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避免公式化引言,准确概括关键要点

避免公式化引言,准确概括关键要点

时间:2024-0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因为根本就没有按照“公式”去写!所谓“堆积材料”就是说引用每一篇文献时用了大量篇幅进行描述,没有概括出和本文有关的要点,而是把该文献的摘要抄了一遍。时髦语如“黄金催化剂的研究是当今催化研究皇冠上的钻石,是北极星”。如果大篇幅预览的话,读者就不会再读文章了。

避免公式化引言,准确概括关键要点

写引言部分的核心目的和基本功能(底线)是向读者和审稿人说清楚“我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能够自圆其说。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有一个“基本公式”:

首先说这个课题引起广泛兴趣,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其次说谁谁谁做了什么,他们发现了什么,但是什么什么还不清楚,效果还不理想。

再次说有鉴于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本文中用了什么方法做了什么,得到什么结果。

老练的作者写引言部分都是按照这个思路去写的,用三、四段话就能把引言部分给构建好,每一段话功能突出、点到为止。相反,不老练的作者写引言部分显得没有章法,沿着“意识流”,想到什么地方说到什么地方,每一段话没有功能也没有结构。为什么有的文章眉毛胡子一把抓?为什么有的文章读也读不懂?是因为根本就没有按照“公式”去写!

写引言部分的注意事项为:

1. 引言结构如“倒金字塔”,即从一个“宽泛的研究领域”到一个“本文要做的特定的东西”。结构不能颠倒,而且“倒金字塔”的“基底”不能无限宽广,即:不能从漫无边际的地方说起。比如写催化科研论文,如果有的人首先介绍说:“催化在国民生产中多么多么重要,80% 的化工流程都有赖于催化。氧化在催化中很重要。选择氧化在氧化中很重要。使用空气作为氧化剂的选择氧化很重要。使用无毒催化剂的空气选择氧化很重要。”,那么这样引言的开场白就扯得太远了,没有直奔主题。

2. 在介绍别人和自己做了什么前期工作时,要根据这一小部分(submove 1.3)的功能,有针对性、概括性地综述,不能“堆积材料”。所谓“堆积材料”就是说引用每一篇文献时用了大量篇幅进行描述,没有概括出和本文有关的要点,而是把该文献的摘要抄了一遍。还有的人写作时,为了引文献而引文献,比如说在介绍黄金催化剂时,说现在黄金催化剂有 Au/ZrO2, Au/TiO2, Au/SnO2, Au/Fe2O3, Au/Al2O3, Au/ZnO, Au/CuO,Au/C...,每一个催化剂都随机引用了 5 条文献,洋洋洒洒40 条文献,却只说明一件事情:各类黄金催化剂被广泛研究。那么审稿人读了这句话就说,研究某种黄金催化剂的文献远远不止 5 篇,那么你引用这 5 篇的标准是什么呢?为什么不总的引用 5 篇综述来替代这洋洋洒洒 40 篇文献?

3. 避免使用时髦语,避免滥用套话。时髦语如“黄金催化剂的研究是当今催化研究皇冠上的钻石,是北极星”。看到这样的话,审稿人就会举起大斧砍下来。另外,避免滥用套话的意识就是说引言部分不能到处都是“什么什么课题引起广泛兴趣,在什么什么中有广泛应用”,如果每一段都这么说,什么一段出现几个这样的句子的话,就无趣了。

4. 指出课题组前文和本文的联系和区别。回答既然前面已经发表过几篇文章了,为什么本文还是值得发表?既然已经发过一篇快报,现在为什么要发长文章?和前文相比,有哪些新方法、新内容、新理论?是否达到更好的应用效果?如果自己不写清楚这些东西,审稿人当然不会主动给作者回答这些问题的;而如果在引言部分写清楚这些东西,审稿人的思维就会根据这些东西来判断是否可信,往往在写审稿意见的时候也会把你写的理由复述一遍,说的确有新东西,建议发表。

5. 在引言部分的末尾建议用简练的话把本文的重要结果“预览”一下。Ratnoff 在 1981 年说:Reading a scientific article isn'tthe same as reading a detective story. We want to know from the start that thebutler did it.(见 R.A. Day, B. Gastel. How to Write andPublish a Scientific Paper (6th Edition)。但是注意不能使用大篇幅预览,不能把正文里面的信息(比如用 XRD 做了什么,发现这个峰那个峰;用红外做了什么,发现这个峰那个峰)详细透露,一览无余。如果大篇幅预览的话,读者就不会再读文章了。这正好比电影的广告片都是有一定长度要求的,一般 1-3 分钟,没有 20 分钟的广告片。
(www.daowen.com)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论文微课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