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观念的联合:心理分析理论与批评

观念的联合:心理分析理论与批评

时间:2024-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联想”这一词最早还是由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来的,意为“观念的联合”。这种关系反映在人脑中,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联想是一种普遍的由此及彼的心理作用,通常分为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类比联想和因果联想。接近联想是一种简单的联想,包括空间接近联想和时间接近联想。对比联想很容易理解。类比联想指对在性质和特点上相似的事物的联想。在文学创作中,联想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故而,联想在文学创作中也是因人而异。

观念的联合:心理分析理论与批评

联想律(law of association)是指联想形成的规律。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384BC-322BC)认为,一种观念的发生必然伴随着与它类似的、相反的或接近观念的发生。据此,亚里士多德区分出了接近联想(the law of similarity)、对比联想(the law of contrast)和类比联想(the law of contiguity)这三种不同的联想律。但“联想”这一词最早还是由英国哲学洛克(John Locke, 1632-1704)提出来的,意为“观念的联合”(association of ideas)。到了18世纪,休谟(David Humes, 1711-1776)也提出了三种联想律,即相似律(resemblance)、时空接近律(contiguity in time and space)和因果律(cause and effect)。哈特利(David Hartley, 1705-1757)把联想律与人脑活动结合起来。他认为感觉是由脑内的一种粒子振动引起的,观念则是由一种更加微弱的粒子振动引起的。他把一切的心理现象都归结为经验中的接近联想:同时性联想(simultaneous association)和相继性联想(successive association)。

联想(association)从西方传统的哲学中脱离出来,已经演变成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由一事物或人想起另一事物或人的经验。万事万物之间并非相互孤立,而是存在着普遍联系的关系。这种关系反映在人脑中,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联想。联想是一种普遍的由此及彼的心理作用,通常分为接近联想、对比联想、类比联想和因果联想。接近联想是一种简单的联想,包括空间接近联想和时间接近联想。比如,由秋天想到菊花,看到菊花会想起陶渊明的诗,读到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又有可能会联想到他的《归园田居》。对比联想很容易理解。顾名思义,就是只对于性质特点相反的事物的联想。由沙漠想到森林,光明想到黑暗,风平浪静想到惊涛骇浪,都是对比联想的表现。类比联想指对在性质和特点上相似的事物的联想。譬如,看到蜜蜂辛勤酿蜜,可以联想到任劳任怨的教师或者努力耕作的农民;读到落花逐流水就会联想到韶华易逝。因果联想是指由因推果或者由果推因的联想。天阴会想到下雨,这是由因推果。早上出门看见地上的积水与落叶,就会猜测昨夜是否有疾风骤雨,这是由果推因。(www.daowen.com)

文学创作中,联想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于美学家朱光潜看来,联想具有偶然性。比如,一幅以西湖秋月为题材的画,甲可能会因为西湖的缘故而联想到鲤鱼,乙则会因为月亮而联想到曾经在月夜中游过的采石矶。故而,联想在文学创作中也是因人而异。创作主体的思维可以在时间和空间的世界里任意驰骋,纵横上下几千年。作者可以借此突破地理和感官体验的束缚,把各种想象和经验自由组合,创造出不同的作品。同样,在文学欣赏中也需要联想的参与。读者需通过各种联想参与到文学作品中,并理解作者的思想内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