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毛泽东在天安门:红镜头中的永恒形象

毛泽东在天安门:红镜头中的永恒形象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在中国评选知名度最高的“门”,天安门肯定当选。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后,标志着天安门回到了人民手中。每逢节日,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举行重大的国事活动。从那以后,人们总爱把天安门和毛泽东联系在一起,好像毛泽东生活在天安门一样。其实,毛泽东一生上天安门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的。这细小的举动,体现了毛泽东主席对宋庆龄副主席的尊重和爱戴。

如果在中国评选知名度最高的“门”,天安门肯定当选。这倒不是因为它金碧辉煌,在建筑史上占有怎样重要的位置,而是因为它早已成为共和国的象征。你想嘛,国徽图案上有它,电视新闻的第一组画面是它,人民币上防止伪造的标志也是它,就连咿呀学语的孩童唱的儿歌也离不开它,甚至打排球拦网成功了也被称为“天安门城墙”……在封建社会,这里是皇帝行使至高无上的权力的地方。每当举行重大庆典(如皇帝登基、册立皇后等)时,就在天安门颁发诏书。宣读完诏书,用一个木雕金凤悬着从城楼上缓缓系下来,礼部的官员跪在楼下接诏。这就是所谓金凤颁诏。皇帝利用城楼,显示皇权。至于天安门前的广场,也是禁地。百姓不要说从那里走过,就是多停一会儿,也会以“私窥宫门”治罪……

一唱雄鸡天下白。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后,标志着天安门回到了人民手中。自那以后,广场几经扩建,城楼更加庄严。每逢节日,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举行重大的国事活动。天安门城楼在人民心目中是崇高的,在崇敬之中,也觉得有几分神秘缥缈,可望而不可即。直到1988年天安门对所有的人开放,老百姓才有机会登上它……

从那以后,人们总爱把天安门和毛泽东联系在一起,好像毛泽东生活在天安门一样。其实,毛泽东一生上天安门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的。有人做过比较确切的统计,他老人家总共上过45次天安门。——正常情况下,他每年上两次,“五一”一次,“十一”一次。非常情况下,就很难说了。1966年,他老人家一年上了8次天安门——他要发动“文化大革命”,要接见“红卫兵”小将……

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已经作古,他留下了许多有意思的故事在人们中间流传。同样,他在天安门上也留下许多值得人们回忆和思考的脚印。

毛泽东摇动帽子,亲切地向天安门广场的百万群众致意,这是当年人们非常熟悉的一个画面。直到现在悬挂在天安门城楼大厅里的一幅巨型油画,就是画的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站立在城楼上,毛泽东面带微笑,神采奕奕,挥动着灰色的帽子的形象。(www.daowen.com)

毛泽东挥动自己的帽子回敬天安门广场上激情高呼的百万群众

毛泽东每次上城楼是走城楼后面的西马道,然后再坐电梯上到城楼的顶层。毛泽东来到电梯的门前,他不急于进去,而是站立在门口。开始大家不知道毛泽东这是在等谁?为什么不进去?不一会儿,宋庆龄副主席来了,毛泽东微笑地上前挽住她的胳膊,并肩走进电梯。这细小的举动,体现了毛泽东主席对宋庆龄副主席的尊重和爱戴。可是,许多人不知道,在他们来到城楼之前,周恩来总理已经先期达到,他先在电梯里乘坐一个上下,总是要亲自检查电梯的安全情况。而他自己从不坐电梯上城楼,都是从旁边的台阶拾步登上城楼。上去后,又亲自站在电梯门前迎接毛泽东主席和宋庆龄副主席。多少年,毛泽东主席总是挽着宋庆龄副主席登上城楼,周恩来总理又总是这样迎来送往。

无论是战火乱世还是太平盛世,毛泽东和周恩来同舟共济,可见两位战友情意笃深!毛泽东一上城楼,就快步走到平台的栏杆前,一边高呼“人民万岁”一边挥帽致意。为了使热爱他的人民都能看见他,他一次又一次从城楼的这端走向另一端,这可不是一般的运动量,城楼平台足足有一二百米长。毛泽东主席丝毫不显得疲倦,脸上泛动着红光。人民的领袖爱人民,人民的领袖人民爱。摄影镜头为我们留下了一个个多么激动人心的时刻!

画面是无声的,静止的。摄影师镜头的画外音却向我们讲述着一个个毛泽东登城楼的动人故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