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苏家长女的关怀和爱护|苏东坡词传

苏家长女的关怀和爱护|苏东坡词传

时间:2024-0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她是苏家的长女,比苏轼大一岁,也是苏家唯一的女儿。作为姐姐,她经常无微不至地关心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兄弟俩都能感受到来自姐姐的关怀和爱护。在苏轼的诗文中,与姐姐一同出游的记录几乎没有。第二年,八娘产下一子,但由于产后失调,她因此身患重病。这件事情让苏洵大为不满,苏家与程家的关系也开始恶化。

苏家长女的关怀和爱护|苏东坡词传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至情至性之人对生命的感悟,往往比一般人要深刻得多。苏轼在这首词中描写了杨花飘落、随风轻舞的画面,仿佛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灵性在张扬,即使无人怜惜,又何妨?“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对于即将逝去的生命,他于温情脉脉中又饱含着伤感之情。是啊,杨花虽美,终将随着春色的离去而凋零,就仿佛一位如花似玉的少女,在命运的摧残下最终油枯灯尽,芳华无处可寻,让人无限伤感惋惜。

苏轼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位红颜命薄的少女,他就是苏轼的姐姐八娘。她是苏家的长女,比苏轼大一岁,也是苏家唯一的女儿。

关于八娘的容貌长相,可供参考的资料不多,有人说她花容月貌,长相俊美,出落得如同出水芙蓉一般,或许这只是后人出于对一个薄命女子应有的怜惜而附会的,可信度不高。但苏轼的这位亲姐姐天资聪明,才华出众,性格贤淑温柔。作为姐姐,她经常无微不至地关心苏轼和苏辙兄弟俩,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兄弟俩都能感受到来自姐姐的关怀和爱护。

在苏轼的诗文中,与姐姐一同出游的记录几乎没有。大概那个时候的闺阁少女,很少在外游玩,大都闲居闺中,跟随家中女眷学习女工针线,没有外出调皮的机会。但当兄弟俩在家学习功课时,姐姐却时时陪在身边,与他们一起谈今论古、研习诗文。有时候,这个才学出众的姐姐还经常提出一些深奥的问题让两个弟弟回答,以激发他俩的思维能力。

有一次,八娘为了启发两个弟弟的思路,在纸上写下两句诗“轻风细柳,淡月梅花”,并提问道:“如果要在这两句诗中各加一个字作腰(指加在一句诗的中间),那么,应该该加什么字最好呢?”(www.daowen.com)

苏轼到底大几岁,又才思敏捷,略加思索之后便回答说:“前句中加个‘摇’字,后句中加个‘映’字,便成了一句诗:‘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八娘听了,觉得弟弟加得不错,心中暗暗高兴,但为了激发弟弟的才学,她故意说:“还不够好,你是不是再推敲一下?”苏轼听了,又思索了片刻说:“姐姐,那我另外加两个字,改成‘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你看如何?”苏轼本来满含信心,以为可以得到姐姐的表扬,没想到八娘听后又摇头说:“不行,还不够好啊!”

苏辙站在一旁,看到哥哥两次都没有回答好,原本想好的词语也不敢说出口了。八娘见两个弟弟眼巴巴地望着自己,便含笑着说道:“你们看,如果改成‘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不是更好些吗?”兄弟二人纷纷低头品味着姐姐改的诗句,的确,加上一个“扶”字,不仅形象生动,而且还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连风也有人性了;一个“失”字,则更显诗情画意。兄弟俩都心服口服地点了点头。

然而,这位娴熟聪慧的姐姐并没有陪伴苏轼兄弟太长的时间。就在苏轼15岁那年,八娘嫁给了东坡舅舅家的一位表兄程之才,当时八娘16岁。可以说,八娘与这位表兄根本没有什么情谊,她一点也不喜欢这门亲事。然而对于古代的女子来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就是悬在命运之上的一把利剑,她不得不委曲求全地接受了父母给自己安排的这个婚姻,在16岁的花季将自己的未来交给了一个陌生的、甚至从未见过的男子。

婚后的生活自然不尽如人意。八娘嫁到程家以后,公婆一直不喜欢她,而且经常虐待她。丈夫程之才也根本谈不上温柔体贴,对她经常不管不顾。第二年,八娘产下一子,但由于产后失调,她因此身患重病。对于卧病在床的八娘,程家人不管不顾,根本不给她治病。苏洵夫妻只好将女儿接回家中,请医诊治,乳母采莲更是时时陪在八娘的身边。但病情刚刚好转,她的公婆却前来兴师问罪,责备八娘不尽媳妇孝道,同时抢去她的婴儿,对八娘依旧不管不顾。

程家人的所作所为让八娘伤心不已,她终日以泪洗面,最终旧病复发,卧床不起。就在苏轼17岁那年,八娘嫁到程家两年后,她最终含恨而死。

这件事情让苏洵大为不满,苏家与程家的关系也开始恶化。苏洵不仅与程家绝交,而且还不让儿子与姐夫来往。此后,苏轼兄弟便遵循父亲的意愿,四十多年与程之才没有任何交情,但他们与其他表兄弟相处得却很好。

在此事中,最为难过的人是苏轼的母亲程夫人,她一方面为失去爱女而难过,一方面又为夫家和娘家的矛盾而备受煎熬。这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不可能完全将事理置之度外而一味地帮助娘家,但这其中的重重矛盾却让她的身体一天比一天衰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