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青岛市市北区财政局制定政策促进工业发展

青岛市市北区财政局制定政策促进工业发展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是年四方区财政局会同区计委、劳动等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搞活企业流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合理调度资金,向区属工商企业、街道、学校、乡镇企业投放财政周转金1100万元,及时解决了部分企业资金急需。财政信用资金的使用范围,只限于四方区属工商企业、事业单位、街道企业、乡镇企业的应急流动资金及短期贷款。

青岛市市北区财政局制定政策促进工业发展

重点扶持

1988年建立区一级财政体制后,市北区、四方区、台东区努力转变单纯“供给型”财政,积极发挥财政分配、调节、监督的职能作用,大力开拓财源,多渠道筹集资金,对区属工业、商业、生产、劳动各公司以及教育校办工厂,实行了优惠低息贷款和无偿借用,支持企事业的发展。年内,市北区投入资金累计达478.9万元,增强了企业活力,可增加产值1649万元,增加利润120万元,增加税金134万元,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年,台东区财政局支持企业深化改革,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提高经济效益,想方设法筹措资金,为全区50多家企业贷款近百次,累计贷款额达1000万元,有效地扶持企业发展生产。

1989年,台东区财政局在资金紧缺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化解区属企业资金瓶颈,年内为50多户工商企业、街办企业提供资金1000多万元,重点扶持财源大户和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单位。年内为青岛饮料厂解决急需资金160万元,使该厂生产实现增产增收,全年上交区财政税金达363.8万元,税务部门还给该厂减免税收120万元,偿还罐装生产线设备贷款,为培植财源积蓄后劲。同年,市北区财政局充分利用沉淀资金,扶持企业发展,全年共向企业发放临时短期借款328.1万元,使企业增加产值510万元,增加利润220万元,增加税金128.4万元。是年,分别制定了《市北区信贷资金暂行管理办法》和《市北区财政周转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了信贷投放和周转资金管理。

1990年,由于受市场疲软、产品积压、效益下降等困难的影响,四方区大多数工商企业、街办企业、校办工厂资金紧张,严重制约了生产、经济发展。年内,区财政局向81个区直工厂、商业、农工商企业、街办企业、校办企业投放生产周转金、农业发展基金、文教周转金222次,投放总金额2287万元。重点优先扶持投资少、见效快、周期短、效益高、有偿还能力的单位,提高资金的周转率和使用效益,实现资金良性循环。

青岛电子元件三厂打破“大锅饭”,开创国有企业发展的新局面(1992年)

1991年,台东区财政局把预算内外间歇资金和向市财政借入资金融聚一起,投入企业生产流通,采取倾斜政策,重点扶持效益好、潜力大,有财源后劲的企业。年内贷款130万元给青岛饮料厂,补充该厂急需流动资金,该厂实现利税较上年有明显增长,全年交纳税金372万元,占全区财政收入13%。同年,坚持“贷款跟着产品走”,在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帮助部分微利企业和亏损企业解困,促其尽快调整产品结构,扭亏增盈。在销售旺季,还集中部分资金解决商业和物资系统扩大流通的资金需要,使其拓展经营业务,增加营业收入。是年四方区财政局会同区计委、劳动等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搞活企业流通、促进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合理调度资金,向区属工商企业、街道、学校、乡镇企业投放财政周转金1100万元,及时解决了部分企业资金急需。

1992年,台东区财政局深入企业,帮助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改进经营管理,加强财务管理,对利税大户重点扶持,重点帮助。年内,帮助橡胶制品三厂解决扩大生产急需资金,促进区属骨干企业走出困境,增产增牧。同年,四方区认真开展“支帮促”活动,开辟财源增加收入。向区属工商、乡镇、街道、校办等108个企事业单位有偿投放各种财政周转金1522万元,较好地缓解了企业资金紧张状况。深入基层帮助区属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强化管理,严格经济核算制度,建立企业发展基金200万元、科技发展基金20万元,增加科技三项费用,并为东部开发和科技工业园拨出开办费45万元。从而使生产有了新的发展,企业经济效益逐步提高,部分企业进行了股份合作制试点工作,经营机制开始转换,为今后新的腾飞奠定了基础。个别经济效益差的企业实现了微利增盈,从而增加了区财政收入。同年台东区经济开发公司成立后,积极向区属工业、商业、街道等企业贷款,支持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补充流动资金,促进生产和流通发展,有力地支持了区经济的发展。

1994年,市北区财政审计局按照区第八次党代会关于“商贸兴区”的战略重点,合理安排财力,建立企业发展基金200万元、科技发展基金20万元,增加科技三项费用,并为东部开发和科技工业园拨出开办费45万元。年内,区财政、区经济开发投资公司积极筹措、拆借资金3285多万元,为35户企业发放财政信用资金922万元,其中低息贴息贷款480万元,支持区属企业发展。同年,四方区财政审计局出台财政信用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保证有限的资金用于提高社会效益,培植财源,增加财政收入。财政信用资金的组成:(1)生产发展周转金、文教、行政周转金;(2)支持乡镇企业的农业发展基金;(3)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实行“专户储存,计划管理”的部分沉淀资金;(4)暂借上级财政部门的周转金。财政信用资金的使用范围,只限于四方区属工商企业、事业单位、街道企业、乡镇企业的应急流动资金及短期贷款。财政信用资金和实行“有偿使用,到期归还”的原则,主要用于对时间短、效益好、讲信用,有还款能力的单位临时借款;重点支持利税大户,对资金使用效益好、经济效益高、创税多的企业实行倾斜;对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发展第三产业的企业优先扶植,培植区级财政税源。同年,四方区财政局向区属工商企业、街办校办企业、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投放财政周转金952万元,并从宏观上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通过财政信用手段,调节企业经营活动,促其转换经营机制,提升管理水平,调整产业产品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80年代青岛第五棉纺织厂落筒车间

1995年,市北区财政局多渠道筹集融通资金,加大对企业的资金投入,支持经济建设。一是统筹安排资金。从今年财政预算中安排生产发展基金200万元,扭亏增盈基金100万元,科技发展基金80万元。充分发挥基金的作用,促进企业生产的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二是筹集融通资金。区经济开发投资公司在金融市场竞争激烈的形势下,发挥融资优势,比上年多筹集资金2700万元。在资金安排上,优先落实区内税收大户,先后为台东城建开发公司、旧城改造指挥部、市北城建开发公司等房地产开发公司解决流动资金680万元。为区街28户企业发放贷款764万元。为街道企业累计贷款170万元。为区属7个亏损企业提供无息贷款233万元。三是建立农业发展基金,对杨家群村、埠西村等发放支农贷款40万元,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挖潜改造

1996年,为促进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市北区财政列支了企业挖潜改造资金300万元、科技发展基金120万元、农业发展基金105万元,均比上年有较大增长。除从财政预算中列支各项基金外,还通过投资公司等各种渠道筹措资金,全方位支持经济发展,累计发放周转金近7000万元,内含相当一部分低息、贴息贷款,为促进企业优化结构、增收挖潜、加强财源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区财政在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工作的同时,积极转变职能,加大政策扶持和资金投入力度。对新吸纳的企业,根据规模大小给予物质奖励;对于经营面临困境而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给予资金扶持;对于经营好、贡献大的企业给予税收返还。

青岛红星电器总厂洗衣机组装流水线

1997年,市北区财政局贯彻区委、区政府关于支持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积极支持重点企业和“二次创业”企业,鼓励企业招商引资、科技进步,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年内,区财政支出安排企业挖潜改造资金、科技发展资金、扭亏增盈基金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等1170元,比上年增加570万元,并对重点企业、科技街等企业实行税收返还政策;为扶持困难企业进行“二次创业”,当年还向97户次困难企业及困难职工发放救助资金215万元。全年用于经济发展的支出占地方财力的比重已达11.4%,是多年来财力用于经济建设最多的一年。同年四方区财政加大对经济建设的支持力度,财政支出安排企业挖潜改造资金200万元,比1995年翻了一番,支援农业生产支出153万元,比上年增长104万元,创历年新高。

1998年,市北区财政局为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列支了企业挖潜改造资金1140万元,比上年增长62.9%;为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加快发展,按照市区有关要求,认真测算预留了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基金和落实个体私营税收财政优惠政策资金,促进新经济增长点的成熟发育。

1999年,市北区财政局投入企业挖潜改造资金1230万元,比上年增长7.9%,主要用于对区重点企业、税源大户落实财政优惠政策,支持新办项目,鼓励企业实施技术创新、技术改造等,为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税收贡献率提供了财力支持。为支持个体私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按照市有关规定,结合市北区实际确定了个体私营税收财政返还管理办法,同时专门设立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基金,支持其上规模、上档次,加快发展步伐。同年四方区“六百”非法集资问题暴露,无论财政多么困难,也要千方百计筹借资金,确保“六百”问题的平稳解决。区财政按照区委要求,从讲政治的高度来认识解决好“六百”问题的重要性,多方筹措资金支付集资回兑,确保兑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维护了社会稳定。

2000年,市北区财政局继续加大对经济结构调整与改革的资金投入,全年投入企业挖潜改造资金1400万元,设立中小企业担保基金400万元,并继续加大对农村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是年个体私营企业创税收比上年增长35.6%,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27.7%,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同年,成立区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监管委员会和企业信用担保中心,加强对企业改制、改组、改造过程中的资产管理和工作指导,促进有利于税源经济迅速发展的规范、有序的工作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的尽快形成。2001年,市北区全年投入企业挖潜改造资金2900万元,超过上年的2倍,主要用于构建全区税源经济发展框架、落实招商引资政策、鼓励企业科技创新以及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体现政府对经济调控,引导作用的关键环节,进一步带动区属工商企业的改制、改组、产业升级与技术改造,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

外贸出口(www.daowen.com)

2003年,根据青外经贸字〔2003〕29号文件《关于2003年青岛市鼓励外贸出口扶持措施实施细则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全市实行对外贸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进行贴息,加大对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是年四方区财政充分用好用活国家政策,积极参与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及时制定可行措施,抓好企业出口退税申报资料的催收和审核,督促协调有关方面加快出口速度。同年,市北区财政局按照市财政局出台的各项出口企业扶持政策,对区出口企业申报的符合政策的扶持资金进行清算和审核,按照国家宏观调控经济需要出台的各项出口企业扶持政策积极筹措资金,确保各项有关出口退税和财政贴息资金及时兑现。年内共拨付出口企业各项扶持资金362.8万元,居市内四区拨付扶持资金之首,促进了辖区外贸出口的增长。

2004年,市北区财政局加大对辖区内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减轻出口企业因退税资金滞后带来的压力,对国家拖欠出口企业的出口退税进行贴息,并对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等产品出口进行贴息。由区外经贸局初审,区财政局复审,市财政局进行会审,对2003年度区内出口企业外贸扶持资金进行清算,拨付出口企业外贸扶持资金1074万元,其中:市级负担537万元,区级负担537万元,用于落实辖区外贸扶持政策。

80年代青岛工艺品厂生产的绢花全部出口

2006年,受世界范围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市场疲软以及人民币升值、欧美国家设限增加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国际、国内市场不景气,出现了外贸出口订单严重不足,资金不能及时回笼,产品价格下跌,外贸出口大幅下滑的困难局面。市北区财政局及时组织进行了2005年度区内外商投资企业运行情况分析,摸清了外商企业资产、实收资本、投资总额等基本情况,通过外商企业盈亏情况、营利能力分析,发现区内外商投资企业在盈利额和上交国家各项税金显著增加、盈利企业户数有所增加的总趋势下,有不少企业营利能力下降,部分企业亏损严重,有的企业甚至资不抵债、停产破产。对此,区财政局在分析报告中提出建议,调整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加大招商引资激励政策力度,把招商奖励与项目开工投产、上缴税收等情况紧密挂钩,突出招商引资的质量,淡化利用外资项目数量,避免一些单位为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求“外”心切,对项目的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市场前景等缺乏科学周密的论证,以至造成项目投产后效益不尽如人意。把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否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是否带来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考核利用外资工作业绩的主要指标,及时采取措施,鼓励、引导企业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扭转区外资企业出口产品中纺织服装鞋帽、农副产品等劳动密集型和低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过高,电子仪器机电等高科技产品的出口所占比重偏低的现状,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上升趋势与国际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带来的挑战。

80年代国营青岛丝织厂生产的塔松牌466真丝生纺产品

2010年,四方区财政局安排财政资金1168万元用于企业出口产品革新,办理外贸企业出口退税2.59亿元,鼓励企业扩大出口贸易。截至11月底,区级纳税1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105家,较去年同期增加29家。

品牌建设

2002年,四方区财政加大企业创品牌扶持力度。青岛华清食品有限公司成为全市最大的私营肉类加工企业,获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中国优质名牌”、国家内贸局颁发的“中国放心食品信誉名牌”等称号,被山东省工商局认证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并通过了中国质量管理协会的“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青岛国电蓝德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是青岛市高新技术民营科技企业,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探伤、检测、理化试验、自动焊接操作设备及钢结构生产线等,掌握了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青岛国林实业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30多种高新技术产品,取得了多项国家专利,年内,“国林”获青岛市著名商标称号。青岛高达花边有限公司,已获自营进出口经营权,部分产品远销欧美、日本、港台等国家和地区,年内,实现税收120余万元,被评为“青岛市百强私营企业”和“山东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青岛富香圆食品有限公司被纳入青岛市“菜篮子工程项目”,定为“青岛市市控放心豆制品定点加工企业”“富香圆豆干”被评为青岛风味小吃,鲜豆腐凉粉、豆干系列产品获首批“青岛市家庭厨房工程推荐产品”称号。是年,辖区拥有山东省著名商标1件、青岛市著名商标4件、获评“中国优质名牌”和“中国消协诚信单位”企业1户,获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企业1户。

80年代青岛刺绣厂生产的金凤凰牌格丽丝绣品

2005年,市北区政府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培育品牌产业链,加快区域品牌经济发展。在扶持驰名商标、名牌产品、著名产品方面,决定从2005年起,凡在市北区内注册登记并纳税的所有工业企业,在享受市政府《关于建立新创工业知名品牌奖励制度》(青政发〔2004〕56号)规定的奖励基础上,注册商标被新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产品被新评为“中国名牌产品”且当年实现财政收入在100万元(区财政实得)以上的,区政府一次性奖励企业30万元;被新认定为“山东省著名商标”或“山东省名牌产品”且当年实现财政收入在50万元(区财政实得)以上的,区政府一次性奖励企业15万元;被新认定为“青岛市著名商标”或“青岛市名牌产品”且当年实现财政收入在30万元(区财政实得)以上的,区政府一次性奖励企业5万元。在扶持名牌企业方面,从2005年起,凡在市北区内注册登记并纳税的商业企业,被新认定为“中国商业名牌企业”且当年实现财政收入在100万元以上的,区政府一次性奖励30万元;被新认定为“山东省商业名牌企业”且当年实现财政收入在50万元以上的,区政府一次性奖励15万元;服务类企业被新认定为“青岛名牌”且当年实现财政收入在30万元以上的,区政府一次性奖励5万元。对利用品牌招商引资的企业给予一定的奖励。在招商引资方面,对于引进投资额为100万美元至1000万美元进行合资合作的企业,区政府一次性奖励人民币0.5万元至5万元;引进1000万美元(含1000万美元)至2000万美元的企业,区政府一次性奖励人民币5万元至10万元;引进2000万美元(含2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区政府一次奖励10万元至20万元。对于为品牌企业引进外资的中介人,当年实现区财政实得税收超过100万元的,按区财政当年实得部分的1%~5%给予一次性奖励。在人才政策方面,对在企业内从事品牌产品科研和技术开发的出国留学人员及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根据有关政策为其申领科研起步经费并予以适当资助;开办符合优势产业的品牌产品发展政策的科技型企业,可按有关规定向区科技管理部门申请一定的扶持资金。在培育新老品牌方面,对已经获得国家、省名牌产品或被列入市名牌发展培育计划的产品和企业,优先推荐列入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计划。对列入具有发挖潜力的老品牌产品及具有品牌发展结构的企业,由区有关部门优先对外推介,促进合资合作,协助解决企业资金和技术困难。鼓励各金融机构对品牌企业实施专项贷款或提供信用担保支持,协调促进银企合作,为企业创建和挖掘品牌提供资金支持,拓宽品牌企业的融资渠道。

80年代青岛第三针织厂蓝天牌运动装荣获国家奖

青岛城投宏福混凝土工程公司(2009年)

2007年,市北区制定优惠政策,把专项资金等资源分配向名牌企业倾斜,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设立专项奖励资金,支持企业争创名牌。对以下企业按照区有关规定予以奖励:在辖内注册登记并纳税的工业企业,被新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山东省著名商标”“山东省名牌产品”和“青岛市著名商标”“青岛市名牌产品”的;在区内注册登记并纳税的商业企业,被新认定为“山东省服务名牌”“青岛市服务名牌”的;利用品牌招商引资的企业。

2014年,市北区为推进“商标兴区、质量强区”战略,广泛开展政策宣传,深化“一企一标”和“商标大走访”活动,加大驰名、著名商标和省名牌培育力度,引导辖区优质企业创新发展。2014年,全区共成功创建省服务名牌5个,省名牌产品3个,数量位居全市第二。新认定省著名商标8件,市著名商标12件,新申请马德里国际商标百余件,全区在审及有效注册商标万余件,名列全市前茅。

中小企业

2005年,市北区为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对市北区青岛金华汽车维修检测设备制造有限公司、青岛巨星中天网络有限公司、青岛海尔科技教育科学研究所、青岛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等10户中小企业所申报开拓国际市场有关项目,拨付2005年度第一批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资金465183元。2011年,市北区积极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强对驻区12家融资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的规范、辅导,定期召开公司与企业洽谈会,全年共为中小企业融资近30亿元,有效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进一步优化基础财源。

新市北区建立后,建立领导与重点税源企业联系点制度和部门走访行业重点企业制度,组织开展招商金融板块推介会、金融业发展工作会以及银企对接周等活动,搭建对接平台,全力协助企业较好地解决了税源拢聚、配套建设、土地规划、项目审批等难题,细化服务企业的各项措施,促进企业加快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及时筛选优秀企业和创新项目并上报上级财政部门,争取资金支持,为培育创新型企业快速成长奠定基础。2013年,市北区设立企业“一事一议”政策扶持资金。是年,从“科学技术专项资金”中安排2273.4万元,从“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安排527.9万元,从“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784.9万元,从“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中安排67.1万元,分别用于辖区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53家企业的政策性扶持,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