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及其对东方管理思想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及其对东方管理思想的影响

时间:2024-0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意味着民族及文化的萌芽。因此说,商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熟期。武王伐纣,统一中国,建立周朝,制礼作乐,希望通过礼乐文化令不同的民族融洽相处。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东方管理思想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及其对东方管理思想的影响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民族在长期生存繁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传说《尧典》中就记载着尧和舜管理国家的事迹。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周礼》第一次把中国官僚组织机构设计为360职,并规定了相应的级别和职数,层次、职责分明。公元前4世纪前后,中国已出现了相当完备的国家管理制度。春秋战国时期的《孙子兵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论述战略与战术问题的杰出著作,迄今已有2500多年。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蕴育了博大精深的管理思想,产生了多姿多彩的、独具特色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其管理思想的精髓不仅影响着中华民族,而且也对日本列岛的大和民族、朝鲜半岛的高丽民族及东南亚诸国的管理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世界上任何国家的管理思想都是深深地植根于这个国家、民族的生活生存环境和民族文化土壤之中的,都无一例外地会带有这个国家、民族的传统文化印记。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同样如此。

1.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

中国传统文化约开始于公元前2600年初,也就是黄帝时期。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是从黄帝在中原地区确立权威性的部落开始算起的。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意味着民族及文化的萌芽。之后,经颛顼、帝喾、尧、舜在中国历代纪元中被统称为五帝时代,尚处于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过渡的阶段,权力机关由各氏族受尊敬的首长组成。在文化阶段上,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初生期。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朝代,从公元前约2200年末至2100年初到公元前约1700年初,历时约400年。夏朝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第一个朝代主要是因为它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国家特征,第一次有了国号即国名的称谓。国家不是从外部强加于社会的一种力量,它是社会在一定发展阶段,为了协调各种社会关系的冲突及利益,从社会中产生但又自居于社会之上,并且日益同社会脱离的力量。由于夏朝的政治体制尚在逐步完善阶段,本质上属专制体制,权力的世袭制还未形成,加之当时的人们还有着很强的敬天意识,还不是很崇拜国家政权,所以,我们可以称夏朝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生长阶段。

商朝从公元前约1700年开始到公元前约1100年结束,历经600年时间。这一时期是国家机器逐渐完善、权力崇拜日趋高涨、世袭制专制最终巩固的时期。商朝的官吏掌握着公共权力和征税权,他们作为社会机关而凌驾于社会之上。从前对于氏族制度那种自由的、自愿的尊敬,即使他们能够获得,也不能使他们满足了;他们作为日益同社会脱离的权力的代表,一定要用特别的法律来取得尊敬。但此时最有势力的王公可能也要羡慕最平凡的氏族首长所享有的那种不是用强迫手段获得的,无可争辩的尊敬。所以,商朝时期,君主的崇拜思想开始超过敬天意识,君王的地位上升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因此说,商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成熟期。

武王伐纣,统一中国,建立周朝,制礼作乐,希望通过礼乐文化令不同的民族融洽相处。另外,周公还强调两种精神:“亲亲”和“尊尊”。“亲亲”就是亲爱我们所亲爱的人,这是重视孝道、家庭和婚姻关系;“尊尊”就是尊敬那些值得我们尊敬的人,同时也衍生了一种特别的阶级观念。这一切集中体现在周公制定的《周礼》中,它是记载职官与典章制度的书,西汉末年被列为经而属于礼,故有《周礼》之名,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西周以后,周天子的势力不能统一各族,政体便分崩离析。地方势力彼此吞并攻伐,形成了春秋战国的混乱形势,社会、政治的统一与和谐皆尽失。在这种情况下,各种修身治国的理想和哲学思想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2.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www.daowen.com)

中国的传统文化深刻影响着东方甚至整个世界,是一座不折不扣的人类文化艺术宝库。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惠泽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

儒、道、释是构成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层的三大支柱,儒、道、释(佛教)三家(传统说法称为“三教”)同为中华文化的主体。其共同特点是都关注人文价值,但其内涵则有着显著的差别,由此产生了不同的文化分支。儒家以“人”为本位,着重从人的角度来观照人生、社会和宇宙,强调人要在现实世界中提升品德,以达到理想境界,从而形成了人本主义的传统。道家以“自然”观照人生,力主用自然性质、自然原因、自然原理来观照、解释人生、社会和宇宙,强调人的一切作为都要合乎事物的本来面貌和变化规律,从而形成了一种自然主义传统。释迦牟尼的佛教以“解脱”为坐标来观照众生,宣扬众生要通过修持,以求从迷惑、妄念、烦恼、痛苦和生死轮回中解脱出来,进入大自由大自在的“涅槃”理想境界。儒、道、释三家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满足复杂社会生活的文化需要,适应不同人群的精神需求,长期以来支配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此外,法、墨、农、名、兵、纵横、阴阳等7家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中间层,构成一个多元文化体系。统一表现为中华民族的特色文化。这里,除了释(佛教)来源于印度,其他都来自于中国古代的春秋战国时期。也就是说,中国原有的9派再加上外来的释家,一共是10个文化学派。它们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东方管理思想的发展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先秦百家争鸣中,当属儒、道、法三家对后世统治阶级治国思想影响最大、最为深远。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主张“政以德”,以德服人。认为道德教化是治国的最好方法。经后世的不断改进和发展,儒家思想取得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学派主张“无为而治,少私寡欲,顺应自然”。齐国稷下学宫的黄老学派,即是对老子学说的发展,西汉初期统治者以黄老之术治国取得了“文景之治”的大好局面。

法家学派以吴起商鞅、韩非子为代表,主张明刑尚法,以法治国,信赏必罚,以力服人。秦始皇在法家思想指导下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封建帝国,但秦专任“法治”,严刑峻法,迷信暴力,激起了民众的反抗,迅速灭亡了。在秦之后的历史中,各家相互间不断冲突、借鉴、融合、发展,形成了封建统治阶级行之有效的治国方法,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使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中国封建社会能延续2000多年,个中枢机也在此,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无穷的力量。因此,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富于生命力的文化内涵,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