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做好父母:培养孩子自制力

如何做好父母:培养孩子自制力

时间:2024-01-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孩子的自制力低,父母过多的普及,会激发孩子对于性事的好奇心。与女人相比,男人的生活圈子显然更大。在对妻子和儿女的指导上,态度要平和,以免引起家人的反感,更不能好为人师。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父母双方也可以协商解决。父母的偏爱会给没有受到偏爱的孩子带来压抑和沮丧。但有经验的父母一定会努力避免这种偏爱感表现出来。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假设父母之间有着和谐的关系,并可以竭尽全力抚养子女。

如何做好父母:培养孩子自制力

常言道:“娶媳妇是用来疼的。”一个男人,想要成为一个好丈夫,首先要懂得关心自己的妻子,对自己的妻子感兴趣。这点很容易看出来。如果男人对自己的妻子感兴趣,他就会对妻子事事加以关注,努力让她幸福;他会努力跟妻子和谐相处;他懂得如何哄妻子开心。只有夫妻二人都将对方的幸福看得比自己的幸福更重要时,双方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合作,才会给予对方真正的爱。

要注意的是,在孩子面前,丈夫不应当太过露骨地表现自己对于妻子的爱。要知道,丈夫对妻子的爱跟对孩子的爱不能相提并论。这是完全两回事,不存在任何矛盾。但是如果夫妻在孩子面前过分亲昵,会让孩子心生妒忌和失落感,感觉自己受到的关注和爱护减少,于是会努力争宠,在父母之间故意制造矛盾。此外,男女之事不应该随便挂在嘴上。如果儿女提出关于性方面的困惑,一定要谨记:父亲教育儿子,母亲教育女儿;而且,不要过分讲一些超出他们年龄阶段不应该知道的事情。孩子的自制力低,父母过多的普及,会激发孩子对于性事的好奇心。在性知识的普及上,不要过于随意,或含含糊糊。最好事先了解孩子想要了解哪些知识,然后正面回答孩子正感到困惑的问题。而不是我们觉得哪些该讲就讲哪些。在此问题上,我们应该让孩子感觉到我们的真诚,我们是真心要与他们合作,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有这样,对孩子才最有益。有些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从别处听来不健康的性故事,这完全没有必要。我们要相信孩子具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在处理这些问题上,可以处理得很好。一个对是非有所判断的孩子,是能够分辨所听故事的利害的。

我们生活社会,男人相比女人有更多的机会参与社会生活,更深知社会政策的利弊和自己国家或全世界的道德倾向。与女人相比,男人的生活圈子显然更大。所以,我们可以说,父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妻子和儿女的生活导师。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可以颐指气使。在对妻子和儿女的指导上,态度要平和,以免引起家人的反感,更不能好为人师。如果自己的观点得到认同和赞美,不必洋洋得意;如果遭到反对,也不能强制说服。要记得,争执并非好的解决方法,应该使用非对抗性方式来解决。

对于夫妻而言,钱不应该成为常常争执的话题。很多女人以家庭为中心,过着家庭妇女的相夫教子生活,没有经济来源,所以对她们而言,钱这个话题很敏感。如果指责她们生活浪费,那会对她造成很大的心理伤害。所以,金钱问题也需要用合作的方式来对待。妻子不应强迫丈夫承担家庭所有的开支,丈夫也不应该觉得自己负有金钱的支配权。要知道,孩子的前途并不只是金钱可以保证的。如果可以在金钱问题上处理地比较稳妥,夫妻二人就不会有施舍和被施舍的感觉,自然也不会因此引发矛盾。

我曾看过一本美国人写的书,很有意思,讲的是一个人从一无所有成为富豪的故事。为了让自己子孙后代都可以衣食无忧,他找到一位律师请教。

律师问:“想要富裕几代呀?”

他说:“十代。”

他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让十代子孙衣食无忧。

师说:“的确,你的财富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你要知道,你的任何一个第十代子孙上面都会有500个以上的祖辈,这些祖辈都可以说你的子孙是他们的后代。现在,你想想,你还打算认这些子孙吗?”

这个例子虽然有些极端,但却说明了一个道理:任何人想要为自己的后代做贡献,其实质都是在为整个社会做贡献。任何人都不能孤立于整个社会。

如果一个家庭中没有权威,那想必一定存在真正的合作精神。在教育子女问题上,父母双方也可以协商解决。任何一方对于任何子女都不能表现出过分的偏爱,这点非常重要。偏爱会带来想象不到的危险。父母的偏爱会给没有受到偏爱的孩子带来压抑和沮丧。当然,你可以反驳我,但我要告诉你,如果父母对于孩子同等对待,孩子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心态。还有一点,如果父母重男轻女,那女孩子必然会有自卑情结。

孩子的心是敏感的,要是他们觉得自己不如其他孩子受宠爱,就有可能走上错误的道路,好孩子也不除外。当然有些孩子天资聪明,生性乖巧,父母会不自觉地更加喜欢。但有经验的父母一定会努力避免这种偏爱感表现出来。因为这个讨巧的孩子会让其他的孩子感到压抑和自卑。其他的孩子会嫉妒他/她,同时失去自信心,可想而知,他们之间的合作会大大受影响。

所以,合格的父母应该时刻注意自己在孩子心中是否是公平的,是否存在偏心现象。

现在我们来说一下家庭中孩子之间的合作。这也是家庭合作的一个重要部分。许多人会说:“为什么同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会有很大的差距呢?”有些科学家将这种差距归结为遗传,但我不这么认为。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每个儿童的成长跟小树苗的成长一样。我们把一些树苗种植在一起,每棵树苗都会有自己的一个成长空间。如果有一棵树苗沐浴着阳光,享受着肥沃的土壤,那它肯定长得更好。同时,其他树苗的成长会因为它的成长受到影响。因为它抢走了阳光和营养,其他树苗就容易发育不好。在一个家庭中也是如此,如果一个成员的生存更加突出,其他的成员便会受到影响。比如,如果父亲在自己行业大有名气,那么孩子在父亲面前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自己的兴趣便会受到影响。所以,如果一个父亲本身事业有成,最好不要在家中太过炫耀自己的功成名就,以免影响自己孩子的发展。

这个道理同样适于孩子与孩子之间。如果一个孩子发展得特别好,那他极有可能在家中也受到更多的注意力。这对于他而言是非常好的处境,但是对于其他孩子则截然相反。让一个人身处一种事事不如人的环境,他是不可能不带厌恶地一直忍受着的。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便伤害到了其他所有的孩子。所以,如果说除优秀孩子以外的其余孩子都饱受心灵的折磨成长着,一点都不为过。他们会拼命追求优越,这种动力永不停止。然而,这种对于优越的追求很可能发展到其他一些不现实或对社会无价值的方向上去。

个体心理学在分析孩子出生顺序问题上有着全新的视野。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假设父母之间有着和谐的关系,并可以竭尽全力抚养子女。即便如此,孩子在家中的地位也会存在很大差异,他们的生活环境也大大不同。我必须再三强调,同一个家庭中的两个孩子一定会有着不一样的成长环境。为了适应自己的成长环境,不同的孩子便会形成不同的生活态度生活方式

家庭中孩子之间的合作,也是家庭合作的重要部分

任何家庭中的第一个孩子都会经历一段“独生子”的美好时光,然而,随着自己弟妹的出生,自己的生存环境则势必会发生改变,他/她也需要强迫自己做出改变以适应环境。第一个孩子的出生往往会得到全家上下的关注和宠爱,于是便习惯于被他人宠爱。可是,当第二个孩子出生后,自己唯我独尊的处境发生改变,不再是家中的独子,于是没有任何心理准备地失去“宝座”。原本归自己独享的父亲、母爱,现在必须跟另一个人共享。很多问题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罪犯、酗酒者、性变态者,都有过这样的成长经历。所以其变态心理或行为与成长过程中爱被剥夺不无关系。多数情况下,他们是家中的长子,其他孩子的降生给他的心理造成严重的震撼和创伤,这种沉痛的感觉会一直伴随自己,最终潜移默化地影响到整个的行为方式。

家庭中非长子的其他孩子也会遇到这样的处境,因为比自己小的孩子的降生而失去原有的地位。但他们的感受终究是没有第一个孩子的感受强烈的。因为第二个、第三个或往后的孩子,他们一出生就不是一个人独享父爱、母爱的,所以一出生就学着去与比自己大的孩子共享爱,但第一个孩子却不同。如果父母确实是因为弟弟、妹妹的出现而忽略了他,他断然不会平静地接受自己地位的改变的。即使他因此而心生嫉妒、怨恨,我们也不能完全归因于他。当然,如果父母亲能够让他对他们给予的爱心存信心;如果能够让他感觉自己的地位不会因为弟妹而动摇;如果能够让他做好迎接弟弟妹妹的准备,那他可能不会产生怨恨心理。可事实往往没有如此美好:他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弟弟妹妹就降生了;而父母亲也确实因为其他孩子而忽略掉了他。因此,他努力挽回自己的地位,努力争夺母亲的爱护。这个时候,我们经常会发现两个孩子同时向母亲索爱,都想获得更多的爱护和关注。老大一般都会有更多的方法和更大的体力来争夺母爱,有时候甚至会使用一些不太恰当的方式。我们换角度考虑,如果我们遭遇这样的地位动摇、关爱被夺,我想我们就可以理解他的方式和行为了。我们也会像他一样,给母亲制造出各种麻烦,只为赢得母亲的关注。极端的方式总是会造成极端的结果。母亲往往因为老大的无理取闹而更加反感他、不喜欢他,他所获得的母爱和关注就更加少了。此前他感觉自己受到了忽视,而他的行为却真得让他被忽视。

往往这个时候,长子都不会觉得是自己的问题。他会觉得“我是对的”,只有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如同掉进陷阱中,越陷越深。可他既然觉得自己是对的,又怎会轻易放弃,顺从别人呢?

对于这种孩子间的争执,我们必须重视。如果母亲因孩子的行为反感他,正面反对他,他会因此暴躁、崩溃、反抗或逆反。这时,如果父亲让孩子重新感受到了宠爱,孩子则有可能移情于父亲,一来可以享受父亲的宠爱,二来可以以此报复母亲。所以一般情况下,家中的第一个孩子都更加依赖父亲,与父亲的感情更加较好。也就是说,第一个孩子往往刚开始会依恋自己的母亲,当他感觉母亲渐行渐远时,会转过来争取父亲对自己的爱恋。当一个成年人更加偏爱父亲时,我们可以大致推测出,他在童年时期可能情感上有过挫败感,可能被忽略过。对于父爱、母爱的争夺往往持续孩子的一生。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没有交好的朋友,他们性格孤僻、沉默寡言、不善于合作和社交。他们已经养成了成为他人关注重心的自我意识,从而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总是不自主地这么来要求他人,因此很难交到知心朋友。

所以,第一个孩子身上往往有着对于过去的追忆和怀念,他们怀念唯我独尊的日子,对于未来是不抱信心的。这种曾经有过权力和中心地位的孩子,对于权力的欲望会更高。成年以后,他们同样热衷权力,一旦有条件,便会搬弄权术。对于规则、纪律、制度,他们同样过分重视。在他们眼里,任何事情都应该依法办,按规则办,不能随意改变。这种人如果拥有了权力地位,一定会对身边人多加防备,担心自己的位置被夺而对任何人心存怀疑。(www.daowen.com)

第一个孩子的处境和位置很容易引起很多问题,但如果处理妥当,很多问题可以避免。比如,如果第一个孩子在弟弟妹妹出生前就学会了与人合作,那他对别人、对自己的伤害就可以大大避免了。有很多关于第一个孩子的正面例子,比如很多长子乐于助人,乐善好施;很多长子能够像爸妈一样照顾弟弟、妹妹,有些因此还发展了很不错的组织能力。诚然,照顾弟弟妹妹或许能满足他的被依赖感,或许能满足他统治别人的欲望。不管怎样,这都是健康发展、积极向上的长子形象。

结合我在欧洲和美洲的研究经验,我发现,问题儿童中第一个孩子的比例最大,而小的孩子次之。这个结果着实有趣,恰恰是出生顺序上两端的孩子,出现问题最多。虽然我们确定了第一个孩子出现问题最多,可目前的教育水准却还是不能根除他身上出现的问题。

第二个孩子的家庭位置也很特殊,而且是其他孩子都无法体会的。第二个孩子一出生,就有与自己分享父爱母爱的竞争者,所以为了更好地生存,他生来就要学着与人合作。如果第一个孩子不主动去压迫他,他可以很好地找到自己适合的生活方式。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第一个孩子总是会主动与其竞争关爱,将其视作竞争对象。而且,第一个孩子发育早,年龄大,体力好,这些都强迫第二个孩子竭尽全力去迎战。所以,第二个孩子的人生往往如同一场比赛,而自己要不停努力,争取赶上、甚至超越领先于自己的那个。在《圣经》中,雅各也是排名老二的孩子。他不甘于位居第二,一直努力要超越哥哥,取代哥哥的位置。这种超越他人,努力向前的动机使得排名老二的孩子更可能成功。因为第二个孩子总是将第一个孩子视作自己努力赶上的目标,这也驱使他飞快地进步和成长。这样的孩子成年之后也会不断找寻标杆或者对象,作为自己追赶、超越的目标。

家庭中孩子的出生顺序对其发展也有影响

第一个孩子、第二个孩子身上的这些特征不仅显而易见地表现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的性格也会映射出两种孩子的不同,即使做的梦,也可能存在差别。比如,第一个孩子经常会梦到自己从高处跌落,因为他们曾站在最高峰,但却总是有掉下去、被别人挤下去的危险。而第二个孩子则常常会梦见自己与人比赛,如赛跑、追赶火车、参加自行车竞赛等。如果一个人经常做这种匆忙追赶的梦,我们大致可以推测他在家中排行第二。

不过,这些规则并非一成不变。行为举止像第一个孩子的,并非是长子,也有可能是第三个孩子。也就是,出生顺序并非决定性的因素,相比而言,成长环境的影响作用更加明显。一个家庭中,晚出生的孩子,也有可能具有第一个孩子的性格。比如,第一个和第二个孩子年龄差距很小,第三个孩子与他们年龄差距较大。那么第四个孩子出生后,第三个孩子也会表现出跟第一个孩子类似的行为和性格。那么第四个或者第五个孩子,则会表现出跟“第二个孩子”类型的行为。如果两个孩子与其他孩子的年龄差距很大,而他们两个年龄相近,则容易表现出“第一个孩子”和“第二个孩子”的典型行为。

在与弟弟妹妹的争斗中,如果老大败下阵来,那他的生活和人生很可能出现问题。但是,如果老大成功成为弟弟妹妹的统治者或领导者,那老二就容易成为制造麻烦的人。如果老大是男孩,老二是女孩,如果这时候老大败下阵来,那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被女孩子打败会给身为男孩的老大带来很多的心理屈辱感。要知道,异性之间的竞争要比同性之间的竞争激烈得多。

在这种爱的争宠中,女孩子相比较而言更具有先天优势。仿佛上帝对于女性分外偏爱。因为到了16岁,女孩子要比男孩发育快、成熟早。而身为老大的哥哥,则往往主动弃权,消极萎靡、心灰意冷。为了求胜,他往往会采取撒谎、自吹自擂的卑劣行径。而女孩子因为更加成熟,应对问题则会更加轻松、娴熟,处理问题更加得当。可想而知,这种竞争,女孩子更可能取胜。对于男孩子的这些卑劣行为,是可以防止发生的。但前提是家族成员能够发现问题所在,并加以避免。所以,在一个家庭中,成员之间应该团结合作,人人平等,大家友好相处,没有敌对关系。好的父母应该创造这样的家庭氛围,让孩子之间有强凝聚力,不会为了争宠而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做斗争。

现在我们说说家庭中最小的孩子,即老幺的问题。除了老幺,其他的孩子都有弟弟或妹妹,所以都遭遇“上下夹击”的处境,但老幺不同。老幺没有弟弟妹妹,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竞争者会少,相反,由于是最小的孩子,父母通常会更加偏爱,这会让其树敌很多。而且,父母对于其的娇宠会使其产生许多受宠儿童容易出现的问题。不过,由于他受到的鼓励往往最大,因而容易成为成长得最好的孩子。生活事实表明,老幺在家中的受宠地位往往不会改变,而且他往往会比自己的姐姐哥哥成长得更加优秀。

《圣经》中,老幺往往都是征服者。约瑟就是老幺的角色。虽然约瑟17岁后,便雅悯出生,但这丝毫没有对约瑟的地位造成任何影响。约瑟完全是以最小孩子的受宠地位成长的。他一直保持优越的地位,甚至在梦中,其他人都需要臣服于他,被他的光芒笼罩着。约瑟的哥哥们十分了解约瑟,他的梦更是折射出他的野心和理想,因而哥哥们都想除掉约瑟。可最后,约瑟还是降服了哥哥们,成为家族的统治者。

像约瑟这样,老幺成为家中栋梁的现象很常见,人们因此编造出很多的故事。老幺的成长环境是非常有利的:因为最小,家中大大小小都尽量帮助他,生活中很多事情会激发他的野心和理想,而且受到的攻击和阻碍也很少,这促使他成长得更加顺风顺水。

上文中,我已经说过,问题儿童出现最多的是老大,其次是老幺。为什么老幺容易成为问题儿童呢?主要原因是全家人对他的娇宠。被宠坏的老幺往往不够独立,没有拼搏奋斗的勇气和热情。虽然有时候老幺也会志存高远,但却往往懒惰颓废。懒惰是志存高远跟毫无勇气的产物:他们志向太过高远,往往远大到不切实际,这样奋斗中看不到希望后,自然会慢慢失去奋斗和实现的勇气。很多时候,老幺都不会承认自己具有哪一种具体的理想,因而他总是希望样样都比别人强,没有任何约束力。但身边人都比自己年长,比自己强壮,比自己经验丰富,这种现实与理想的不符常常会带给他强烈的自卑感。所以说,老幺常常伴有很强的自卑感。

下面我们说说独生子女的问题。独生子女也有属于这类人群的特有问题。独生子女的竞争对手不是自己的兄弟姐妹,而是父亲。母亲往往对于独生子女相当宠爱,任何时候都将其挡在自己的庇护之下,生怕失去他,因此会养成独生子女的恋母情结。这样,独生子女会百般依赖自己的母亲,对于父亲,则尽力排斥。如果父母可以友好合作,让孩子能够感兴趣于两个人,那这种现象就可以避免掉。但是,现实生活中,父亲对于独生子女的关注总是少于母亲的。独生子女跟家庭中的老大一样,偏爱与比自己年长的人合作,所以独生子女可能对于父亲有征服的欲望。

独生子女大多担忧家庭中会出现弟弟妹妹。如果被告诉:“你应该有个小妹妹或者小弟弟了”时,他常常非常难过。他希望唯我独尊的地位永远不被动摇,他认为这是自己的权利,不容侵犯。对于威胁到自己地位的人或事,他都深恶痛绝。如果自己的独有地位被抢了,他会觉得是对自己的不公平待遇。可想而知,如果成年后,他不能够成为万众瞩目的角色时,他会做出什么事。

如果父母给独生子女营造了一种万事小心的家庭氛围,同样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如果父母由于身体问题,不能再生育其他子女,那我们可以帮到他们的只能是尽力帮他们处理好独生子女成长中会遇到的问题。但如果父母可以再生育,但因为无法承担太多子女会造成的经济负担而选择只要一个孩子,这样的父母往往胆小、怕事、遇事悲观,营造的家庭氛围也会是焦虑、忧愁、悲观的,这会给孩子造成无形的成长压力,对于孩子的性格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在一个有多个孩子的家庭中,如果孩子之间的年龄差距过大,那独生子女的行为和性格在每个孩子身上都会有所体现,这可不是好事。因此,有很多人会咨询我:“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年龄差距,多少合适?”根据我个人的研究经验,我建议时间为3年。这样,当一个孩子成长到3岁时,弟弟妹妹才降生。一个3岁的孩子往往已经表现出合作行为,思想上也可以接受其他成员的进入。如果一个孩子才1岁半或者两岁,我们是无法跟他商议添加新成员这件事的,因为他根本理解不了为什么除了自己,爸爸妈妈还要有其他的宝宝。这时候,我们费力去引导他,都是没有用的。

在有多个孩子的家庭中,如果只有一个男孩,其余全是女孩,那么这个男孩的处境也不乐观。父亲不在家时,他就会被包围在女性环境中,因为身边人都是女性,自己是唯一与众不同的,他会心生孤独感。如果家庭中,所有的女孩联合起来与他对抗,那更糟糕。在他看来,她们都与自己为敌;在她们看来,他不能太自以为是,得时刻压制着。这样,家庭孩子之间便会出现很严重的敌意和冲突。如果这个男孩恰恰上有姐,下有妹,那更加糟糕了。这个可怜的男孩子会两边受到夹击。如果他是第一个孩子,那会有厉害的女竞争者紧随其后;如果他是最后一个孩子,则很容易成为掌上明珠。但是如果上有姐,下有妹,男孩夹在中间长大,则往往不太受欢迎。若他可以学会与人沟通、合作,友好相处,那处境则会好一些。否则,长期在女人堆里成长,最终可能成为一个“娘炮”。女人堆的环境很适合男孩子的成长。一般女孩子的成长环境,物品规整、干净整洁、色彩丰富;而男孩子的生存环境则脏乱不堪、乱七八糟、杂乱无章,袜子、衣服满屋子都是。如果一个男孩在女孩子环境中长大,他会沾染一些女孩子的性格和习惯。

在一个其他孩子都是女孩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男孩,容易沾染女孩子气,但同时,他内心对于这种女性化的环境十分厌恶,因而会努力张扬自身的男子气。他会自命不凡,与众不同,但也少不了担忧和害怕。很多时候,这种环境中长大的男孩会发展地比较极端,要么强壮无比、要么软弱无能。这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同样的道理,在男孩子堆里长大的女孩子,也容易沾染男孩子气。而且在成长过程中,她经常会感觉到不安全感和无助感。这也需要我们加以深入研究。

我所研究的很多成年人,身上都带有童年时期留下的创伤痕迹。这些痕迹是要伴随他们一生的。这些童年创伤中,家庭地位就是很大的一个方面。很多成年人在成长中出现的问题都是由于家庭关系不和谐、合作关系缺乏所引起的。如果你静下来看看周围的世界,你会发现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斥着太多的敌对和竞争。是的,我们人类总是想要超越他人,成为征服者、统治者,于是我们时时刻刻都在追求超越。这种人生目标与童年创伤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如果一个成年人,在作为孩子时,就感受到家庭中的不公平待遇和被忽视感,为了追求平等和重视,他努力拼搏,全力去追赶、超越他人,那么成年后这种生活模式就会延续下去。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