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一天就得到中央办公厅通知的湖南省党、政、军负责人,早已等候在车站迎接毛泽东的到来。
长沙距武汉仅300多公里的路程。毛泽东在车上没有休息,因而略显疲倦。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他走下专列,握住前来问候的中共湖南省委负责人的手说:“我这一次来这里,是来养病休息的。”
在寒暄一阵之后,毛泽东一行坐汽车前往陈家山下的湖南省委九所宾馆6号楼下榻。
途中,路经湘江岸边时,毛泽东示意停车。面对滔滔北去的湘江之水,凝望秋色如旧的橘子洲头,毛泽东不由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这是1925年,32岁的毛泽东在这里写下的《沁园春·长沙》一词。50年后,八旬高龄的毛泽东重访故地,心中该有多少感慨啊!
在湘江两岸,在岳麓山周围,到处都留有当年毛泽东活动的“记忆”。可以说,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毛泽东都十分熟悉,而且注满深情。
建国以后,毛泽东曾40余次来湖南巡视,长沙几乎是他每次来湘的必经之地。比较而言,毛泽东回故乡韶山仅有两次(1959年、1966年),而在长沙停留的次数却要多得多。这一方面是由于长沙交通便利,另一方面,也是从工作需要考虑的。
毛泽东在陈家山下的住所是一套平房,院内的花坛里栽种着腊梅和茶花。在毛泽东的房前,挺立着一棵枝叶繁茂的桂树。当房主人抵达时,正值桂香袭人、枫林如火的季节。
从1974年10月13日起,至1975年2月初,毛泽东在这里居住达3个多月,共计114天。这是毛泽东此次外出停留时间最久的地方。
毛泽东来长沙后不到一周,便发生了“四人帮”策划的“长沙告状”事件。表面上看,这是江青一伙为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生的一次争吵向毛泽东告“御状”,而实际上这是“四人帮”为掌握四届人大“组阁”大权所蓄谋已久的一个重要步骤:攻倒邓小平,继而扳倒支持邓的周恩来。
但是,“四人帮”彻底失算了。在周恩来、邓小平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与江青为首的“四人帮”之间,毛泽东一次次旗帜鲜明地肯定、支持周、邓的意见,同时毫不留情地严词揭露、批驳江青一伙。
1964年国庆节,毛泽东在城楼上与民同庆
12月26日,在毛泽东81岁诞辰之 际,毛泽东、周恩来两位革命家在一起促膝长谈,对四届人大人事安排等问题作出最后决策,由此奠定了以周恩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的国务院领导班子的基础。
1975年1月初,毛泽东在长沙批准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任命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之后,周恩来在北京主持中共十届二中全会,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全会选举邓小平为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
1月中旬,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任命周恩来继续担任国务院总理,邓小平等12人为国务院副总理。至此,毛泽东、周恩来作出的“长沙决策”得以实现,江青一伙的“组阁”阴谋遭到彻底破产。四届人大之后,居心叵测的江青曾于1月23日飞赴长沙“看望”毛泽东,试图从毛泽东那里再最后捞取些什么。但毛泽东只和她见一面,除冷遇和责备外,江青长沙之行一无所获,只得悻悻返回北京。
这样,在长沙“养病”的毛泽东,实际上一天也没有停止他作为卓越政治家的大脑的思维。正是他不断遏制“四人帮”阴谋活动的同时,以周恩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正确领导,才得到巩固和加强,并在后来卓有成效地进行了1975年全面整顿的历史壮举。
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民领袖,毛泽东除时时把握中国的政治“脉搏”外,他也有自己的爱好、习性,也常常流露出内心的喜、怒、哀、乐。而正是在这些方面,毛泽东却显得不那么“自由”,那么“自在”。
在长沙的日子里,毛泽东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运动就是每日早、晚沿着门前的草坪散步。他总是边踱步,边吸烟,边沉思。有时思绪集中时,便止步不前,不发一言。这时,跟随在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也远远站住脚,不再高声讲话,以免打断毛泽东的思路。(www.daowen.com)
一次散步时,步履蹒跚的毛泽东由于思考专注,脚下不慎绊了一下,老人家那高大的身躯晃动起来,眼看就要摔倒。幸好,毛泽东身边有一排花架,毛泽东急忙伸手扶住,稳定了身子。吓得脸色惨白的工作人员急步跑上来扶着毛泽东问:“主席,您……这是怎么了?”
“没什么。”毛泽东望着紧张失态的工作人员,故作轻松地拍了拍腿,“我这双腿……看来是不中用了哟!”说罢,毛泽东手扶花架,坐在了花坛的石阶上。
“我就在这里坐坐,没什么事。你们爱干什么就去干什么吧!”
毛泽东向围拢过来的工作人员挥了挥手。
当然,大家服从地散开了。但仍有两三个人在院子里“守候”老人家。毛泽东环顾一下周围,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极不情愿他人代劳和保护自己的毛泽东,毕竟这时已无法抗拒自身所处处体现的自然法则。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望着眼前曾一次次伴随自己旅居这里的桂树、樟木、枫林,毛泽东不由得从心底默诵出庾信《枯树赋》中的句子。
在长沙,毛泽东还曾驱车巡视长沙市容,以回忆、体味当年读书和开展革命斗争时的情景。酷爱游泳的毛泽东,固然已无法再下到湘江“中流击水”,但他却连续5次秘密到市内湖南省游泳馆游泳,每次游时30分钟,用故乡之水舒展筋骨。这是毛泽东最后一次游泳。
1975年2月初,毛泽东从来自北京的医疗组的诊断报告中,得知周恩来因劳累过度,病情继续恶化,每日便血不止的消息。内心极度伤感的毛泽东吃力地嘱告身边工作人员:“去打个电话问问,总理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机要秘书按毛泽东的嘱咐,向中南海总理值班室打电话询问周恩来的病情和饮食起居情况,并转达了在长沙的毛泽东的问候。
当毛泽东问候的电话记录送到305医院周恩来的病榻前时,深解毛泽东心态和苦楚的周恩来不由得心潮涌起,感慨万千。他抱病起身,在病房致书毛泽东,详细汇报自己的病情。
周恩来的信,成为毛泽东在长沙收到的最后一份重要文件。1975年2月3日,毛泽东结束了他在长沙岳麓山下的休养。在向中共湖南省委负责人和九所宾馆工作人员一一道别后,他乘上东进的专列,朝南昌方向驶去。
这是毛泽东最后一次告别他的故土。至于离长沙不远的故乡韶山,毛泽东在长沙期间本打算再去看看,以拜访那些日夜思念他的父老乡亲,并在父母墓前再表一回儿子的敬意。为此,韶山管理局和滴水洞别墅都已做好接待的准备。
然而,毛泽东没有再回到韶山。他说:“我在长沙住了一百多天,大家已经很辛苦了。客散主人安,我走了以后,你们好好过个春节吧!”一席话,讲得周围的人们不禁热泪盈眶。
应该说,毛泽东自己并没有认为这次来湖南是他生前最后一次返归故土。否则,从常理上讲,他无论如何也要回韶山一趟。过去,毛泽东曾不止一次地表示,他将在故乡韶山“养老送终”。
1976年6月,毛泽东在北京病危时,他尤其怀念家乡,思归故里。7月,毛泽东的专机曾多次在北京——长沙航线上来往试飞,准备送病重的毛泽东返回韶山(这时的毛泽东已不能再坐专列长途旅行)。
同年8月,躺在病榻上的毛泽东又几次提出要回韶山滴水洞休养。为此,中央政治局反复讨论研究后,终于同意了毛泽东的这个最后的请求。
9月8日,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从长沙打电话给滴水洞宾馆负责人:“根据毛主席的愿望,中央决定安排毛主席于9月15日回韶山,计划在滴水洞住一段时间。请你们抓紧做好接待准备工作……”但是,就在当天夜晚11时,滴水洞宾馆又接到紧急通知:“接待毛主席的准备工作暂停……”
一生眷恋乡土的毛泽东,最终也没能实现他再返故乡的心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