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熟能生巧:英语学习为何强调反复练习?

熟能生巧:英语学习为何强调反复练习?

时间:2024-0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英语中,有一句格言:“Practice makes perfect.”直译成“反复练习就做得完美”,也即“熟能生巧”。“Practice makes perfect”包含了前三个过程,而“熟能生巧”却把四个过程都包括了。在我身边有许多学英语的学生,连基本的语音语调都还没有正确掌握,就急着要练习高难度的英语口语,结果常常是长段的英语讲出来了,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听不懂。其实,中国人并不是没有认真精神。不久前,我和一位中国著名相声演员兼电影演员在一起聊天。

熟能生巧:英语学习为何强调反复练习?

英语中,有一句格言:“Practice makes perfect.”直译成“反复练习就做得完美”,也即“熟能生巧”。学习任何技能都必须经过四个过程:模仿、练习、熟练、创造。“Practice makes perfect”包含了前三个过程,而“熟能生巧”却把四个过程都包括了。中、英文不同的含义甚至折射出了两个民族做事的不同风格:西方人做事情大体上喜欢循规蹈矩,而中国人做事情经常喜欢有创造性,或者说喜欢耍小聪明或自作主张,而且经常是在还没有熟练的情况下就开始创造了。

按照这种说法,似乎西方人就没有了创造性,其实不然。任何事情的发展都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学习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循序渐进,任何跳跃式的学习方法所带来的后果必然是半途而废或邯郸学步,最后常常是画虎不成反类狗。在我身边有许多学英语的学生,连基本的语音语调都还没有正确掌握,就急着要练习高难度的英语口语,结果常常是长段的英语讲出来了,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听不懂。西方人做事情按部就班,学习技能的四个步骤他们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认认真真地模仿,认认真真地练习,认认真真地练到完美的地步,结果功到自然成,创造性的能力就突显出来了。近现代几乎所有创造性的发明都出自西方,这和西方人做事情的认真踏实有很大关系。

其实,中国人并不是没有认真精神。在中国古代,我们的先贤们就反复强调过认真精神。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中国古代有很多故事,讲的就是锲而不舍,终成大业。王羲之练字,毛笔水池都给洗黑了。司马迁忍辱写作二十年,终成《史记》。另外有一个故事也值得一讲。有一次,一位将军在射箭,百步穿杨,非常得意,但旁边的一位卖油郎老头在那里冷笑,将军心里不快,就问老头为什么冷笑。老头不答话,拿起一个油瓶,在上面放上一个铜钱,打起一勺油,从铜钱的小方孔里把油灌到瓶里,铜钱上没有沾上一滴油。将军感到很吃惊,问老头为什么会有如此本领。老头笑答道:“无它,唯手熟耳。”这个故事说明,任何人想要在能力上达到超人的境界,一定要付出超人的努力。

学习任何一样东西都必须循序渐进,任何跳跃式的学习方法所带来的后果必然是半途而废或邯郸学步,最后常常是画虎不成反类狗。(www.daowen.com)

如果让我给天才下一个定义,天才就是把一件事情做到无比熟练的境界,达到创新的程度,以至于世界上再也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就是天才。

不久前,我和一位中国著名相声演员兼电影演员在一起聊天。我问他,一段相声要在幕后练习多少次,才能在台上胸有成竹地表演?他告诉我:少则500遍,多则1000遍。听说美国总统肯尼迪每次在公开演讲前,都要把自己关起来背好几天演讲词。这些天才人物都要下如此工夫才能做到游刃有余,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