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毛泽东书房首次安装摄影固定灯,解决刺眼问题

毛泽东书房首次安装摄影固定灯,解决刺眼问题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尼克松抵京的当天下午,毛泽东就在住地会见了尼克松、基辛格等。周恩来向客人解释说,这是因为毛泽东患了支气管炎的缘故。原定这次会见只是礼节性的15分钟,实际却按照毛泽东的意思延长到了一个小时零五分钟。1973年8月2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党的“十大”。1972年初,毛泽东第二次病倒后,情形发生很大的变化。当杜修贤任毛泽东的专职摄影师时,他却时常为获得一张对得起亿万人民的照片而绞尽脑汁。

一九六四年,周恩来参加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四十七周年纪念活动返回北京,毛泽东前去迎接。两人在机场认真地对表

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这是毛泽东重病脱险后的第九天。他的脚肿得很厉害,过去的鞋已经穿不进去了。为了准备会见尼克松,工作人 员事先特地画了脚样,定做了两双肥大的圆口黑布鞋。尼克松抵京的当天下午,毛泽东就在住地会见了尼克松、基辛格等。当客人进门时,工作人员搀扶着身体虚弱的毛泽东站起来,向客人们致以问候。毛泽东为自己已不能用十分清晰的语言流利地表达意思向客人表示道歉。周恩来向客人解释说,这是因为毛泽东患了支气管炎的缘故。而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却判断:“这实际上是中风造成的后果。”尼克松有所不知的是,毛泽东的病情实际比他的判断还要严重得多,书房的屏风后放置的就是应急抢救的医疗设备,医护人员正在隔壁的房间内待命。

原定这次会见只是礼节性的15分钟,实际却按照毛泽东的意思延长到了一个小时零五分钟。在会谈中毛泽东是那样地机敏,但会谈一结束,疲惫的他却不得不在沙发上静坐了30分钟,随后即卧床休息。也许有心人会注意到有关这次会见的报道中没有出现“神采奕奕”、“身体非常健康”一类的用词。

在这以后,毛泽东讲话越来越困难,到最后一年时间里,只有长期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员才能听懂(有时是根据口形猜测)。他在与人谈话时需要工作人员逐句“翻译”。1973年8月2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党的“十大”。帷幕拉开之前,他是由工作人员搀扶到主席台的座位上。会议结束时,他是等全体代表退席后才让工作人员扶走的。所以,在“十大”的新闻纪录片中,既没有毛泽东入场的镜头,也没有他退场的镜头。这是他最后一次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

毛泽东身体的骤然衰老同样也躲不过摄影记者杜修贤的镜头。

1972年初,毛泽东第二次病倒后,情形发生很大的变化。在会见尼克松时,他们这些常常看见主席的人都禁不住吃了一惊,毛泽东犹如化妆般地迅速苍老,矫健的步伐被沉沓的蹒跚取而代之了。这是多么令人心悸也令人忧虑的现实啊!虽然那高高耸立的红墙可以阻隔人们的视线,可没有什么能阻隔再现真实的镜头。一种从未有过的惶恐化为沉重的阴影笼罩在杜修贤的心海上空。

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是不会忘记伟大领袖那神采奕奕、迈着矫健步伐登上城楼的日子,激动人心的场面和激动人心的形象被人民完好地收藏在心里,而当时任毛泽东的专职摄影师更是留下了许多精彩的镜头。随着岁月无情地流失,形象感觉的偏差越来越大。当杜修贤任毛泽东的专职摄影师时,他却时常为获得一张对得起亿万人民的照片而绞尽脑汁。(www.daowen.com)

为了弥补这种偏差,杜修贤和他的伙伴们几乎施展浑身的解数——形象不够角度补;脸色不好光线补;还利用侧照、仰照、远照等技巧避开病态的表情,寻找把握“传神”的瞬间……

手里的相机沉重了,他们的心更加沉重。

他们的沉重和胆怯还不仅仅是来自毛泽东的拒绝,毛泽东不愿意将自己苍老的形象过多地曝光,这个心思他们能理解。

他们的沉重和胆怯更多的是来自“四人帮”的指责。

每次开启快门后,留在胶卷上的形象让人焦灼、失望又是那样无可奈何。因为他们拍摄毛泽东会见外宾的片子都要经过中央领导人审看。一般是总理先看,看后就送到钓鱼台给住在那儿的王洪文、江青、张春桥、姚文元审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