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永恒轮回:尼采与后形而上学

永恒轮回:尼采与后形而上学

时间:2024-0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就在这个月初,尼采首次形成“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思想,即他所谓“思想中的思想”,或者说“我们所能获得的最高的肯定公式”。海德格尔正确地把握了这一点,明确指出:“查拉图斯特拉乃是第一位关于这个思想中的思想的真正思想家。去成为第一位关于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思想的真正思想家,是查拉图斯特拉的本质。”

永恒轮回:尼采与后形而上学

不过,反传统的、否定性的查拉图斯特拉还只是事情的一方面。尼采采用查拉图斯特拉形象的主要目的是让他来宣告“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学说。“查拉图斯特拉”这个名字总是与“相同者的永恒轮回”联系在一起的。如上所引,尼采首次在笔记本里使用“查拉图斯特拉”这个名字是在一则题为“正午与永恒”的笔记里(科利版第9卷11[195]),是与“永恒”问题相关的。而尼采首次公开使用“查拉图斯特拉”这个名字的《快乐的科学》第342节也是在同样性质的语境里,因为此前的第341节首次公布了“永恒轮回”学说,其中的核心说法是:“存在的永恒沙漏将不断地反复转动,而你与它相比,只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灰尘罢了!”并且设问:“对你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这样一个问题:‘你还想要它,还要无数次吗?’这个问题作为最大的重负压在你的行动上面!”[27]

这个“最大的重负”是如何发现的?“永恒轮回”思想又如何落实到查拉图斯特拉形象上面了?

对于后期尼采的思想进展来说,1881年8月是一个特别重要的月份。尼采首次到达瑞士上恩加丁地区的塞尔斯马里亚(Sils-Maria),被那里的美丽风光所吸引,此地从此成为尼采的主要写作地点(尼采在那里一共度过了七个夏天)。就在这个月初,尼采首次形成“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思想,即他所谓“思想中的思想”,或者说“我们所能获得的最高的肯定公式”。据尼采在《瞧,这个人》中做的回忆,其时他在西尔瓦普拉那湖畔的林中散步,在一块巨岩旁边,他灵感突发,这个伟大的思想在他心中油然而生。[28]

接着在8月26日,尼采写下了我们上面已经引用过的笔记“正午与永恒”(科利版第9卷11[195]),其中首次提到了查拉图斯特拉。同一天的另一则笔记也表达了轮回思想:“第四本书:酒神颂歌式的、无所不包的:‘Annulus aeternitatis’[永恒之环]。渴望再次体验这一切,无数次地体验这一切”。[29]

这就表明,尼采在1881年夏天完成了两件大事:首先是灵感式地直观到“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思想;进而还为这种思想找到了思想者和代言人。海德格尔正确地把握了这一点,明确指出:“查拉图斯特拉乃是第一位关于这个思想中的思想的真正思想家。去成为第一位关于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思想的真正思想家,是查拉图斯特拉的本质。”[30]

不过问题依然是:为什么尼采需要这个查拉图斯特拉来传达“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思想呢?海德格尔为我们提供的解释是:“相同者的永恒轮回”这个思想太过沉重了,常人无法忍受这个思想,尼采本人也无力承担,所以尼采只好“创作”了这个思想家形象。海德格尔把查拉图斯特拉称为“英雄的思想家”,并且断言:“这个英雄形象的基础就是永恒轮回思想即便在没有专门谈论这个思想的地方情形亦然。因为这个思想中的思想及其学说需要一位独一无二的教师。在这位教师形象中,这个学说将得到间接的描绘。”[31]——海德格尔的这种解释是不是一种无奈之举呢?

海德格尔对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形象有着持久的兴趣,他在1953年做的一个演讲的题目就立为:《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海德格尔讨论的基本结论大抵是:“对查拉图斯特拉这个形象来说本质性的事情始终是,这位教师教某个本身共属一体的双重的东西,即永恒轮回与超人。在某种意义上讲,查拉图斯特拉本身就是这种共属一体。从这个角度看,查拉图斯特拉也还是一个谜团,我们几乎还没有看见的一个谜团。”[32]尤其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海德格尔差不多以十年时间来深究尼采哲学,动因之一也是为了解开这个“谜团”。(www.daowen.com)

那么,海德格尔解开了这个“谜团”了吗?他是如何解此“谜团”的呢?海德格尔的想法比较简明:尼采的“相同者的永恒轮回”表示“存在者之存在”,“超人”则表示响应这种存在的“人之本质”。两者,即存在与人,是如何共属一体的?——此即作为“相同者的永恒轮回”和“超人”的教师的查拉图斯特拉之谜。

备受学界内外争议的尼采“超人”(Übermensch)之说,就其本来意义来讲,是根本没有什么政治色彩的,更不可能带有法西斯主义的色彩。“超人”完全摆脱了传统的价值,其行为是以尘世(“大地”)的标准为准绳的,与之相反的是依然屈服于虚构的上帝、醉心于同情的道德的“庸众”、“末人”。虽然“超人”追求强力和权力,但它的标志却不在于权力,而在于它“忠实于大地”——在此意义上“超人”就不是“超拔者”,而倒是“降落者”;若从尼采本人的学理上讲,“超人”能够忍受和理解“永恒轮回”思想,或者说,是为“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所要求的那个人类。

海德格尔总想把尼采置入形而上学的线路之中。按照海德格尔在其《尼采》书中提供出来的解释,尼采是用“权力意志”和“相同者的永恒轮回”两个基本词语来重解和重构形而上学,来回答形而上学的“本质”(essentia)问题和“实存”(existentia)问题,也就是存在者“什么存在”和“如何(如此)存在”的两大问题。[33]为此,海德格尔曾引用过尼采的虚无主义者断言:“对于如其所是地存在的世界,他断定它不应当存在;对于如其应当是地存在的世界,他断定它并不实存。”[34]简言之,本质(存在)世界不应实存,而应当(理想)世界并不存在。——海德格尔看到尼采的这个句子,是不是也会像尼采当年读爱默生那样发出一声赞叹:“就是这个!”

至少,海德格尔看到了表面上狂野不羁的尼采文字所蕴含的坚实稳重的思想脉络——这一点无论如何都是海德格尔的尼采解释的过人之处。在海德格尔看来,尼采的理路似乎很简单,也合乎常识:一切存在者本质上都是“权力意志”,“权力意志”的本质在于不断生成和提高,但生成和提高却是以保存为前提的,不然的话,权力就会失于无度,就会趋向于无限泛滥。因此权力本身必须为自己设定提高与保存一体的“条件”。这些“条件”就是尼采所谓的“价值”(又称“支配性构成物”),诸如科学、艺术、政治、宗教等,实即权力意志的价值表现形态。权力意志既永恒生成,又在其形态方面受到限定,于是必然得出一点:作为权力意志的存在者整体必须让“相同者”重新出现,而且“相同者”的轮回必须是一种永恒的轮回。“相同者的永恒轮回”说构成尼采的世界解释的极点,尼采称之为“观察的顶峰”。[35]在《瞧,这个人》中,尼采也明言,“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思想是《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基本构想”,它是“人类能够达到的最高的肯定公式”。[36]

海德格尔显然是在形而上学意义上对尼采哲学作了一个定位,也即对尼采哲学作了一种“存在学”(“本体论”)与“神学”(暨“实存论”)的定位。如若我们接受了海德格尔所做的尼采哲学解释的基本结论,那么,我们就得承认《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一书在尼采思想进程中的顶峰地位。正是由于尼采在其中构造起来的“权力意志”和“相同者的永恒轮回”的形而上学哲学,海德格尔才有理由把尼采命名为“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

在这样一种哲学定位中,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就不只是一位“非道德论者”和“破坏者”了,而是重又成了一位哲学家、形而上学家。在海德格尔的解释中,查拉图斯特拉形象——作为“永恒轮回”思想的思想者——被重塑为尼采哲学主楼的建设者,从而成了一个具有建构作用的形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