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你的明天由你的选择决定

你的明天由你的选择决定

时间:2024-0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chapter 05选择友情与爱情,选择生活的另一半你所求的安稳,给不了你更好的人生我感谢网络世界,感谢灵灵,也会感谢我自己。改变,在慢慢调整我的生活,在缓缓完善它的意义。而我认可体制的原因就是大众所认为的“安稳”。我谴责公司对他人的不公平和不仗义行为,但放置到自身,我并不认为公司本身是坏的。不痛不痒,因为并未伤及我的利益。外面的世界打开了我的眼界,更让我学会了用另一双眼睛重新看待自己。

你的明天由你的选择决定

chapter 05 选择友情与爱情,选择生活的另一半

你所求的安稳,给不了你更好的人生

我感谢网络世界,感谢灵灵,也会感谢我自己。幸亏,思考的能力和好奇心没有被这些年安逸的生活磨灭掉。

有些人,很早就能找到自己内在成长的驱动力,如我的好友灵灵,她过早地看明白了这个世界,过早地经历了痛苦的挣扎,但也由此走上了“过自己的人生,让别人去说吧”的生活。

有些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过着循规蹈矩的生活,就如我,接受了传统价值观的洗礼,在父母以“爱的名义”的过度保护下,陷入“过大众认可的人生”的氛围中,真实的自我被宠爱、纵容以及物质所压制。也许再假以时日,我真的会按照传统的价值观过着“被大众认可”的所谓“幸福”人生。但幸好是“也许”。

前段日子赶书稿,在家里奋笔疾书,拖了几个月的稿子,被编辑催得都自惭形秽。我跟朋友调侃,拖延症其实换了件衣裳让我尝到了一点儿糟糕的滋味。重新拐入写书的车道,又开始恢复阅读,我惊讶地发现,很多原本一带而过的知识点,重新被我发掘出了它的意义。

我跟灵灵讨论这种变化,她说:“不是重新发掘出了意义,那些意义原本就在,但之前的你看不到。而现在,你发生了改变,那些意义就被你重新看到。”

改变,在慢慢调整我的生活,在缓缓完善它的意义。

前年,一位同事被公司用奇葩的借口逼迫辞职。我只是认为公司的做法“不仁道”,一个公司的领导不能因为自己仕途上的谄媚而选择牺牲一个认真工作的员工,更不能因为她是临时工而牺牲得毫无愧疚之心。

整个过程中,我所质疑的是公司的做法,而不是公司本身。在当时连续好几个月的文章里,我反复地指责领导和其他员工在这件事情中态度的可恶,但这只是事情的表象,而非事情的本质。

可在如今的我看来,不仅仅是公司中的“那些人”有问题,公司运行的整个机制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一方面认可这个机制的运作,一方面又谴责机制下存在的那些寄生虫,矛盾而又可笑得一塌糊涂。

为何会如此?

原因很简单,从内心来讲,我认可体制,并不认为体制本身出了问题,所以才忽视了一个问题:正因为体制本身的巨大缺陷才使得生存在其中的很多人渐渐变得自私、冷漠和无情。

而我认可体制的原因就是大众所认为的“安稳”。

就好比当初,毕业时我从未有过去企业工作的想法,也从未动过创业的心,我完全遵循着长辈的价值观——体制内永远是最安全的,选择了这条路。在我的价值观体系中,安全最重要,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再去思考其他的要素,比如公平、比如对等。

我谴责公司对他人的不公平和不仗义行为,但放置到自身,我并不认为公司本身是坏的。因为我在体制内,因为我是他们的自家人,所以我的安全一直有保障。正因为如此,那时候的我,看待很多问题,永远不会触及核心,仅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所谓的愤怒就显得非常不痛不痒。

不痛不痒,因为并未伤及我的利益。

不痛不痒,因为我看不到事情的核心。

为何我看不到事情的核心呢?

灵灵曾经说过,“你就是最典型的那种被父母、老师、朋友保护得很好,过着最传统、循规蹈矩生活的好孩子”。

正因为被保护得太好,正因为被安排得太舒适,我根本不需要去费力思考一些事情,身上的那些反骨和叛逆的因子在温室中被俘虏了。我很难去质疑那些日子有什么不好。是啊,它们的确没有任何的不好,顺心顺意,舒服自然。于是,我安心当着温室里的花朵很多很多年,从父母身边过渡到象牙塔,又从象牙塔送进了体制。

我安然接受并且认同着父辈们给我灌输的理念,即便身边发生的那些“不仁义”的事情会偶尔挑动内心深处那颗“不安分的心”,但这种“不安分”从未让我真正沉下去思考“这些不仁义到底说明了什么”。

体制有一种很可怕的力量,它用群众的威慑力,让进入其中的人放弃“反抗”和“质疑”,渐渐接受前辈的洗脑,继而认同那种独有的价值观。于是,再不一样的人,经历过几年的沉浮,渐渐举止言谈间会趋于一致。交流的眼神,说话的口吻,接待的客套,闲聊的八卦都那么统一。它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玻璃屏障,只让认可的那种价值观在其中发酵,并且屏蔽掉任何新鲜的观念。

于是,身处其中的我,除了偶尔不对劲,有些“小愤怒”或者“小质疑”外,离“外面的世界”越来越远。

但,幸亏出现了同事被无故辞退事件,她的离开,让我有一种莫名其妙想把自己的工作经历写下来的冲动,即便原本只是作为日后回忆的文字记录。这种冲动让我开始主动跟外面的世界对接,不是写在日记本上,而是留在了网络平台上。(www.daowen.com)

时至今日,我都会感谢那次冲动,倘若,我仅仅把它当作一个无聊的想法,转身就忘了,很多事情就不会发生,也许现在的我已经成了体制内某个人的复制品。

但我完成了那次冲动!一开始的日记是自说自话的描写,当作每月的生活流水账,但世界一旦打开,新鲜的事物和不一样的观念会如潮水般涌入我的生活,我开始慢慢了解,原来世界并非我想象中那么拘谨、单一甚至狭隘。不一样的价值观开始在我的生活里不断交战,我被迫去思考,到底哪一种才是正确的,到底哪一种才是我真正想要的。

不安分的内心,开始一次比一次强烈地跳动着,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对环境的不满,越来越发现身边暗藏着很多不光彩的事情。外面的世界打开了我的眼界,更让我学会了用另一双眼睛重新看待自己。

伴随着“外面的世界”一起来到我身边的,是灵灵,一个从头到尾都活得很明白,活得很像自己的人。她那些尖锐的观念一度被我认为是“偏执狂的表征”,但这些尖锐的观点往往会一针见血地指出我逻辑的可笑、观念的无知和性格的缺陷。

她就像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不断逼迫着我去重新理解、看待自己和他人。

跟她相处的两年时光里,我颠覆了原本的传统的价值观,不,更准确地说,我抛弃了他人强加在我身上的观念,我选择了重新寻找真正的自我。

我不要“变成别人”,我想做自己。

思考和好奇心是诱导这一切的种子

灵灵跟我说:“虽然你身上有很多循规蹈矩的传统观念,虽然很多观念本身是有问题的,但你没有最终变得跟体制内的那些人一样,原因在于你拥有思考的能力,你还有一颗探究的好奇心。”

我明白她的意思。

早年,环境是单一的,价值观念是单一的,没有冲突存在,我只需要安然接受,于是我很少去思考问题。但当外面的世界开始涌入我的生活,当我渐渐感受到观念的冲突时,我没有去当鸵鸟,或者视而不见,我选择的是去思考。

当自有的知识储备不够去解释这些冲突时,我开始了跟不一样的人(比如灵灵)交流,我开始阅读大量的书籍,我开始去观察两个世界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思考角度。

我想弄明白冲突的原因是什么,我也努力去弄明白冲突的原因是什么。

我跟灵灵说,我感谢网络世界,感谢她,也会感谢我自己。幸亏,思考的能力和好奇心没有被这些年安逸的生活磨灭掉。

同质化的世界,虽然安稳,但时间久了会无聊,人会变得麻木而妥协,最终就认命在这同质化的世界里。

但,一旦同质化的世界被打开了一扇窗,不一样的画风会诱导出人的好奇心,好奇心又会让你发现更多的“不同”,当这种差异渐渐带来冲突后,思考会告诉你真相到底是什么。

求安稳,原来不是性格导致,而是观念的影响

回到“体制带来安全”这个命题,这是父母告诉我的,是身边朋友告诉我的,更是我自己给自己暗示的。

我一度认为自己是一个“风险厌恶者”,谨慎小心,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这种性格似乎决定了无论何时,我都会将“安全”放在第一位,体制内的“安稳”在我的理解中就是“安全”的代名词。

所以,我、我父母和我的朋友们都认为,我即便质疑体制,也不会真正地离开“体制”,因为我的性格决定了我追求“安稳”。“安稳”会带来很多的问题。因为安稳,我变得胆小和退却,很多事情,因为从未尝试过,就被我打上了“危险”的标签。很多领域因为他人口中的“风险”,就被我彻底屏蔽。我只愿意去做那些我做过的事情,我只愿意去涉猎那些我熟悉的领域,我甚至只愿意跟熟悉的人打交道,我的圈子因为自己的“求安稳”而变得非常狭小。

但,当我渐渐将生活的视角拓宽,渐渐去尝试很多以前不敢尝试的事情,渐渐鼓足勇气去完成一些看似未知充满风险的小项目,“求安稳”变成了“跃跃欲试”。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求安稳”并非是我性格所致,而是我观念的问题。当我接受老一辈的传统观念时,我会本能地认为“安稳是对的,冒险是不安全的”,但当我的观念发生改变时,我会开始重新思考这个论调,而“冒险”所带来的新鲜、刺激甚至小成就都让我惊喜不已,这些惊喜中并没有让我发现“不安全”的因子。

现今,虽然工作生活中依然会有一些小小的不愉快,虽然我依然会面临很多的困惑和烦恼,但让我开心的是,我不会拘泥于一个角度看待问题,我不会害怕一些未知的挑战,我不会拒绝一些未曾尝试过的邀约,我期待每日的生活中有一些小意外,更努力让这些意外变成惊喜。

我感谢这两年来“外面世界”和灵灵一路陪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