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什么是约拿情结的含义?

什么是约拿情结的含义?

时间:2024-01-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根据这一典故,把人类逃避成长,惧怕自身的出众之处这一倾向称为“约拿情结”。在《人性能达的境界》中,马斯洛首次使用了“约拿情结”这一说法。他把约拿情结解释为人类对成功的畏惧,这种畏惧会阻止人们自我实现。马斯洛在自己学生的身上证明了约拿情结的存在。约拿情结使大多数人丧失成长和进步的勇气,严重妨碍自我实现。

什么是约拿情结的含义?

约拿(Jonah)是《圣经·旧约》中的先知。他是个虔诚的信徒,一直希望能够得到神的差遣。神终于派遣他往以色列东部约800公里处强大又邪恶的尼尼微城(Nineveh),去警告那里的人审判将临,若是他们愿意悔改便可得到神的怜悯和赦免。然而,约拿因为仇恨尼尼微城的人,不愿意他们得到神的怜悯,就乘船离开,想逃避神的指示。神到处寻找他,惩戒他,甚至让一条大鱼吞下了约拿。约拿向神求救、忏悔。最终,在神的教化下,约拿到达了尼尼微城并宣布了神的指示,完成了任务。

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根据这一典故,把人类逃避成长,惧怕自身的出众之处这一倾向称为“约拿情结”(Jonah Complex)。有约拿情结的人在机遇面前会选择逃避退缩,对成功既渴望又害怕。在《人性能达的境界》(The Farther Reaches of Human Nature, 1971)中,马斯洛首次使用了“约拿情结”这一说法。他把约拿情结解释为人类对成功的畏惧,这种畏惧会阻止人们自我实现。人类既有逃避失败的倾向,也有逃避成功的倾向。人类会害怕变成自己在最完美时刻可能达到的状态,对于这种高峰时刻人类既向往又感到软弱和恐惧。马斯洛在自己的著作中把约拿情结描述为“对自身伟大之处的惧怕”、“对命运的逃避”和“对自身最佳才能的躲避”【13】。马斯洛在自己学生的身上证明了约拿情结的存在。当他询问自己主修心理学的学生“你们有谁希望写出最伟大的美国小说”或者“你们是否正在秘密计划要写出什么伟大的心理学著作”时,学生都表现得羞愧不安,支支吾吾地把他的问题搪塞过去。惧怕承担更多的责任,不愿表现出自己优于众人,担心自己就算努力也仍然无法成功都会引发约拿情结。约拿情结的特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表现为逃避成长,拒绝承担伟大的使命;二是对别人,表现为嫉妒别人的优秀之处,对他人的不顺幸灾乐祸。

这一心理术语随后也被用来描述文学接受过程中接受者的心理活动。譬如,在感情上受过创伤的人不敢阅读描写失恋的文学作品,但是又有一种控制不住的力量驱使他继续阅读。这种想读又不敢读的心态就是约拿情结的反映。除此之外,这一术语还可以用来阐释文学人物的行为。中国古代有个成语故事“叶公好龙”。叶公爱龙成癖,衣服上、酒器上和居室里都装饰着龙的图样。天上的真龙为其所动,便从天上降临他家。谁知叶公一看到真龙转身就跑,吓得魂飞魄散。叶公渴望见到真龙却又惧怕龙的现身,这就是一个约拿情结似的悖论与尴尬。王安忆短篇小说《闺中》也反映出女主人公“她”是如何在成长过程中为约拿情结所困的。“她”从小就只与母亲为伴,家中也只有母女二人。时间的流逝在她身上几乎不着痕迹,容颜没有太大改变,甚至旁人无法猜测出她的真实年龄。她也一直拒绝婚姻,把自己冻结在与母亲简单的二人世界里。她几十年的生活就是一滩平静的死水,毫无改变。故而,她也无法获得成长。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沉迷于安全感中,逃避做妻子和母亲的责任,不敢涉足自己无法掌控的新领域,正如约拿不愿承担神赋予的使命一样。(www.daowen.com)

约拿情结使大多数人丧失成长和进步的勇气,严重妨碍自我实现。这也就是为何大部分人都只是平凡的芸芸众生,而成功人士只占少数。只有敢于打破并且克服约拿情结,才能抓住成功的机会,获得精神上的成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