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
科学分析和正确判断国际形势及我国安全环境,是我军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基本依据。
1.世界大战可以避免
世界大战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避免的,但霸权主义仍然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局部战争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战争形态。
邓小平作出这一基本判断的主要依据是:第一,有资格打世界大战的只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但是美苏两家原子弹多、常规武器多,都有毁灭对手的力量,因此谁也不敢动手。进入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酿成世界大战的重要一极不复存在,一时还难以形成新的能打世界大战的对立面。第二,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战争力量的增长,特别是以第三世界国家为代表的和平力量明显增长,第二世界国家也不希望爆发战争,连苏联和美国人民也都反对战争。世界人民要和平反对战争的呼声日益高涨,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发展经济。正如邓小平所说,世界很大,复杂得很,但你一分析起来,真正支持战争的没有多少。第三,经济、科技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竞争的重点。世界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经济、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世界主要大国都在进行战略调整,把发展经济和科技放在优先地位。
邓小平以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世界战争与和平的形势,既指出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又反复强调战争的危险依然存在。战争可以避免,主要是说世界大战可以避免,但局部战争随时都有可能发生。所以,他说:大战固然可以推迟,但是一些偶然的、局部的情况是难以完全预料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历史进程已证实了邓小平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局部战争已成为当今世界战争的主要形态。
2.霸权主义是现代战争的主要根源
战争根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私有制和阶级的存在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列宁提出:“现代战争产生于帝国主义”。毛泽东认为,这个世界上只要存在着帝国主义制度,战争就不可避免。邓小平在分析现代战争的根源时指出:“当今世界不安宁来源于霸权主义的争夺”,“战争是同霸权主义联系在一起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是当今世界战争的主要根源。邓小平这一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第一,任何社会制度的国家,只要对外推行霸权主义,都是产生战争的根源。社会主义国家搞霸权主义,同样成为战争的策源地。第二,霸权主义既有世界性的也有区域性的,两者表现形式虽有区别,但侵略扩张的本质相同。地区霸权主义也是引发现代战争的重要根源。第三,霸权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突出表现为国际事务中的“强权政治”。邓小平对现代战争根源的揭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战争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重要贡献。
3.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20世纪80年代前,我们党和国家对世界形势和发展趋势的基本判断是战争与革命。进入80年代后,国际形势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第一,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和合作越来越强,其矛盾远未达到引发战争的程度。第二,两大社会制度体系之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力量大体平衡,尽管双方在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和意识形态斗争,但也没有发展到爆发世界大战的地步。第三,资本主义本身加强了对经济的国家干预和自我调节能力,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从而缓和了国内的阶级矛盾,因而革命的条件尚不成熟。第四,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发展中国家要求和平与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第五,国际竞争的重点已经由军事竞争转向经济与技术的竞争,各国都在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推行新的科技发展计划,力争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第六,随着苏联的解体,以美苏对抗为特征的两极格局已经结束,世界开始向多极化格局发展,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邓小平以战略家的敏锐眼光,及时洞察了这些重大变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著名论断。1985年3月,邓小平在会见日本朋友时指出:“现在世界最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历史发展的进程充分表明,和平与发展具有全球性战略意义,是全人类共同的重大战略任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世界已进入了太平盛世,相反,和平还面临着种种威胁,发展还面临着巨大障碍。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是世界最危险的战争根源。1992年,邓小平在我国南方视察时指出:“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所以,要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和人类的共同繁荣,任重道远,还需要世界各国人民进行长期的艰巨斗争。
邓小平在对国际形势和我国安全环境进行科学分析、得出正确判断后,反复告诫全党、全国要抓住机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现代化建设。果断地决定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这一转变的基本含义是:军队和国防建设从过去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转向和平时期加强军队质量建设的轨道上来,充分利用今后一段较长时间里大仗打不起来的相对和平环境,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以现代化为中心的军队和国防建设,全面提高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水平。
(二)军队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建设的大局
军队和国防建设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建设的大局,是我国目前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所决定的,是和平时期我军和国防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
1.国民经济建设是军队建设的基础
国民经济建设是军队建设依赖的基础,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第一,经济基础决定军队建设的规模、速度和水平。只有经济基础雄厚,才能为军队建设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援,军队建设才能扩大规模,加快速度,提高水平。第二,经济基础决定军队建设质量。没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军队难以装备先进的武器装备;军人素质的提高也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军队的编制体制和作战方式的变化也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第三,经济基础决定军队建设总体目标的实现程度。军队建设目标的实现是通过综合国力来保障的,而构成综合国力的诸因素中,最基本的是经济实力,经济实力越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可望达到的目标就越高。
邓小平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建设是军队建设基础的观点,联系当前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古今中外军队建设的历史经验以及新时期我军建设的客观实际,明确提出了“军队要服从国家建设的大局”的重要思想。邓小平指出:经济建设是全党、全国和全军的大局,军队必须顾全大局,在大局下行动。军队各个方面都和国家建设有关系,都要考虑如何支援和积极参加国家建设。军队装备现代化,只有国民经济建立在比较好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所以,军队要忍耐。当然,军队不能被动等待,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搞好自身建设。
2.军队和国防建设要与国家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军队和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是相互依存和协调发展的关系,而不是相互排斥或彼此取代的关系。邓小平指出: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其中就有一个国防现代化。如果不搞国防现代化,那岂不是三个现代化?很明显四个现代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国防现代化必须与其他“三化”互相配合,协调发展。这是因为,经济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但国防力量也是综合国力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国防力量的增强要依赖坚持不懈的国防建设,其中主要的是军队建设。绝不是说军队和国防建设在“四化”建设中无足轻重;也不是说国家经济建设搞了,国防自然就巩固,军队自然就强大。应当清醒地看到,没有军队和国防现代化的成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肯定是残缺不全的,而且是不巩固的。因此,只有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国民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强军队和国防建设,才能保证富国强兵,也才能保证我国四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三)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军事战略是战争指导者为了达到战争的目的,依据战争规律所制定和采取的准备和实施战争的方针和策略,它是指导武装力量建设和运用的基本依据。军事战略的基本类型分为进攻战略和防御战略两种。我国实行的是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
1.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安全和稳定的需要(www.daowen.com)
邓小平强调,我们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处理问题。他指出:我们未来反侵略战争,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战略方针?就是积极防御四个字。我国对战争的基本原则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贯彻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是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安全和稳定,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安全保障。实行这一战略方针,对我国来说,不仅军事上有利,而且政治上也有利。
2.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在军事上坚持后发制人。在处理国际关系上,一贯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对历史遗留问题,力求通过政治和外交途径解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我们真心实意地希望避免战争、不打仗。但是,对于霸权主义的侵略扩张,对于企图以武力侵略我国领土主权的任何行为,我们将予以坚决还击,直至最后胜利。
3.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人民战争思想,是我们过去在历次革命战争中战胜国内外强大敌人的法宝,也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基本战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强调要坚持“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他一方面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使之发扬光大;另一方面又强调,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丰富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所以,他十分注意观察和预测时代条件发生的各种变化,强调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要有新发展。他反复指出,现在的人民战争与过去不同,装备不同,手段也不同,人民战争的表现形式也不同。在邓小平的讲话中,对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在现代条件下的发展问题,有许多重要论述,概括起来主要有:一是将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为主要目标的人民战争,发展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人民战争;二是将阶级和意识形态冲突为主导因素的人民战争,发展成为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而进行的人民战争;三是将“小米加步枪”对付“飞机加大炮”的人民战争,发展成为以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对付现代高技术装备之敌的人民战争。邓小平的重要论述,对于我国当前和今后的军事斗争实践,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4.立足打赢现代条件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积极防御的战略具有打赢自卫战争和遏制侵略战争的双重功能,与其相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建设同样需要发挥这两种功能。坚持新时期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在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主观指导上必须努力适应新的客观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世界大战和大规模战争可以避免,但局部战争还时有发生。因此,要把军队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只要我们坚持以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为指导,实行现代条件下的人民战争,就一定能够夺取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胜利。
(四)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从我国和我军的实际出发,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是新时期我军建设的总目标和总任务,是军队建设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必然。革命化是现代化和正规化的灵魂;现代化为革命化和正规化规定了具体的任务和检验的标准;正规化是革命化和现代化的重要保障。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是辩证的统一,三者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缺一不可。这是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不能照搬西方和外国,必须要有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的路。
1.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
军队的性质,就是指军队的阶级属性。我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性质的人民军队。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关系军队建设的全局,决定军队发展方向,是革命化建设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军队革命化,从根本上讲反映的正是我军这一性质。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必须把革命化建设放在第一位,始终不渝地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邓小平十分关注军队性质问题,深刻揭示了人民军队性质的科学含义。他明确指出:我确信,我们的军队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自己的性质。这个性质就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这与世界各国的军队不同,就是与别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也不同,因为他们的军队与我们的军队经历不同。我们的军队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国家,忠于社会主义。邓小平正是紧紧抓住新时期我军建设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了关于新时期我军革命化建设的思想。可以说,坚持人民军队的性质,做到政治上永远合格,这是贯穿于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基本精神,也是新时期军队革命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军队建设要以现代化为中心,走中国特色精兵之路
新时期我军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是现代化水平与打现代战争能力不够。邓小平指出:要承认我们军队打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不够。要承认我们军队的人数虽多,但素质比较差。以现代化为中心,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加强军队质量建设,是解决我军建设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时代对军队建设的必然要求。
(1)在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上,逐渐实现军队现代化。邓小平十分重视军队现代化特别是武器装备现代化建设,指出:我们一定要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上,改善武器装备,加速国防现代化。他从我国国情,军情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提出了发展武器装备的重要思想,主要包括:服从经济建设大局,在国力允许的条件下加快武器装备的发展,根据战略需要,确保重点项目;坚持科研先行,质量第一,既要坚持独立自主,又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
现代高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人与武器装备在结构关系上发生了深刻变化。军队员额的作用下降,武器装备的作用上升,军队质量要素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突出。邓小平强调,质量问题是关系到战争胜败的问题。只讲数量,不讲质量,会延误大事,要把质量建设作为军队建设的根本方针,长期坚持下去。我国地域辽阔,科技水平从总体上讲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的差距,需要把军队数量保持在适当的规模上,但也必须适应世界发展潮流,注重质量建设,适当减少数量,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坚持科技强军,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提高军队素质。使我军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在精兵、利器、合成、高效上下功夫,不断增强总体实力。
(2)建立适应现代化战争要求的科学的体制编制。建立适应现代化战争要求的科学体制编制是邓小平关于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他明确指出,要把我军建设成一支机构精干、指挥灵便、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反应快速、效率很高、战斗力很强的军队,为我军建立科学的体制编制指明了方向。在邓小平的领导下,我军于1985年进行了重大改革,裁减员额100万,使我军在现代化道路上跨出了重要一步。
(3)大力培养现代化的军事人才。邓小平强调,人才是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建军之本。不造就一大批现代化军事人才,就谈不上军队现代化。他明确指出:靠空讲不能实现军队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必须把教育和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必须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必须从严、从难、从实战需要出发,严格训练、严格要求;必须采取院校培养和在职训练相结合。邓小平这些重要论述充分反映了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4)发展现代军事科学理论。军事科学理论,是研究战争的规律并用于指导战争准备和实施的科学体系。先进的军事科学理论,能够从本质上揭示战争的规律和特点,把握军队发展的趋势,正确选择军队建设的目标和途径。现代军事科学理论是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先导。邓小平十分重视现代军事科学理论的发展,把它看作是加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他在为军事科学院建院20周年的题词中指出:“继承毛泽东军事思想,研究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发展我国军事科学。”这为我们加强现代军事科学理论研究,发展我国军事科学指明了方向。
3.提高军队正规化建设水平
正规化建设主要是指军队的组织、管理和军制等规范化建设,是军队建设的重要方面。通过正规化建设,实现军队的高度集中统一。正规化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坚持依法治军,加强管理和组织纪律;全面建立战备、工作、生活等正常秩序;建立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科学的体制编制使部队适应未来作战任务,武器装备发展,部队训练和管理的需要;强化体制编制的科学性和权威性;等等。正规化建设是军队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军队建设向高级阶段发展的重要标志。没有正规化,军队就不能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凝聚成强大的战斗力,也就不可能赢得战争的胜利。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十分重视军队正规化建设,把它视为我军发展壮大的重要措施。邓小平对此进行了科学总结和高度概括,把它作为新时期我军建设总目标和总任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来,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进行了不懈努力,大大提高了我军正规化建设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