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姿立姿各不同
姿态传递的信息
唐卡中的诸佛菩萨,往往因神佛的不同而有不同的姿态,或为坐姿,或为立姿,姿态的各异示现不同的含义。
坐姿
坐姿可分为结跏趺坐、半跏趺坐、倚坐、游戏坐、大王游戏坐、莲花跏趺坐等多种。
● 结跏趺坐
又称瑜伽坐或金刚坐,是各种佛像中最常见的一种坐法。佛教认为这种坐法最安稳,不容易疲劳,且身端心正,因此修行坐禅者经常采取这种坐法。相传释迦牟尼修悟证道时采用的就是这种坐姿。其姿态是以左右两脚的脚背置于左右两股上,足心朝天。这种坐法又可细分为二种,先以右足压左股,再以左足压右股,双手的上下秩序也是以左上者,称之为降魔坐;反之则称为吉祥坐。
● 半跏趺坐
是以左右之一足压一股,佛教一般以全跏趺坐为如来坐,以半跏趺坐为菩萨坐,所以菩萨的坐像大多为半跏趺坐像。也可分为二种:以右足压左股上者,称为吉祥半跏趺坐;以左足压右股上的,则称为降魔半跏趺坐。
跏趺坐和半跏趺坐有利于身心的平静。
● 倚坐
又称善跏趺坐,即身体端坐于座上,两脚自然下垂。一般佛陀的坐像都采取结跏趺坐与善跏趺坐二种姿态。早期的弥勒菩萨像,都取交脚倚坐之姿。
● 游戏坐
侧身屈腿,左腿曲盘,右腿下垂,右手放于右膝上,这种姿态称为“游戏坐”。取这种坐姿的多为罗汉像和密勒日巴像。
● 莲花跏趺坐
主尊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明妃坐其上,双腿绕扣主尊身后,称为“莲花跏趺坐”。取这种坐姿的典型佛像就是密集金刚。
佛像的坐姿
不同的神佛有着不同的坐姿,诸佛有佛的坐姿,菩萨有菩萨的坐姿,也有一些佛菩萨的坐姿与众不同,佛如弥勒,菩萨如文殊、观世音等,分别带有不同的寓意。
半跏趺坐
以左右之一足压一股,为多数菩萨的坐姿。
游戏坐
左脚平放,右腿支起,右手放于右膝上。
结跏趺坐
身体端坐于座上,两脚自然下垂。
莲花跏趺坐
身体端坐于座上,两脚自然下垂。
莲花跏趺坐
主尊与明妃双修坐姿,主尊结跏趺坐,明妃坐其上,双腿绕扣主尊背后。密集金刚、普贤王如来等取这种坐姿。(www.daowen.com)
立姿
立姿源于释迦牟尼佛游行说法时的姿势。相传释迦成道后,在西北印度各地游行说法四十多年,所以佛的立像多为一脚向侧前略伸,表示步行的样子,称为行径像。还有一种双脚并立于莲花台上。双手作接引状,这大多是阿弥陀佛像,表示接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意思。在主尊像旁,有一种站立合掌的菩萨或弟子像,称之为侍立像。此外,各种护法天神的像多为立像,其姿势则各式各样。立姿包括站立姿、战斗姿、战斗跪姿、蹲踞姿、舞立姿等。
● 站立姿
双腿靠拢自然立直,站立于台座上,这种姿态比较常见于诸菩萨像,尤其是观音菩萨多采用这一姿态。
● 战斗姿
又称展立姿,双腿一曲一伸,一腿大步跨开,如处战场一般,双脚下还常踩有动物或人像。采用这种姿态的多是护法神明,有金刚手菩萨、大威德金刚等。
● 战斗跪姿
双脚皆呈弯曲状,一腿大步跨开,一腿呈跪姿跪于地上。也属于护法神明常见的姿态,含有强烈的征战气势,采用这种姿态的有不动明王等。
● 蹲踞姿
双脚八字张开,呈半蹲姿态,采取这种姿态的主要是大黑天。
● 舞立姿
单脚站立,与身体呈三折技姿态,采用这种姿态的有喜金刚、空行母等。
● 卧姿
采用卧姿的只有释迦牟尼佛,表示释迦牟尼佛最后去世涅槃的情景。其姿态大多为右胁而卧。
佛像的立姿
呈立姿的佛像中,诸佛与菩萨一般采用站立姿,自然而平和。金刚与护法则多采用战斗姿和战斗跪姿,其他姿态则多为金刚亥母、宝帐怙主等所采用。
战斗姿
双腿呈左弓步,一腿大步跨开,如处战场般,采用这一姿态的多是金刚、护法等护法神明。
蹲踞姿
双脚呈八字张开,半蹲姿态,采用这种姿态的有大黑天、宝帐怙主等。
站立姿
呈站立像立于台座上,佛陀、观音等即采用这一姿态。
战斗跪姿
一腿大步跨开,另一腿膝盖着地,是护法常见的姿势,同战斗姿一样含有强烈的征战气势。
舞立姿
单足微弓站立台座上,另一足蜷曲,金刚亥母、象头财神等采用此姿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