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前152年~前143年
核心提示:身为将军,周亚夫是一个纵横驰骋的英雄;身为丞相,周亚夫是一个不屈就威权的良相。令人叹惋的是,周亚夫遇上的却是一个薄情寡义、不讲原则的君主,使得两人相处时摩擦不断成为必然,最终酿成的悲剧也成为必然……
汉景帝像
汉景帝刘启(前188~前141),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繁荣局面;又为儿子汉武帝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军中不听天子诏令
周亚夫,是绛侯周勃之子。文帝在位时,周勃受猜忌一度身陷囹圄,后贿赂国舅薄昭,经其疏通,才得以回到封地绛县。这时的周亚夫已经20出头,时常追随在父亲左右。周勃去世后,继承侯爵的长子周胜又犯下杀人之罪,被文帝剥夺了封邑。不久周亚夫脱颖而出受封条侯,沿袭周勃的爵位。
后元六年(前158),匈奴铁骑大举入侵,狼烟一路烧至长安,朝野为之震动。文帝一面调兵遣将往边关迎敌,一面下诏拱卫长安:任命河内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镇守细柳(今陕西咸阳境内),宗正刘礼为将军镇守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南),祝滋侯徐厉为将军镇守棘门(长安城北门之一)。文帝命令各军严加戒备,以防止匈奴人偷袭长安。不日,文帝亲自到各处劳军。在棘门和霸上,文帝的仪仗队伍还没到,辕门就早早打开,将士们全跪在地上恭迎。仪仗队伍如入无人之境,浩浩荡荡地开进营地。随后,文帝转而赴细柳视察。只见军营内鸦雀无声,军士们全副武装戒备森严。仪仗队伍的开道官对着辕门大喊:“天子驾到,还不快快开门迎接!”不料守门的都尉根本不买账:“我们将军有令,在军中只能听从军令,可以不服从天子之诏令!”说话间,文帝的车辇已到了辕门前,可都尉领着守门的卫士坚持不肯放行。文帝见僵持不下,只好派人持符节进去通报周亚夫。不一会儿,周亚夫传令打开辕门,文帝才得以进到营地。还没走两步,又听都尉喊道:“将军有令,军营内车马不能奔驰!”文帝立即命令侍从勒紧缰绳缓步而行。周亚夫一身戎装迎接文帝,手持兵器行揖礼:“请陛下恕罪,穿着甲胄的武士不便行君臣之礼,就以军中之礼代之!”随行大臣见周亚夫这样怠慢皇帝,都由不得为他捏一把汗,可文帝听后却至为感动,由衷地说:“所有的军队都如此军纪严明,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随后,文帝派人对周亚夫称“皇帝敬劳将军”,完成了劳军礼。文帝出了辕门,不由得连声赞叹:“周亚夫才是真正的将军!霸上和棘门的将军军纪松弛,带兵如儿戏,一旦敌人领兵偷袭,不吃败仗才怪呢!”不久边关危机解除,文帝擢升周亚夫为中尉,负责卫戍长安。
后元七年(前157)六月,文帝病入膏肓,弥留之际告诫太子刘启:“周亚夫是真将军,日后你可以放心用他。”文帝去世,刘启登皇帝位,是为景帝,封周亚夫为车骑将军。
临危受命平叛乱(www.daowen.com)
景帝三年(前154)正月,吴王刘濞打出了“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联合六个同姓国发兵20万攻打长安,掀起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情势万分危急,景帝即任命条侯周亚夫为太尉领三十六将军平定叛乱。周亚夫临危受命,立即领兵开赴荥阳前线,并找来父亲以前的老门客邓都尉讨教计策。邓都尉说:“叛军现在士气正旺,如果我们与其正面交锋,无异以卵击石。”叛军的致命弱点是浮躁,必不能持久。因此,我们可以“拖”字当头,等敌军出现强弩之末态势,我们再迎头痛击不迟。邓都尉还建议周亚夫,你可以领兵到昌邑,凭借深沟高垒坚守不出,让叛军倾全力去攻打梁国,然后借机占领淮河和泗水的交汇处,掐断叛军的运粮通道。叛军断了粮草,你就能灭了它。周亚夫听从邓都尉的建议,依计行事。
梁国是景帝的弟弟刘武的封地。周亚夫移军昌邑,叛军果然全力攻打梁国。梁国寡不敌众,危在旦夕,多次派人请周亚夫出兵相救。可周亚夫不理这个茬,气得梁王没法,就向景帝告状。景帝严令周亚夫赶快出兵救援梁国,周亚夫却不奉诏。梁王没法,就任命张羽为将军领兵自卫,不仅守住了城池,还取得了一些胜利。
随着时间一天天流逝,周亚夫截断叛军运粮通道的方案开始奏效,叛军军中缺粮,军心大乱,加之久攻梁国城不下,叛军就转身攻击周亚夫,频频发起挑战,以求速战速决。任由叛军在营房外肆意叫骂,周亚夫就是坚壁不出。双方相持了一段时间,叛军忍受不了饥饿,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士兵活活饿死,开始纷纷溃逃。周亚夫见时机已到,立即领兵攻打叛军,直打得叛军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吴王刘濞见大势已去,急忙带领身边的几千名精兵连夜逃往东越。东越王已被朝廷收买,将刘濞骗出来慰劳军队,然后砍下他的头颅。俗云:“群龙无首。”刘濞被杀,其他叛王马上陷入混乱境地,纷纷畏罪自杀。至此,周亚夫仅用三个月时间,就平定了叛乱。平叛有功的周亚夫,回京之后受到景帝盛大的欢迎,但是他对梁国“见死不救”的举动,却遭到刘武的嫉恨。
“不识时务”遭横祸
扫平了“七国之乱”,周亚夫和景帝的关系进入蜜月期。景帝七年(前150),周亚夫受封为丞相。此后两人的关系却急转直下,原因是周亚夫性格耿直,只要他认准的事情就坚持要做下去,时常弄得景帝灰头土脸。两人出现原则性分歧,肇始于废立太子争端。周亚夫出于国家安定考虑,坚决不同意废黜太子刘荣,而景帝早已属意于另一个儿子刘彻,根本不听周亚夫的劝谏,最后闹得不欢而散。梁王刘武,则时刻没有忘记周亚夫,只要有机会觐见窦太后就抱怨周亚夫的不是。一天,窦太后找到景帝想为皇后的哥哥王信讨个侯爵之位,景帝踌躇不决,说得和丞相商量一下。周亚夫知道后直摇头说:“高祖皇帝有祖制‘非刘姓不可封王,没有功绩不能封侯;不按此制,天下共击之。’”王信对国家没有寸功,如果封侯,怎对得起高祖在天之灵,景帝感到左右为难,想把这事搁置下来。窦太后又来追问,景帝就说出事情原委。窦太后不由得气急上火,说:“周亚夫算什么东西,竟管起我们的家事!看来你兄弟刘武说的没错,你也要多提防着他。”
不久,匈奴王徐卢等五人归降朝廷,景帝大为高兴,并想给他们加封侯爵以号召更多的人来投降。周亚夫一听就反对:“他们都是背叛了主子来投奔你,难保他们日后不见利忘义背叛你。这样的人都封了侯,往后我们还怎样树立臣子效忠朝廷的榜样!”景帝不以为然:“丞相你太迂腐了!”周亚夫还想说,景帝一挥手让他出去。不日,这五人都被封为列侯。周亚夫心中愤懑,于是称病不去上朝。景帝则针锋相对,罢免了周亚夫的丞相职务。
几年后,景帝把周亚夫请到宫中吃饭,试探他的秉性有没有改变。周亚夫的饭桌上只摆着一块大肉,没有切开也没有放筷子。周亚夫的脸一下拉长,叫旁边侍从给他拿一双筷子。景帝冷笑道:“看来你对我的气还没消。”周亚夫一听景帝话中有话,赶忙脱下帽子跪地谢罪。景帝说:“起来吧。”周亚夫就忙不迭地站起来,可宴会的气氛已冰冷得让人浑身发颤。周亚夫再也坐不住,起身告辞离去。景帝凝视着周亚夫的背影,冷冷地说:“看他怏怏不乐的样子,日后必不是少主的臣子!”
周亚夫故里碑
不多日,周亚夫的儿子从皇家工场买了500套废弃的铠甲兵器,作为周亚夫百年之后的殉葬品。很快就有人把这事告发了。景帝听说后大怒,命官吏前去审问。周亚夫骄傲惯了,根本就不理会前来问话的官吏。景帝全不顾周亚夫为他平叛“七国之乱”的功绩,气得骂道:“要治你的罪,不用什么供词!”又命令廷尉拿住周亚夫审问,廷尉喝道:“周亚夫,你为何要谋反?”周亚夫惊呼道:“我哪里要谋反?那些东西只是我儿子买了以后给我殉葬用,而我事先不知,怎么能扯上谋反?”廷尉冷笑道:“我看你是在地上谋反不成,将来死了想在地下谋反!”周亚夫受不了这奇耻大辱,就闭上嘴不说话。廷尉下令严刑拷打,试图逼迫周亚夫认了谋反罪名。周亚夫被打得血肉模糊还是不屈从,廷尉无奈就把他关进阴暗潮湿的地牢。周亚夫五天五夜拒绝吃东西,最后大口喷血含冤而死。这样的结局不能不让人叹惋。试想如果周亚夫能遇上一个胸襟稍微宽广的君主,也不至于落得如此悲惨的下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