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登州海市:苏东坡词传中的千古绝唱

登州海市:苏东坡词传中的千古绝唱

时间:2024-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像这登州的海市蜃楼,仿佛早就在冥冥中等待着他的到来一样。意思是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说登州的海市蜃楼,当地的老人说,这一景象常在春夏出现,但今年迟迟没有发生。此外,作为管理军事的官员,苏轼来到登州后立即深入兵营,视察海防,了解当地的防卫情况。由于时间短暂,苏轼在登州没有留下太多的诗文,却留下一首千古绝唱——《登州海市》,算是苏轼留给蓬莱的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登州海市:苏东坡词传中的千古绝唱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心知所见皆幻影,敢以耳目烦神工。

岁寒水冷天地闭,为我起蛰鞭鱼龙

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人间所得容力取,世外无物谁为雄。

率然有请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穷。

潮阳太守南迁归,喜见石廪堆祝融

自言正直动山鬼,岂知造物哀龙钟。

伸眉一笑岂易得,神之报汝亦已丰。

斜阳万里孤鸟没,但见碧海磨青铜

新诗绮语亦安用,相与变灭随东风

——《登州海市》

苏轼永远也猜不透自己的命运,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离开黄州,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又从眷念的常州来到了登州。他沿着命运为他安排的道路一步步地朝前走,只是这沿途中的风景,他绝不会错过。(www.daowen.com)

就像这登州的海市蜃楼,仿佛早就在冥冥中等待着他的到来一样。

苏轼曾经在这首诗的序中写道:“予闻登州海市旧矣。父老云常出于春夏,今岁晚不复见矣。予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见为恨,祷于海神广德王之庙,明日见焉,乃作此诗。”

意思是说,我很久以前就听说登州的海市蜃楼,当地的老人说,这一景象常在春夏出现,但今年迟迟没有发生。我到那里观察了五日后离开,因为没有这一奇观而感到遗憾,于是我来到海神广德王之庙祈祷,结果第二天就见到了奇观,于是就作了这首诗。

苏轼是怎么来到登州任知州的呢?让我们回到那个瞬息万变的朝政中重新感受苏轼的人生吧。

当苏轼打定主意在常州定居时,朝政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五日,神宗病逝,年仅十岁的哲宗不能亲政。应群臣的请求,神宗的母亲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是个坚定的变法反对派,所以她听政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启用司马光。在她的坚持下,三月十七日司马光应诏入京,五月二十六日拜门下侍郎(副宰相),第二年(元祐元年,1086年)出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正式拜相。

司马光已经在朝中身居要职,亲朋好友们纷纷猜测,起用苏轼的日子应该快到了。果然,就在元丰八年(1085年)的六月下旬,苏轼接到了朝廷的诏令:以朝奉郎起知登州(今山东蓬莱)军州事。这一纸诏令等于解除了苏轼多年来的犯官身份,苏轼全家人当然欣喜若狂。

就这样,在对常州的万般不舍和留恋中,苏轼带着家眷于同年七月下旬启程前往登州,行程结束时已经是十月秋寒的日子了。

登州的军民对于苏轼的到来十分喜悦,面对满眼都是殷切希望的山东父老,苏轼许下了“当勉力而行,不负众望”的诺言。于是,他说干就干,上任开始便马不停蹄地开展工作,同时做了广泛的社会调查

到任仅五天,苏轼就发现了登州当地的一个怪现象:原来,登州沿海一带地瘠民贫,老百姓以煮盐为生,但是按照当时的政策,老百姓所产的盐只能卖给官家,再由官家卖给百姓,买进来的价格很低,卖出去的价格却很高,钱都被官府拿走了,老百姓依然十分贫困。苏轼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忧心如焚,立即写了一篇《乞罢登莱榷盐状》提交朝廷,反映情况。当苏轼的请求得到朝廷的同意后,他立马革除了弊政,做了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此外,作为管理军事的官员,苏轼来到登州后立即深入兵营,视察海防,了解当地的防卫情况。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苏轼写下了《登州召还议水军状》,要求在当地加强武备。

不过,苏轼在登州的时间实在太短暂了,当他正准备大展宏图、尽心尽力为登州百姓办实事却还没来得及动手的时候,他已经接到了朝廷召还的诏令。按照诏令,苏轼必须立刻返回京城。

登州是“山海名邦”,但是苏轼刚到登州,又将匆匆离去了。他办好政务移交手续后,便趁回京前有限的几天闲暇时间游山玩水。由于时间短暂,苏轼在登州没有留下太多的诗文,却留下一首千古绝唱——《登州海市》,算是苏轼留给蓬莱的一笔巨大的文化财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