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军付出惨重代价突破湘江后,进入了崎岖的山区。部队在山区行军,找不到粮食、房屋,所有人员只好连日在路上露营,有人在睡梦中还滚下崖去。
此时,国民党军十几万重兵正在红军预定的前进方向上张网以待。面对危险处境,毛泽东提议改变前进方向,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红军就此转兵进入敌人统治薄弱的贵州。
1935年1月7日凌晨,30名浑身泥泞的红军号兵站在城楼上,一起吹响了冲锋号。整座城市都被惊醒了。守军慌乱不堪,他们很多人成为俘虏的时候,还没来得及穿上衣服。这是红军长征途中攻占的最大一座城市——贵州遵义。
遵义城防坚固,驻有重兵,红军拿下这座城市,颇有戏剧性。当时红军在遵义外围击溃一支敌军后,集中了全团的号兵,换上敌军服装,押着俘虏骗开了城门,大部队随即一拥而入,城内守敌听到枪声望风而逃。
至此,中央红军暂时甩掉了后面的追敌,赢得了一段难得的休整。休整期间,红军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此次会议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经历过第五次反“围剿”作战的惨痛失败,红军将士对毛泽东的“出山”欢欣鼓舞。
然而,此时的毛泽东却是“受命于危难之际”,他首先必须面对蒋介石40万重兵的围追堵截。突出重围看起来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央红军仅剩3万人,武器装备落后,体力消耗很大,给养十分困难。双方实力之悬殊,达到了长征以来之最。
在蒋介石看来,这场围歼战没有太大悬念。
遵义会议旧址
实力的差距,要靠智慧和勇气来弥补。于是,就有了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四渡赤水,一场斗智斗勇的经典博弈。(www.daowen.com)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移师北上。毛泽东了解到,一年半以前,已有一支红军在四川建立了根据地,这就是红四方面军。于是部队准备北渡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1月19日,中央红军向土城方向开进。国民党军迅速调集兵力堵截,挡住了红军北上的通道。毛泽东见状,果断决定:立即撤出战斗,西渡赤水。29日,中央红军分三路纵队西渡赤水河,迅速转向敌军设防空虚的云南扎西地区集结。蒋介石急调重兵跟进。
毛泽东泰然自若,一直等到各路敌军逼近,才率领红军由扎西调头东进,迎着国民党军跟进的间隙中穿插,于2月18日在二郎滩等地二渡赤水,重入贵州。此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毛泽东的良苦用心。红军离开遵义才半个月,现在突然回师,这是什么意图呢?
实际的战果回报了红军的来回奔波。
红军以一个漂亮的回马枪,再占遵义城,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2个师又8个团,俘敌约3000人,同时缴获大批军用物资,取得自长征以来的最大胜利。蒋介石获悉遵义再度失守,连连哀叹:“这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
此后,毛泽东进一步牵着蒋介石的鼻子转。中央红军又两次渡过赤水河,多次与国民党追兵相向而行,在敌军间隙穿过。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红军有出色的无线电侦察,能破译几乎全部的国民党军电码。毛泽东的灵活机动源于对情报的出色分析,以及在战场上的快速应变能力。而国民党军却摸不清毛泽东的部署,被红军飘忽不定的作战方式搞得得晕头转向。
四渡赤水之战,是红军长征史中最精彩、最惊心动魄的军事行动。25年后,毛泽东在会见来访的英国元帅蒙哥马利时自豪地说,四渡赤水是他军事指挥的“得意之笔”。
50年后,哈里森·索尔兹伯里也对毛泽东出神入化的指挥艺术赞叹不已。他用诙谐的语言写道:毛泽东运筹帷幄,计胜一筹,蒋介石活像“巴甫洛夫训练出来习惯于条件反射的狗一样,毛泽东要他怎么样,他就怎么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