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我们为什么会遗忘
你是否经常懊恼记忆力突然不听使唤?什么东西影响了我们的记忆?为什么我们经常会找不到钥匙?为什么昨晚摘下的眼镜今天就找不到了?但是我们却很清楚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巧克力。为什么我们想不起昨天才认识的新朋友的名字,却能立刻想起最喜欢的影视明星的名字?我们是怎样遗忘的,为什么会遗忘?
其实,遗忘并不只起负面作用。如果你不遗忘,你的头脑就会被塞满,并且在回想一些需要的内容时无法选择有用的信息。因此,我们不希望不重要的信息使我们头脑混乱。在这种情况下,忘记不重要的信息,能帮助你记住重要的信息。也就是说,你必须忘记不重要的信息,记住重要的信息。
众所周知,遗忘比记忆容易。如果你在录入、保存、提取任何一个环节出错,你都会忘记。当然,如果你想记住,这三个环节就都不能出错。由此看来,记住似乎只有一个机会,而遗忘却有三个机会。许多心理学家也提出几种理论来解释我们为什么会遗忘——
第一,衰弱。这种解释认为记忆会在大脑中留下某种“痕迹”。这个痕迹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衰弱或消逝,如同一条草地上的小路,如果很久没人走,就会荆棘丛生。对于人们来说,造成遗忘的根本原因在于很少使用学习过的知识。
第二,曲解。曲解记忆力可能会受到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的影响。如果我们对一些内容感兴趣,那么我们会想方设法记住这些内容,否则即使记住一些不感兴趣的内容,也会很快遗忘的。所以我们应该对记忆进行调整,使之符合我们的期望或者我们觉得应该有的样子。为了更好地说明“曲解”这种现象,你可以大声阅读这样的一些词语让另一个人听:疲倦、夜晚、吃、床、休息、唤醒、醒来、梦、舒服、熟睡,让他尽可能说出听过的所有词语。通常情况下,他可能会说出那组词语中有“睡觉”,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大多数词语都和睡觉相关,因此他会认为“睡觉”也应该在其中。
“曲解”也会出现在法庭上法官对目击证人的询问中。例如,在法庭上,法官会询问证人一些关键性的问题,可能导致证人“确认”一件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受害者穿的外套是什么颜色的?”这个问题可能会导致证人想起一件并不存在的外套。同样,只强调结果的陈述可能会使人们记住这个结果。
第三,抑制。这是由弗洛伊德在研究无意识理论时提出来的。依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我们可能会有意识地遗忘一些不满意或者不愿接受的内容。大脑把这类内容储存在无意识中,以便不必天天去接触它们。虽然弗洛伊德的这套复杂理论的部分细节并不被完全接受,但是大多数心理学家确信这种动机性的遗忘有可能会发生。
第四,干扰。干扰会对遗忘造成的影响,或许不如在这段时间里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影响大。实际上,许多遗忘可能是由其他事情的干扰而造成的。人们受到干扰而遗忘并不意味着人们的记忆容量有限,也不是新信息把旧信息挤出来了,而是事情的内容所造成的。(www.daowen.com)
此外,以前记住的信息也可能会对最近记住的内容造成干扰。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作“正向干扰”。之所以是“正向”的,主要是因为这种干扰的方向向前,过去记住的材料会抑制或者阻碍新材料的记忆。同样,你最近记住的内容也会对你回忆过去记住的内容产生干扰,这种现象被称作“逆向干扰”。因为干扰的方向是“向后”的。假定上周你在商务会议上遇见一些人,而在昨晚的聚会上遇见另一些人。过后,你可能会感觉到,当你回想上周商务会议上遇见的人的名字时,昨晚聚会上遇见的人的名字会干扰你。这种现象就是“逆向干扰”。
第五,提示依赖。这个解释把遗忘归结于提取失败(与录入信息和储存信息无关)。这种解释认为:记忆力既不会衰弱,也不会受其他内容的干扰。相反,它只取决于你能否找到合适的提示来帮助你提取。因此,人们把这种提取失败称为“遗忘”。如果能找到合适的提示,就能从记忆中随心所欲地提取出需要的内容。你忘记了只是因为你没有找到合适的提示。你可能觉得自己忘记了,可是后来当你看见或者听到某些内容时,这些内容“提醒”了你的记忆,你突然又想起来了。
为了对上述五种对遗忘的解释有更深入的理解,我们不妨把记忆力比作一栋房子的阁楼。你把信息储存在记忆中,就好比把东西储存在阁楼中。假定你要爬上阁楼找一件东西。按照前面介绍的衰弱论来看,阁楼就像一间“破旧不堪的屋子”,你找不到东西是因为这件东西放在阁楼中时间很久了,可能已经老化甚至消亡了;曲解论认为,阁楼像一间“重新布置过的屋子”,里面的东西都被重新放置了,所以你找不到想要的东西;抑制论认为,阁楼就像一间“有围墙的屋子”,被围墙堵死了,所以你无法进到里面找到东西;干扰论认为,阁楼就像一间“混乱无比的屋子”,里面的东西乱七八糟的,阻碍你找到东西;提示依赖论认为,阁楼像一间“上锁的屋子”,里面的东西都被锁在抽屉、箱子和珠宝柜中,如果你想找出某件东西,就必须得找到合适的钥匙(也就是提示)才能打开箱子找到东西。没有任何一种解释可以阐明所有的遗忘现象,因此,以上介绍的五种解释都有其合理性。
德国心理学家艾滨浩斯对遗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他采用无意义音节作为实验的记忆材料,然后用节省法计算出对记忆材料保持的量,包括遗忘的量,经过多次的实验与计算,得出了不同时间间隔所保持或遗忘的百分数。它可以很直观地让你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于记忆材料逐渐遗忘的过程以及遗忘量的大小,这便是著名的艾滨浩斯记忆保持曲线,或称艾滨浩斯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向我们所展示的是:认知材料在记忆之后,马上会有一个迅速下降的过程(记忆后的短时间内)。而当时间间隔延长会逐渐变得平缓。因此我们可以理解,遗忘的其中一个规律就是:材料在识记后短时间内遗忘较多,记忆保持的分量也会迅速下降,而在经过长时间的间隔之后,遗忘发展的速度也就逐渐变慢。
在艾滨浩斯之后,许多研究专家用不同数量和不同性质的识记材料进行过类似的实验,在遗忘曲线大的走势上是类似的。后来这些研究的一大成果就是:遗忘的速度会受到识记材料的性质、内容和范围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对动作、技能的记忆遗忘比较慢(如体操、绘画)。并且,遗忘还有量与质之分。比如,一首唐诗,前面三句都背诵出来,最后一句却给忘了,这就是指材料的量的遗忘。又如我们在默写一个英语单词时,把其中的—个字母记错了,这便是质的遗忘,把本质的东西忘掉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的记忆都遵循上述模式。比如,我们会终生牢记那些在记忆中扎根的内容或者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的内容。此外,学习材料的重点或者框架要比细节在记忆中保存的时间长得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