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当素质教育的精神和理念鲜明体现在各学科课程的改革之时,中国学校音乐教育课程改革中素质教育理念和精神的体现和贯彻,距其还有距离。主要体现在:
1、以学科中心为主的课程体系结构
这种体系结构,虽能关注其较强的学科知识的逻辑基础,但对于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培养就会显得力不从心。通常我们用高分低能来描述这种课程结构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
2、课程内容存在着“繁、难、偏、旧”现象,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中不断更新的内容难以体现。
3、学与教的过程基本上还是传统教育的以课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以课堂为中心。
学生学习缺乏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缺乏探索意识和方法;教师的教则是以教授书本知识为主。
4、评价方式单一,重结果、轻过程,重选拔、轻发展,缺乏运用发展性评估,忽视评价的激励作用。因此,面对学校音乐改革的挑战,学校音乐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据此,在新世纪之初,中国开始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次改革,以前所未有的课程理念、目标和价值观,试图实现中国学校教育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转变。学校音乐教育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修学科,在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占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也处在这样深刻、广泛的从理念到价值观、从新音乐课程标准制定到新音乐课程实践的改革洪流之中。
世纪之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理论的基础理论问题,以提高国民音乐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科学地制定音乐课程标准,理清课程价值,在新的教育理念之下,建立合理的音乐课程结构,明确课程目标,设置课程内容,以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为目的,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
2001年,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育20个学科(小学8科,初中12科)课程标准(实验稿)。
(1)课程价值
①审美体验价值
②创造性发展价值
③社会交往价值
④文化传承价值
(2)课程理念
①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②以兴趣爱好为动力
③面向全体学生 ④注重个性发展
⑤重视音乐实践 ⑥鼓励音乐创造
⑦提倡学科综合 ⑧弘扬民族音乐
⑨理解多元文化 ⑩完善评价机制
(3)课程目标
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②过程与方法
③知识与技能
(4)课程内容(www.daowen.com)
领域一:感受与鉴赏
领域二:表现
领域三:创造
领域四:音乐与相关文化
(5)课程评价
原则:导向性、科学性、整体性、可操作性
内容:学生、教师、课程管理与课程开发
方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6)教学建议
①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
②注意音乐教学各领域之间的有机联系
③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
④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
⑤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⑥因地制宜实施《标准》
(7)教材编写建议
①原则:教育性、学生为本、科学性、实践性、综合性、开放性
②建议:曲目选择、内容选择、教材难度、教师参考书
③呈现形式:
• 学生用教科书要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文字要简明、富有趣味性和可读性。
• 教师用参考资料除了用文字表述的教师用书之外,要大力提倡开发多媒体教学辅助软件。
• 音响教材要紧密配合教科书的选曲,并用多种形式呈现(如:录音带、录像带、VCD等)。
演唱、奏与录音效果要具有规范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