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足以推翻封建势力,但已与封建贵族势均力敌,而法国中央王权与地方封建贵族矛盾重重。资产阶级便利用王权进行曲折的反封建斗争,王权也实行重商主义政策,利用资产阶级以抑制地方封建贵族。这是古典主义产生的政治基础。古典主义就是17世纪法国资产阶级与封建中央王权妥协并与之结成暂时联盟,借助这一联盟曲折地进行反封建斗争的产物,是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由于它在理论和实践上主张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名“古典主义”。古典主义主要盛行于法国,对其他欧洲各国也有影响,它在欧洲流行了大约200来年。
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生还有哲学基础——笛卡儿的唯理主义。笛卡儿(1596—1650)的唯理主义认为科学认识必须符合“明白与确切”的标准,因而进一步主张文学艺术应该创设一些严格、稳定的规则,使艺术体现理性的标准。古典主义文学重视理智、规则和标准,要求结构明晰、逻辑性强等特点,与笛卡儿的唯理主义有关。
此外,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的向古代学习的风气以及法兰西是古罗马文化的直接继承者、以效法古罗马为荣等文化和民族传统因素对古典主义的形成也有一定关系。
古典主义作家对王权的态度不一,在遵守古典主义法规上也各不相同,但古典主义作为一种文艺思潮,有以下基本特征。
古典主义要求作家拥护绝对王权,歌颂“贤明伟大”的君主,主张国家统一。古典主义作品常把君主作为解决一切矛盾的关键。这在当时对于反对贵族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有进步作用,但却美化了封建统治者。
古典主义作家把理性作为创作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他们所理解的理性就是要求作品的主人公克制个人情欲、履行公民义务,以达到巩固和加强统一的民族国家的目的。古典主义的理性实际上反映了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克制自己、与王权妥协的政治态度。古典主义者由于过分强调理性,在创作上带来了一定的片面性和概念化的缺点。古典主义作品常常缺乏生动的社会画面,人物性格往往是类型化的,缺乏丰富多彩的个性特征。(www.daowen.com)
古典主义作家由于崇奉古希腊罗马文学,往往从古希腊罗马的文学和历史中汲取创作题材,寻找符合他们理想的英雄或他们需要鞭笞的对象。但他们借古代题材表现新兴资产阶级的意识。
古典主义者精心追求形式的完美,要求作品结构谨严,情节集中,语言准确,风格高雅,反对所谓俚俗粗犷,对于文学体裁及其主人公作了严格的限定。古典主义作家大都轻视民间文学,只有莫里哀和拉·封丹有时面向民间。
古典主义文艺理论家要求作家严格遵守戏剧的“三一律”。所谓“三一律”,就是要求戏剧描写的时间、地点和情节(即行动)的统一:全部故事情节所进行的时间不能超过一昼夜,情节必须在同一个地点发展,并且情节冲突要始终一致,要服从统一的主旨。“三一律”有其合理的一面,即戏剧行动在时间、空间方面高度集中,使作品情节结构严密紧凑,对现代戏剧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但要人们死板地遵守“三一律”,就大大限制和束缚了作家的创造性,不利于文艺创作的发展。
古典主义很快成为法国文学的主潮。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两个阶段:三四十年代是兴起时期,六七十年代是全盛时期。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以戏剧的成就最突出,其次是寓言和文艺理论。这一时期出现了古典主义三大戏剧作家高乃依、拉辛、莫里哀,以及寓言作家拉·封丹和文艺理论家布瓦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