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宋词苏东坡词传中的重要时刻

宋词苏东坡词传中的重要时刻

时间:2024-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月五日,神宗病逝,哲宗即位。五月六日,苏轼被任命为朝奉郎、登州知州,官阶七品。十二月十八日,苏轼被任命为起居舍人,官阶六品。九月十二日,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官阶正三品。有一次,一位同僚邀请苏轼写一篇《塔记》,但苏轼忙于起草各种文件,只好一拖再拖,最后只得写信请求对方谅解:某启。此次会见,太后还送给苏轼一个刻有莲花的金烛台,以示皇恩浩荡。

宋词苏东坡词传中的重要时刻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从登州回到京城后,苏轼写了这首诗。诗中描写的初春景色虽然是画中之景,但其实也是苏轼心中之景,此时此刻,他的心中一片春光明媚。

也难怪他这么开心,因为从当代学者康震所整理的苏轼升迁的时间表中可以看出,苏轼的这段日子,简直可以用青云直上来形容:

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苏轼五十岁。

三月五日,神宗病逝,哲宗即位。

五月六日,苏轼被任命为朝奉郎、登州知州,官阶七品。

九月十八日,苏轼被任命为礼部郎中,官阶六品。负责朝廷的礼仪、祭祀、科举等事务

十二月十八日,苏轼被任命为起居舍人,官阶六品。

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苏轼五十一岁。

三月十四日,免试为中书舍人,官阶四品。

九月十二日,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知制诰,官阶正三品。皇帝特赐给他官服一套,金腰带一条,金镀银鞍辔马一匹。

从元丰八年(1085年)的五月到元祐元年(1086年)的九月,短短的十七个月里,苏轼便从一个地处偏远之州的犯官一路直升到三品大员,提升了六个品级,飞跃了十二个官阶,距离宰相只有一步之遥!(www.daowen.com)

——(摘自《康震评说苏东坡》)

官做到这个位置,已是位极人臣了,苏轼心满意足,而且,他还成为哲宗皇帝的经筵侍读,也就是帝王之师,这对于传统知识分子来说,是何等荣耀啊!不过,经历了“乌台诗案”、黄州贬官、常州闲居后的苏轼,已经能够平静地对待眼前的一切了。此时此刻,他反而变得非常冷静,用一双睿智的眼睛打量着人生的荣辱成败。

这时候,苏轼变得十分忙碌,他需要起草很多的诏令,需要批复太多的奏章,需要选择有意义的教材,为当时年少的哲宗皇帝讲述历代的兴亡更替,从而帮助他辨别正邪,匡正得失。对于眼前的忙碌生活,苏轼显得很是开心,他在《卧病逾月请郡不许复直玉堂十一月一日锁院是日苦寒诏赐宫烛法洒书呈同院》一诗中写道:

微霰疏疏点玉堂,词头夜下揽衣忙。

分光御烛星辰烂,拜赐宫壶雨露香。

醉眼有花书字大,老人无睡漏声长。

何时却逐桑榆暖,社酒寒灯乐未央。

夜静更深,苏轼还在忙碌着,但毕竟年纪大了,熬夜的时间一长,只觉得腰酸背痛,眼花缭乱,再也打不起精神来了。什么时候才可以回到常州那种自由自在的生活中,去享受“偷得浮生半日闲”的轻松快意呢?

在这里,苏轼表面上是在抱怨朝政繁忙让自己失去了自由和闲适人生,但实际上是在展现他对眼下的生活乐在其中,他将在宫中值夜班的环境写得如此美好,此情此景,哪怕再累,苏轼也是舒心的。

何况,只要是天寒地冻的日子,太皇太后和皇上都会非常关切地差人给他送来宫烛与热酒,以示慰问。这些举动更让他感到暖意融融,在纷繁芜杂的工作中,他连写诗的时间都少了很多。有一次,一位同僚邀请苏轼写一篇《塔记》,但苏轼忙于起草各种文件,只好一拖再拖,最后只得写信请求对方谅解:

某启。辱教,伏承台候万福,为慰。《塔记》非敢慢,盖供职数日,职事如麻,归即为词头所迫,卒以半夜乃息,五更复起,实未有余暇。乞限一月,所敢食言者有如河,愿公一笑而恕之。旦夕当卜一邂逅而别。

——《答鲁子宣三首(之三)》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对不起,朋友,我不是故意拖延不写《塔记》,而是因为政务繁忙,实在抽不出时间。繁忙的时候,我经常半夜才睡,第二天五更就起来,没有一点空闲。求您给我一个月时间,我再也不敢食言了,请您原谅我吧。

苏轼为什么能够这么快地得到高升呢?其实,这个问题一直困惑了苏轼很长的时间,直到有一次,高太后夜召苏轼入宫,在与苏轼的一段对话中道出了其中的缘由。

当时,苏轼正在毕恭毕敬地按照太后的旨意起草诏令,太后突然问他道:“卿前年做的是什么官?”苏轼回答说:“臣为常州团练副使。”太后又问道:“那你如今是什么官?”苏轼回答说:“臣现在是翰林学士。”太后又问:“你知道你为什么升得这么快吗?”苏轼听了,心中一紧张,连忙回答道:“这是太后和皇帝陛下提拔的结果啊。”

没想到高太后听了,却摇了摇头说:“这件事不是老身的主意,也与当今皇帝无关,更不是大臣们推荐,而是先帝的遗诏。宫中的宫女太监们都知道,先帝每次诵读你的文章,都会赞叹说着:奇才!奇才!此人应当得到重任啊。遗憾的是,他还没有来得及重用你,自己就驾鹤仙去了。”

苏轼听了,泪流满面,他终于明白神宗皇帝对自己的一番知遇之恩。太后当着小皇帝的面,语重心长地对苏轼说:“你应当辅佐当今皇上,报答先帝的恩典。”苏轼连忙鞠躬答应。此次会见,太后还送给苏轼一个刻有莲花的金烛台,以示皇恩浩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