资格,向法院查阅了该案全部案卷。阅读完后,林肯要求法庭进行复审。然而这种推理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对知识记忆的基础之上的。人类记忆的用途之广和容量之大确实令人惊奇。

记忆的规律与方法,让您创造奇迹!

第五节 记忆创造奇迹

纵观世界历史,许多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都有惊人的记忆力。比如,周恩来同志的记忆力极强。每一个与周恩来同志相识相处的人都惊叹于他超人的记忆力。据说,他百忙之中答应的事一定能记住;他见过一面,谈过话或仅仅是询问过姓名的人,若干年后,他仍然能叫出对方的名字;他还来不及处理的事,过了很久之后他仍记得;还有一些令人烦恼的数据,他的大脑里不知道有多少。战争时,每一场战役的每个部队有多少兵多少将多少武器,敌人的情况他也都很清楚……

法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家拿破仑也具有超常的记忆力。据说他不仅能准确地记住各个部队的具体的战斗位置,还能记住每一个士兵的面孔和名字,甚至能将18世纪军事家所重视的所有军事理论全部熟记在心。拿破仑常常能在大战正酣之际,捕捉到转瞬即逝的战机,并且不用查看地图仅凭记忆就能果断地发布命令,从而改变两军的命运,使其军队犹如狂风席卷了整个欧洲。所以,他的名言“没有记忆的脑袋,等于没有警卫的要塞”流传至今。

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他在43岁时,偶然遇见自己20年前参加“里鹰战役”时的指挥官,竟能立刻喊出他的名字,使在场的官员们无不感到惊讶和钦佩。

还有这样一个关于林肯的故事。有一次,林肯得悉自己亡友的儿子小阿姆斯特朗被控谋财害命,并已被初步判定有罪。于是,林肯以被告的辩护律师的资格,向法院查阅了该案全部案卷。阅读完后,林肯要求法庭进行复审。这个案子的关键在于:原告方的一位证人福尔逊发誓提出证据说,那一天晚上11点钟,在月亮下清楚地目击到小阿姆斯特朗用枪击毙了死者。按照法庭的惯例,作为被告辩护律师的林肯与原告的证人福尔逊进行了一场辩论

林 肯:你发誓说认清了小阿姆斯特朗?

福尔逊:是的。

林 肯:你在草堆后,小阿姆斯特朗在大树下,两处相距二三十米,能认清吗?

福尔逊:看得很清楚,因为月光很亮。

林 肯:你肯定不是从衣着方面认清的吗?

福尔逊:不是的,我肯定认清了他的脸,因为月光正好照在他的脸上。

林 肯:你能肯定时间在11点吗?

福尔逊:充分肯定。因为我回屋看了表,那时是11点一刻。

林肯问到这里,转过身说:“我不能不告诉大家,这个证人是个彻头彻尾的骗子。”接着,他申诉了自己的理由。原来,林肯抓住了福尔逊的一个破绽。福尔逊说:“我肯定认清了他的脸……”而林肯指出:“那天是上弦月,到晚上11点钟,月亮早下山了。既然没有月光照射,怎么可能看清被告的脸呢?”

在本案中,林肯运用了无可辩驳的逻辑推理来攻破对方的诬告。然而这种推理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对知识记忆的基础之上的。

我国的文学巨匠茅盾先生一生著述繁多,许多作品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他不仅熟读唐诗宋词,能够张口即来,而且还能随时向人们背诵120回的长篇小说红楼梦》。茅盾先生辉煌的成就与他出色的记忆力是分不开的。(www.daowen.com)

生活中,记忆力的重要性随时随处可见。比如有些高明的棋手,能下闭目棋,而且一个人同时与七八个人对弈。要把那么多的棋盘记住,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就要靠出众的记忆力。

人类记忆的用途之广和容量之大确实令人惊奇。你的记忆中可以储存几十亿条不同的信息。虽然你的大脑只有1千克左右,但它能储存的信息比现在最高级的电脑还要多。人人都渴望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卓越的才能,成为栋梁之材。要成为人才,就要有一定水平的智力。而记忆力是一切思维的基础,加强记忆力的重要性便不言而喻了。可是,有人不懂得这个道理,甚至轻视记忆力。乔治·杜阿梅尔对这种观点做过尖锐的批评:“在我出生的那个时代里,记忆丝毫没有被视为一种美德……后来,我看到教育界出现了对记忆的严重歧视,并越来越歧视它。人们故意可恶地把记忆这种美德同智慧对立起来,这是愚蠢至极的行为。记忆不但无碍于智慧,反而给人增添智慧,并给智慧提供营养和材料。一个聪明人,如果记忆力差,又不好好训练,那他仍是一个废物,一个可怜的人。因为他失去了应用他的聪明的最好机会。人们不要歧视记忆,而要驾驭它,使它俯首帖耳。”伏尔泰说过这样的话:“人,如果没有记忆,就无法发明创造和联想。”也许你认为:我不是不想记忆,而是天生记性差。请你不必丧气。要知道,记忆力固然与天生的素质有一定的联系,但它确实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提高的。

良好的记忆力是获得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许多巨匠伟人都有超强的记忆力,他们是怎样获得如此非凡的记忆力的呢?毛泽东同志曾说:“记忆的最好方法就是坚持‘四多’,即多读、多写、多想、多问。”他自己就一直坚持用这种方法。

第一,多读。除了博览群书以外,还要对重点的书籍多读几遍。毛泽东对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读了多达17遍。在读《饮冰室文集》、韩愈古文以及唐宋诗词的时候,常常要求自己要达到背诵的程度,并且要精深了解,透彻领悟。毛泽东尤其喜欢古诗词,能顺口吟诵的就有四五百首。他还有抄写诗词的习惯,认为这样做既练习了写字,又锻炼了记忆力。到晚年的时候,他的记忆力还特别好。

第二,多写。多写读书笔记。毛泽东在多年的学习实践中养成了手中无笔不读书的习惯,边读边写被他认为是加强记忆的最好方法。他的读书笔记形式灵活多样,除了各种记录本外,还有选抄本、摘录本,以备做重点记忆。他还经常在书上画各种符号,写眉批。比如有一本《伦理学原理》,全书不过10万多字,他用工整的小楷在书的空白处写下了1.2万字的批语。他在读《辩证法唯物教程》一书时,也写下了近1.3万字的批语,其中第三章的批语就有1000多字,和文章的长度差不多。

第三,多想。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清楚哪些观点是正确的,哪些观点是错误的,通过对比,使正确的观点更深刻。在读书批语中,毛泽东都有比较简单的赞成、反对或怀疑的话,用笔谈的形式与作者讨论,汇总历代学者的不同学说,提出自己的精辟见解。一旦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就不会再忘了。

第四,多问。学习时遇到不清楚、不明白的地方,应及时请教。在湖南第一师范学习时,毛泽东除了在校自修,向本校教员请教外,还经常向有学问的人请教,每逢有专家、学者来长沙讲学,他都要拜访求教。他常说:“‘学问’一词讲的就是又学又问,不但要好学,还要好问。只有问懂了,才能记得牢。”

记忆也是学习的基石,没有记忆,任何学习都是不可能的。心理学家说:“学生在学校学习,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他们在学习记忆。学习一门功课、一种技能,能够储存起来,成为一种经验,作为生活、工作的准备,学习才算成功。记忆标志着人类的智能、生命和经验。”对于学生来说,记忆对于个人的学习的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有了记忆才能进行学习,才能进行连贯的思索,才能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论是通过听觉进行学习还是通过视觉进行学习,都要以“脑记忆”为基础。一个边听边忘或是边看边忘的人是不能进行学习的。

人们经常说感性认识重复多次就会上升到理性认识,产生概念,提出有创造性的见解。在这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人脑对于已经记住了的各种信息的加工,即对于各种信息进行连贯起来的思索,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和“由此及彼”的思索。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产生所谓的“灵感”或“思想的闪光”。很明显,这样做的前提就是要准确记住所要加工的素材,否则“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和“由此及彼”就没有对象。

只有把学习所需的各种情况(素材、数据、概念等)和各种知识牢牢地记在脑子里,成为需要用的时候能信手拈来的“活地图”和“活字典”,才能迅速抓住问题、解决问题,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前进。这些难题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哪些是假象?哪些是真相?应该用什么理论来分析?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只有把理论知识理解得透彻并牢牢记在脑子里的人才能比较快、比较好地发现和解决问题。

2.有了记忆,才能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我们的学习都是在动态中进行的。每天碰到的事情,不可能是以往发生过的事情的简单重复。因此不管事先准备得如何周密,都会有预想不到的情况出现,需要及时地、灵活地加以处理。也就是说,不能完全依靠各种事先准备好的“笔头记忆”材料,而需要依靠脑子记住随时发生的各种情况,并对这些情况进行动态加工,形成各种想法。

针对一个问题,能很快地判定情况,并开动脑筋,利用头脑中已有的各种信息,分析已出现的情况,形成答案。

记忆力好的人,能很快地解决问题,不仅学习效率高,而且能及时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因而心情舒畅,学习兴趣极高。而记忆力差的人,不但学习效率低,而且会由于健忘而屡屡碰钉子,心情必然沮丧,很多会做的题也可能做不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