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班级纪律管理的有效方法

班级纪律管理的有效方法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遵守班级纪律与班级规则是正常进行班级管理、顺利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重要保障。同时,班主任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遵守班级纪律提出明确要求,加强班级纪律的目的性教育。对班级纪律问题不能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因为这种态度在某种意义上有意无意地助长了违反班级纪律的不良现象。要能够通过班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班级纪律管理的有效方法

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学习知识、修养品性、长身体增智能的重要时期,也处在心理、生理迅速变化的时期,更是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时期。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班级中,不应该压抑学生个性的发展,因为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但他们在校的学习和生活主要是在班级内进行的,更应该注意“无规矩不成方圆”。学生遵守班级纪律与班级规则是正常进行班级管理、顺利开展各项教育活动的重要保障。

一、 纪律的核心在于自律

什么是自律?自律就是学生从自身内部向自己施加准则与控制,换句话说也就是自己约束自己。自律是对人的一种高要求,是学生纪律性发展的最高阶段,是班级管理的最终目的,因此,它是纪律的核心。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深层次的育人过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强大合力,经长期努力才能形成。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要把尊重学生人格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纪律最重要的特征是尊重个人的人格。学生的纪律问题是由于客观上受到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在主观上是由于某些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这就要求班主任应理解、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同时,班主任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遵守班级纪律提出明确要求,加强班级纪律的目的性教育。对班级纪律问题不能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因为这种态度在某种意义上有意无意地助长了违反班级纪律的不良现象。

(二) 外部监控与自我调控相结合

自律并不意味着抛弃一切外部的控制、准则和指导,而是在班主任的指导、调控下通过对纪律价值不断内化逐渐形成的。要培养学生的自律,必须发展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对班级纪律具有正确、积极的态度,让学生产生积极的纪律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和意志力,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分析、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自我评价、自我监督、自我锻炼,并通过自我鼓励、自我奖赏、自我命令、自我禁止等自我强化手段,以实现自我监控,从而形成自律品质。

(三) 利用集体舆论导向和集体规范的约束

健康、正确、良好的班级舆论反映了班级多数人的意愿、态度和倾向,是鼓舞、激励和约束学生言行的巨大精神力量,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班级规范是学生在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处理班级问题的倾向性认识,是约束班级内学生的行为准则。班级规范一经形成,就为学生划定了活动的范围,成为规范学生班级管理行为的指南。在班级中,即使有个别学生有违纪倾向,但由于班级管理规范的压力,也势必使他产生符合班级规范的管理行为。

二、 建立和谐有序的班集体

建立和谐有序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由他律形成自律、形成良好班级纪律的需要,也是每一个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新时期班主任只有注意做好以下几项工作,才能使自己管理的班级成为和谐有序的班集体。

(一) 注意学生群体心理效能

1.归属功能

其主要指班级能给学生情感上的依靠,使班级内的学生在发生相互作用时,行为表现协调一致,学生体会到同属一个班级,产生“我们是同班”的情感体验。

2.认同功能

这是班级能对学生的认知提供知识和信息,使每个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和评价。班级认同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尤其当某个学生对外界情况不了解、情绪焦虑不安、判断能力不足时,更容易受到其他学生的影响。

3.支持功能

当学生的思想、观点、情感、行为方式符合班级的规范、期望和利益时,班级就给学生以赞许和鼓励,以支持其行为,从而使学生的行为得到进一步强化,使学生的信心增强,推动其前进。

(二) 体现师生平等

在制定班级规范时,也要有针对班主任的纪律,并请学生监督。比如,特级教师李镇西制定的“班规”专门设置了“班主任”一项,规定每月出现下列情况中任何一种,均罚款2元或罚扫教室一次:对学生发火超过一次,上课拖堂2分钟以上,错批评同学一次,用不文明语言侮辱同学的人格,未经同学允许占用自习课上语文,执行本班规不严。班规还特别规定:全班同学每月以无记名形式对班主任工作投一次信任票,信任票未获半数,罚独自扫教室一次;连续两次未获半数,由班委向校长写投诉信。这等于告诉学生:班主任与学生一样,应该遵守各自的行为规范。

(三) 慎重地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班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当选的班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班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班干部。

(1) 要大力表扬班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班干部树立威信。

(2) 在鼓励班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班干部,使其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

(3) 培养班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班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级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 违纪行为的矫正与处理

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的缺点或错误如何进行批评教育?这是一个重要且含有技巧的问题。有效的、成功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批评,可以改变一个学生,使他一生受益,将他引向成功;相反,一个伤学生自尊心的、令学生消沉的批评,如讥讽、嘲笑,会让他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前进和向上的动力,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破罐子破摔”。诚然,班主任面对有缺点的学生,怒其不争的心是好的,却也应当检讨自己的批评教育方式是否正确,是否能催人向上,是否能使学生自觉自愿地改正缺点和错误。对学生违纪行为的矫正与处理,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 全面准确把握出现违纪行为的根本原因

只有准确把握出现违纪行为的根本原因,才能恰当处理。班主任首先要保持冷静,不发怒,然后认真找原因,妥善处理。须知每个学生都会犯错误,这正是教育学生的好时机,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www.daowen.com)

(二) 正确认识批评与惩罚的教育意义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惩罚不一定意味着不尊重,但惩罚不是体罚

(三) 正确的运用惩罚

惩罚的对象是学生的违规行为,而不是学生本身。任何指向学生的身体、尊严、人格、心灵本身的惩罚都是反教育的。班主任惩戒权或教育惩罚的实施还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受到一定程序上的限制。漫无目的、毫无节制的惩罚肯定是非专业、不科学、反教育的。

温馨提示(一) :班主任的管理方法

班主任是在贯彻教育方针政策,更是在展现自己的教育魅力和人格魅力。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班风和学风。有人将班主任分成保姆型、朋友型、放羊型、水乳型等,而在实际管理中,大多数班主任都是保姆型,将自己当作主体,将学生当作客体,干涉多,灌输多,管束多,唯恐出乱子。学生自我表现空间有限,心灵处于戒备状态,“甚至会扣上全部纽扣,整个封闭起来”。班主任天天盯着学生,什么事情都不放心,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潜能完全被束缚。有的班级成员还成为管理阻力,增加管理难度,班主任老想着怎样对付学生,内心怎能不累?

超负荷的工作让班主任疲于应付,不合理的教师评价把班主任逼上反教育的境地,学生的状况和心态又给班主任工作增加了无限的难度。班主任究竟该怎样当?如何摆脱教师管得雷厉风行学生却是无动于衷,教师管得累学生觉得烦的情况?班主任怎样从保姆型转变为朋友型和水乳型呢?

班主任“管”学生,主要形式是规则与纪律的管理。如果把规则纪律管理与学生的自管自律结合起来,班主任就能从上述状态中解放出来。

1.明确纪律的意义

纪律是为了让学生形成对规则的认同感,与规则是孪生兄弟。活动必须有规则,学习活动诞生学习规则。有了规则,活动才会有序和有效。纪律也是为了让学生形成对班集体的归属感。纪律总是与集体联系在一起。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愿望,希望成为自己班级中重要的一员。如果班主任和班级中的其他成员给予其重视和尊重,并在活动中包容他们、平等地对待他们,那么他们就会找到这种归属感。而当学生无法在班级中获得这种归属感时,他们经常转向错误的方向。因此,要求和帮助学生守纪,让学生获得并保持这种对班集体的归属感,使学生的行为指向正确的目的—遵守集体的纪律、关心集体、维护集体,成为集体中的重要一员,是班主任重要的职责。纪律还是为了给学生带来真正的快乐和自由,而不是带给学生束缚和制约,是让学生在良好的氛围和状态中去想象和创造。由此看来,纪律是永恒的。无论是过去和现在,还是未来,都应有纪律存在,班主任都要关注纪律,建设有纪律的班集体。

2.师生共同制定班级规则

班级规则应由班主任和学生充分讨论,共同制定。班主任应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制定班级规则。在制定班级规则时,教师要考虑这样几个问题:所确定的要求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求是否影响班级秩序和学生的学习?要求是否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要求是否切实可行?要求是否具有改变或修正的可能性?制定的班级规则要少而精,内容表述以正向引导为主,以正面表述为主,多用积极的语言,形成良好班级规则的积极的正向强化,这有利于产生“班主任期望效应”,从而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遵守班级规则。同时,班级规则应及时制定、引导与调整。教师应抓住一学年开始的机会制定和调整规则,并引导学生遵守班级规则。良好的班级规则管理应该是自觉的纪律教育,它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自尊心,严格要求学生与尊重学生人格相结合;第二,积极引导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以积极的纪律教育为主;第三,培养良好的纪律行为为主,惩罚不良行为为辅;第四,实行民主管理,注重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

3.师生共同制定班级规则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表明,学生的行为动机具有冲动性,同时具有逆反心理情绪化较强,越是强加越是违反。因此,制定规则时要充分发挥班主任“引”和“导”的作用,使学生懂得遵守班级规则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

温馨提示(二) :班级管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提高班主任自身素质

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是班主任和全体学生共同建设的结果。班主任是学生的典范,所以在班级建设的实际工作中,班主任应十分重视自身人格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素质。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给学生带来的影响,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做到。

一个班主任要让学生真正地信服,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班主任只有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才能高屋建瓴,只有“居高”才能“临下”,只有“深入”才能“浅出”。所以,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的储备,而且能长流水。这样才能有备无患,驾轻就熟,运用自如。

2.奖励与惩罚并存

一个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是在奖励与惩罚并存情况下形成的。这里的奖励即表扬,恰如其分的表扬能够激发一个学生学习的潜力,也能够在集体中树立榜样。奖励与惩罚本来是一对“孪生姐妹”,在学校普遍提倡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少用惩罚性处罚手段时,不是让班主任在教育学生中放弃批评。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学生在违纪的时候接受必要的惩罚,可以惩前毖后、惩一警百。违纪学生只有接受必要的惩罚,才能在记忆里留下深刻的烙印,也只有在接受惩罚的过程中,学生才会真正懂得:违反规则、触犯纪律、违背规律就要付出代价;在接受处罚的情感体验中,学生的心理品质会得到历练,耐挫力会大大增强;学生在接受惩罚时会静思己过,吸取教训,以便今后避免再犯类似的错误。但是,作为班主任,对学生批评和惩罚要有尺度,要掌握惩罚与“体罚”的区别,因人因事而异。奖励与惩罚并存会让班集体更加积极向上。

3.管放自如,严中有度

班主任亲自动手把班级大小事情管理得再好,也只是一个能干的班主任,与锻炼学生的能力没有联系,重要的是让班干部管理班级。学生能做的,班主任坚决不做;学生能够完成的,班主任决不插手。积极引导才是一个聪明的班主任所要做的事情。因此,班主任要管大放小、管主放次、授权负责、分层管理、严中有度,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完善、能力的提高,才有利于积极向上的班集体的建设与发展。

4.保持平和的心态是进行教育管理的心理前提

心理健康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前提。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头绪多、内容杂,经常有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特别是一些“后进生”,时不时惹是生非。面对和处理这些事情时,保持平和的心态十分重要。先冷静地了解情况,以平和的心态进行细心的思想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反思内省,从自身找出问题的症结,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帮助学生达到提高认识、完善自我的教育目的。切不能以势压人,而应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如果班主任情绪激动,甚至发怒,说出的话做出的事可能失当,可能引起学生的反感,甚至会激化矛盾,这样既伤害了学生,也伤害了自己,还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5.以平等、公正的原则教育每一个学生,处理每一件事情

班主任处理事情是否公平合理,也是学生能否配合、服从班主任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让学生感到班主任在关注他、重视他,这能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热情;反之,让学生感到班主任在歧视、看不起他,他会失去信心而对学习失去兴趣。由于班级人数多,班主任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顾得十分周详,但班主任在班上的一些措施能让学生感受到对他们的注意程度。

6.积极向上的班集体需要教师间多通气,多合作

一个好的班集体,班主任与科任教师间相互配合、协调是很重要的。教师之间相互尊重,相互肯定,有助于提高各科教师的威信,激发学生对各学科教师的信任,配合教师的教学。教师之间不团结,互相对立,甚至互相攻击,就会严重损坏教师的威信,加深学生对教师的不信任感,造成学生不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教育教学效果必然不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