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过程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师生互动过程,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管理程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的优劣。如果班主任能够在新时期班级管理的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种有效的教育管理,不但可以保持班级秩序的稳定,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成效,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使之成为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人。因此,班主任必须掌握新时期班级管理的有关知识。
一、 班级管理的含义
班级管理是指班主任遵循班级管理的规律,通过各种班级活动,运用指导、组织、督促和激励等手段和方法,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使学生在班级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的教育教学任务,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职能活动。
新时期的班级管理要求班主任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交流关系,使学生在班级中能发挥主体作用,而不是事事按照班主任的指令行事。民主的班级管理方式,会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一个适当的位置,分担一个角色,通过履行各种职责得以重新认识自己的潜力,发挥自己的能力,获得一种“存在感”。
二、 班级管理的作用
班主任在新时期班级管理中,要确立现代班级管理意识,树立管理育人的观念,充分认识班级管理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的重要作用。
(1) 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实现育人的功能。从功能的角度,班级可以被看作一个社会化的机构,要帮助学生成为一个自主的社会人。所以,班级的一个重要任务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即班主任要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以班级的组织目标为导向,通过各种途径,将社会系统的价值传达给学生,使学生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也就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包括传递社会文化、内化价值观念、培养社会角色、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等。
(2) 采取各项措施以保证学校各项教育目标的落实。班级管理要依据学校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来制定班级管理目标,班级计划是班级管理目标的具体化。班主任要通过创设优良的班级秩序、环境、班风和班级活动等,保证班级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
(3) 协调任课教师、家长及社区等各方面共同完成好班级工作。班级是学校的一个基本单位,和学校的任课教师、学校各部门及社区发生着联系,也需要通过家长、学校及社区共同完成好教育工作。所以,班主任必须协调好,以形成教育的合力。
(4) 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发展。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一方面有意识地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和班级活动的组织实施,培养学生现代社会的效率意识、质量意识、民主意识及公关意识,使学生能科学地支配时间,合理利用各种条件促进自身的发展;学会在学习和活动中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发展学生的交往能力,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团结协作,互相支持,互相尊重;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使管理过程成为学生自主管理、自我管理的过程,促进学生自我塑造身心发展的过程,促使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发展。
三、 班级管理的要素
按照职能管理理论,班级管理的要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计划管理(也称目标管理)。其体现在班级管理中就是由班主任和全班学生共同制订班级工作计划或制定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指引着班级活动的方向;评价功能,班级活动中所进行的各种评价都要以工作目标为依据;调节功能,班级活动的设定、活动方式的选择等一切具体的班级活动环节均受到工作计划的制约;激励功能,工作计划对师生双方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所以,工作计划不仅是班级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还具有重要的管理职能(所谓“目标管理”)。
(2) 组织管理。其主要体现在班级的建立以及班级活动中的组织上,新时期班级活动的组织已在前文进行了详细介绍,这里不再多说。
(3) 激励与强化。激励和强化是在班级管理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管理手段的总称。激励,即激发和鼓励,是指思想品德教育中,运用各种激励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奋努力地去学习;强化是指随着学生的行为之后,发生的某种结果会对以后的这种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那些能对学生产生积极或令人满意的结果的教育行为,要经常得到强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强化也是对学生行为激励的重要手段。
(4) 规则与纪律。班级秩序是班级工作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教育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良好的班级秩序建立在合理而明确的班级规则之上,是在班级规则的生成与执行过程中实现的。没有适宜的班级规则,就不会有良好的班级秩序。班级规则具有规范班级行为、维持班级秩序、培育良好行为、促进学生学习的功能,适宜的班级规则对学生成长同样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对班级规则遵守的约定就是纪律。纪律不是万能的,学生学习的有效和成功、学生的进步与发展,要受诸多因素的制约,纪律只是其中之一。但是,纪律是不可缺少的。(www.daowen.com)
四、 班主任的管理职责
职责是由职务带来的工作责任,工作任务是职责的生活化表述,是职责的具体化。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是:教书育人,管教管导,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从管理的角度可以把班主任的基本职责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抓好思想品德教育,进行德育渗透。这一点主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来实施。
(2) 重视学习指导,全面提高学生学业质量。教好功课,是班主任的首要职责。班主任有责任把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所规定的文化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具有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应该以现代文化科学知识的新成就来充实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3) 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科学管理学生,奠定学生发展的基础。班主任的任务就是通过教育工作、组织工作,通过规章制度和发挥学生多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使班级按预期的目标管理运行。管理的内容很多,常规的管理有学生活动的管理、生活纪律的管理、班级组织的管理、计划管理、评价管理、偶发事件的管理等。在管理中,班主任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教育,积极引领,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4) 组织劳动实践,指导学生课余生活。新时期班主任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课外、校外各种有益活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阔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发展学生的能力,陶冶学生的品德,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课外、校外活动,要依靠班主任去组织、去指导,班主任有责任把这种活动组织好、指导好。如果班主任把组织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活动当作一种额外的负担,必将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同时,也不是一个称职的班主任。
(5) 抓规范重践行,主持班级日常管理或课堂管理。新时期的课堂管理是实施课程改革的主阵地,主要抓好课堂学习、课外作业、考试等的改革;日常管理包括考勤、日常作息安排、维持各种活动的纪律、清洁卫生、执行守则、保持学校正常秩序等。日常管理的实质就是在班主任组织指导下,使班级成为一个团结向上、井然有序的集体。
(6) 协调学校与家庭、社会的关系。学校、家庭和社区教育,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三者协调一致,是教育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学校是专门教育机关,在三者中起主导作用。但学校不能孤军作战,必须取得家庭、社区的支持和配合。家庭是学生首先接受教育的地方,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个教师。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家庭影响和社区影响,在学生的成长中起巨大的作用。因此,班主任应和家庭、社区取得密切联系,协同一致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当然,班主任在这方面的任务更重,科任教师也有责任配合班主任完成好这方面的工作。
温馨提示:班集体的重要作用
班级环境的优劣对学生的成长、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班级环境能激发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学生能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快速而健康地成长。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具有健全组织与功能的班集体。
班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对象,而且是教育的巨大力量。它能向其成员提出要求,指出努力方向,并通过集体的活动、纪律与舆论来培养其成员的品德。它能紧密地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成为班主任依靠的一个重要力量。
一个真正的班集体,要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健全的组织系统、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强有力的上级核心、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作风与传统。它能正常发挥其整体功能,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不断总结经验,使班级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完善和不断前进。
班集体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班集体的各种活动中,一方面,每个学生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都会积累集体活动的经验,掌握丰富的道德规范,养成良好品质。另一方面,每个学生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工作和角色,不断发展自己的志趣与爱好,使其更加个性化。在班集体中,学生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相互促进的。而每一个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都将促进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班集体是培育学生个性的园地,它能使个性之花竞相开放、争芳斗艳。
班集体还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毕竟是学生自己的集体,有它的组织机构,需要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需要学生自主地制订集体的活动计划,积极地开展各种工作与活动。这无疑能有效锻炼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随着班集体的发展,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也能提高到自觉的程度。即使离开班主任的直接上级和监督,班集体中的学生也能独立地开展活动和很好地管理自己。因此,要注重发挥班集体的自我教育功能,以便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