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赛鸽健康制胜攻略-揭秘鸽友战胜迷信的关键

赛鸽健康制胜攻略-揭秘鸽友战胜迷信的关键

时间:2024-01-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利时强豪西佛·托依曾经说过,欧洲大陆的鸽友之所以能够打败英国鸽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再像英国鸽友那般迷信鸽族。鸽友总是希望鸽族里的所有成员,都能够遗传家族里知名鸽子的获胜基因。不过,就算同一鸽族的2羽成员鸽子外表一样,抓握起来的手感也相同,甚至重量都一样,它们的品质却可能有天壤之别。同一鸽族、不同鸽系的鸽子配对后,较少产出优胜鸽;若是血缘更近的鸽子配对,能够做出的优胜鸽会更少。

赛鸽健康制胜攻略-揭秘鸽友战胜迷信的关键

杰出的鸽友通常观察力都很敏锐,并且拥有横向思考的能力。鸽友如果自己能独立分析判断能够创新,而不是一味依循他人的做法,赛鸽运动就会变得更有意思。

鸽队的规模

家飞、训练时,到底有没有一个最理想的鸽队规模呢?一羽鸽子到底是要和10~15羽鸽子的小群,还是跟一个200羽鸽子的大群一起训练比较好呢?群势大了,鸽子可能会相互干扰飞行路线,鸽子也许就不能自由自在地飞翔,有的鸽子会被挤得不得不收拢翅膀,或是被推挤到旁边去,这时训练的效果也许就会大打折扣。然而,大多数鸽友想必也都见过这种情形:当训练的鸽子不到10羽时,鸽子又会变得懒懒散散,根本不想飞,也许是因为它们对列队飞行毫无信心吧!究竟怎样的家飞和训飞规模才是最理想的呢?曾经利用某种渠道检测了一下,国内鸽友对此话题是争论不休、莫衷一是——有的崇尚大群,有的青睐精干;还有的推崇适度规模,但这适度是多少?没有定论——源于没有注意观察第一手表现,没有通过自己的观察总结,进行分析和判断。

有赛绩极佳的国外强豪鸽友认为,以60羽鸽子组成的飞行规模最为理想,这个数量能让鸽子对阵容产生足够的信心,而且可以紧密的、舒适的一起振翅飞翔,彼此又不至于干扰飞行路线。60羽鸽子组成的队伍,每羽鸽子都能看清楚前面的路线,不会被其他鸽子挡住视线。同样,落后的鸽子也无法利用前面带头的鸽子所制造的气流滑翔前进而偷懒(像大雁这类候鸟迁徙时使用的前进模式),每一羽鸽子的训练强度都有保证。

不过,也有强豪鸽友认为,150羽鸽子组成的团队最为理想——当鸽队里的鸽子状态良好时,它们就会同步飞行前进,争先恐后,不会互相阻碍。

家飞与路训的区别

鸽子家飞所获得的好处,是否和路训有所不同?长时间的家飞,是否就等同于路训?当鸽子在鸽舍屋顶飞翔时,它们必然会做出各式各样的绕圈盘旋和翻飞动作。有些鸽子飞累了以后,便有可能经常移动到圆形队伍的内侧,这样它们就可以比其他鸽子飞行较短的距离;这表示虽然整个队伍花同样时间一起飞翔,但飞在圆形队伍内侧的鸽子并没有飞得那么远,因此它们的飞速必定会比较慢,很多时候它们都只是滑翔或敷衍了事的扇动翅膀而已。所以说,带所有的鸽子去做路途训练,其中一个基本好处就是鸽子都得飞行相同的距离——鸽主预先设定好的距离。

训练(www.daowen.com)

一羽中、长距离赛的参赛鸽需要接受多少训练呢?国外有长距离赛拿手的赛鸽强豪提供了一种很有趣的见解:准备参加长距离比赛的鸽子,比赛前路训的总距离,应该是比赛距离的2倍;或在比赛前,先飞几趟距离较短的比赛。若某次路训或短距离赛当天刮顺风时,则距离计算数据就该减半。意思是说,如果鸽子参加1000千米的长距离赛,那么这些参赛鸽先前的训练或比赛距离就该不少于2000千米。比如说,这些参赛鸽可以飞1次300千米、1次500千米和1次600千米的比赛,再加上10次左右的80千米路训;不过,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些热身赛或者训练的当天,绝对不能有一天是刮顺风的,否则训练量不够,需要补训。

也有在长距离赛事上很成功的鸽友则认为,长距离参赛鸽稍微少训一点会比过度操练要好。很难想象一羽已被操练或比赛过度的长距离鸽,还能够在接下来的长距离比赛中胜出。不过,一羽精神饱满、如箭在弦鸽子会从长距离比赛中率先归返,因为它有优良的血统和完美的状态。

做出优胜鸽

关于育种(这是国内鸽友的弱项),国外的业内强豪们有一些很有启发意义的观点。比如,80%的优胜鸽都出自年龄小于4岁的父母鸽。随着种鸽变老,它们做出优胜鸽的机会也随之下降,特别是2羽高龄种鸽的配对。据统计,只有5%的优胜鸽是老雌鸽配老雄鸽所产出的子女。因此,强豪们很努力让雄性种鸽的平均年龄保持在刚好4岁,而雌性种鸽的平均年龄则保持在3岁半左右。若种鸽的平均年龄开始偏高时,他们便会刻意用较年轻的鸽子来取代老的种鸽,让平均年龄下降,用这种方式来提高做出优胜鸽的机会。事情总是有例外,但是如果鸽友们想要增加胜算,则父母鸽里最好有一羽,甚至两羽都是4岁龄或更年轻的鸽子才行。至于为什么必须如此,原因很难说清楚。按理说,鸽子遗传基因的组合是不会随着年龄而改变的,然而像是蛋黄的品质等却会受到年龄的影响。一羽适龄的年轻雌鸽所下的第一对鸽蛋最为珍贵。虽然较老的鸽子做出优秀比赛鸽的机会似乎会下降,但是年龄却不会影响它们做出优秀种鸽的能力,这已是全球鸽友的共识。办法就是当你的种鸽持续育种到4~5岁,再用它们之中最好的(就是作育较多优胜鸽的种鸽)来帮你做出种鸽,然后再以这些种鸽的子女来参赛。

事情总是会有例外,但是如果只靠例外来比赛和育种,统计数字告诉我们成功的机会相当渺茫。

比利时强豪西佛·托依曾经说过,欧洲大陆的鸽友之所以能够打败英国鸽友,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不再像英国鸽友那般迷信鸽族。鸽族究竟是什么呢?它们不过是一群有血缘关系的鸽子罢了!鸽友总是希望鸽族里的所有成员,都能够遗传家族里知名鸽子的获胜基因。不过,就算同一鸽族的2羽成员鸽子外表一样,抓握起来的手感也相同,甚至重量都一样,它们的品质却可能有天壤之别。优胜鸽大多数都是杂交的产物,这在遗传学上称为“杂交优势”,那些减弱活力和妨碍成绩表现的隐性特质往往被掩盖起来。同一鸽族、不同鸽系的鸽子配对后,较少产出优胜鸽;若是血缘更近的鸽子(同一鸽系)配对,能够做出的优胜鸽会更少。不过,如果以此方式做出一羽近亲鸽飞得很好的话,这表示它的遗传基因的变化很有限,所以它多半也能做出和它本身一样出色的子女鸽。另一方面,杂交鸽本身也许是很出色的比赛鸽,但是它们做出的下代品质往往变化很大,这是因为它们本身的遗传基因变化较大所致。因此,鸽友应该利用近亲繁殖产出种鸽,将所需要的遗传基因巩固下来,然后再用它们杂交其他鸽系的近亲种鸽来建立比赛团队。

举例来说,如果某位鸽友拥有本身都能产出优胜鸽的2羽堂兄妹鸽,或是一羽父鸽和它的直女,再或者是两羽兄妹鸽,让它们配对,然后再把跟它们最酷似的子女鸽挑选出来,等到这些子女鸽年纪合适的时候就可以让这些新生代来取代它们的父母育种。依此方式可产生一个近亲鸽系,然后就能用它们杂交另外一个近亲鸽系,以建立比赛鸽队伍。如果能将这些新种鸽的平均年龄保持在4岁以内,统计一下,数据会显示获得成功的机会大大增加。近亲作育优良种鸽,将优胜鸽系的遗传基因延续下去的说法我国鸽界已经接受了近一个世纪了,但做起来一直不尽人意。因为这需要一定的生物遗传学知识,充足的时间(职业赛鸽育种)和面积足够大的种鸽舍,还有数量很多的种鸽及试验配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