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保障社会民生,提升社会福利系统

保障社会民生,提升社会福利系统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区财政社会保障能力逐步增强,社会福利保障经费呈现较高增幅,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随着市政府制定的社会保障政策相继出台,区财政将社会福利保障列为必保支出,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开展扶贫救困工作。新市北区建立后,将保障社会民生作为财政资金的投入导向,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养老服务,落实各项就业援助政策,首次将新市民纳入临时救助范围。

保障社会民生,提升社会福利系统

1985年市北区、四方区、台东区财政局建立后,在财力紧缺的状况下,适应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的需要,优先安排教育支出,保证中小学办学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和教师福利待遇。区级财政建立后,城市基本建设投入乏力的状况逐步改观,除市政设施维护维修、园林绿化、环卫支出外,旧城改造、道路整修、居民楼院综合整治提上城市基本建设支出的重要日程。20世纪80年代末,各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形成高峰,为解决小学入学难问题,区财政加大经费投入,扩建改造小学,新增教室面积,充实增加师资力量,增加人员经费,添置教学设备,解决小学生冬季取暖问题,促进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随着公共卫生设施的新建、翻建及街道辖区烟尘污染源的治理,道路硬化率、人行道铺装率和绿化覆盖率逐年提升,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20世纪90年代,随着“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的实施,区财政的保障能力逐步增强,棚户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进程加快,仲家洼、错埠岭、沈阳路、小村庄、洛阳路、海泊河沿岸“双改”项目相继完成。实施“民生安居”和“民生修缮”工程,启动居民楼院平改坡、水淹片居民区改造,提升居民居住质量。为确保教育战略重点,教育投入列为优先必保支出,高于同期财政收支的增幅,实施广厦工程建设,提高教师福利待遇,增添电化教学设备,确保微机开课率达到80%以上,各区幼儿入园率、弱智儿童入学率、义务教育率均达到100%。区财政社会保障能力逐步增强,社会福利保障经费呈现较高增幅,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区财政逐步加大文体卫生事业支出,新建文体设施,提高计生经费标准,建设更新医院医疗设备,实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优化辖区医疗卫生资源布局。90年代末,各区财政大力投入剩余棚户区改造工程,兑现了不把棚户区带入21世纪的承诺。同期,文体卫生经费支出逐步增加,主要用于调整医疗卫生资源布局,强化医院硬件设施建设,加强计划生育基础管理,开展社区医疗服务,进行街道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随着市政府制定的社会保障政策相继出台,区财政将社会福利保障列为必保支出,多方筹措资金,积极开展扶贫救困工作。

进入21世纪,教育经费增势愈强,省、市级规范化学校达标活动,使学校基础设施改造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明显加快,学生生均公用经费逐年增加,企办小学分离工作全面完成。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落实中小学贫困学生助学金制度、建立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学生助学金,切实解决农村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2003年上半年,突发“非典疫情,区财政局加大卫生经费投入,建立“非典”防治应急资金储备制度,设置防治“非典”专项资金账户,优先保证“非典”防治的资金需要。“十一五”时期,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项目,将压缩的支出全部用于民生工程建设。采取从国家开发银行贷款融资等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基本建设资金规模,加大政府为民办实事力度。文体卫生经费支出导向进一步向与社会民生密切相关的社区基层卫生服务设施建设与公共文化服务实施建设倾斜,优化、提升社区民生环境。这一时期,按照公共财政的宗旨,增大社区服务建设的财政投入,加强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体系和疾病监控体系建设,改善居委会办公用房,创建星光示范社区,建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医疗卫生、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得到加强。(www.daowen.com)

十二五”时期,城市基本建设投入致力于城区面貌改善优化、道路整治、生态恢复与景观建设,四方区东部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市北区道路通行条件持续改善,创建“一园、两山、四路”精品工程取得显著成效。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建设与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加大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经费财政投入。新市北区建立后,将保障社会民生作为财政资金的投入导向,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养老服务,落实各项就业援助政策,首次将新市民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居民住房就业保障投入大幅增加,廉租房建设加快推进。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更新现代化教学设备,教育支出占区级财政支出比重持续提升。落实义务教育免除教科书费用和助学金等教育补助政策,建立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稳定增长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