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医专家函诊慢性泄泻

中医专家函诊慢性泄泻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0年10月,余受海门疑难病中医专家函诊中心汤叔良主任之邀,就第六期《函诊天地》编“慢性泄泻”专辑,饶有所识,综述如次。而理中、二陈、四神、戊己、痛泻诸方,也属于治疗慢性泄泻的基本方剂。鄙在整理各路专家对慢性泄泻的经验体会时,归纳有如下几个方面。

1990年10月,余受海门疑难病中医专家函诊中心汤叔良主任之邀,就第六期《函诊天地》编“慢性泄泻”专辑,饶有所识,综述如次。

慢性泄泻有虚、实及虚实相兼之辨,又有六淫七情相因,虽症见泄泻,列为常见病、多发病,但辨证施治不可用“常规”以蔽之。大抵初起为风寒、暑热、风湿、寒中、饮食伤脾、肝胃不和,又饮食失节,或外邪袭中,或七情内伤,或劳倦病损等致迁绵难愈,亦时发时瘥。《难经•五十七难》:“凡泄有五,其名不同,有胃泄、有脾泄、有大肠泄、有小肠泄、有大瘕泄。”后世根据临床表现所归纳的“五泄”基本概括为一、下利清谷,即腹泻有不完全的食物残渣,谓之“飧泄”;二、大便臭秽,状如鸭粪,肠鸣腹痛,谓之“鹜溏”;三、泻下水样稀薄粪便,谓之“濡泄”(俗称“水泻”);四、食饮即泻,难以控制,谓之“滑泄”(又称“洞泄”);五、每天在天明时泻二三次,谓之“五更泄”(又称“肾泄”)。李士材之论治有九法: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湿肾、固涩等,基本统领慢性泄泻临床诊治则,可以随症变化灵活运用。而理中、二陈、四神、戊己、痛泻诸方,也属于治疗慢性泄泻的基本方剂。

鄙在整理各路专家对慢性泄泻的经验体会时,归纳有如下几个方面。

笔者于1990年10月为海门疑难病中医专家函诊中心主办的《函诊天地》第六期编辑“慢性泄泻专辑”

一、从肝肺入手论治

任继学教授(长春中医学院)[注:专家任职单位用当时称谓,下同]认为“余治慢性泄泻,常从肝脾入手,往往有效。方用危亦林《世医得效方》的和安散,方组前胡、桔梗、川芎、木香、青皮、柴胡当归甘草茯苓。增莲肉以助茯苓渗湿止泻之功。若服而不效,再增乳汁浸三日荜拨一味,其效明显。”肺与大肠相表里,肝为刚脏,非柔不克。《本草纲目》云:“乳煎荜拨,治痢有效。”任老用“乳汁浸三日荜拨”,颇有深意存焉。

二、理中温化而治久泻

焦树德教授(中日友好医院)认为“关于慢性泄泻的治疗,不能单从健脾利湿论治,我在临床上常以景岳‘九炁丹’结合理中丸法,减荜拨加茯苓、诃子,制成治泻之方:熟地黄(砂仁拌)15克,制附片8克,肉豆蔻10克,吴茱萸6克,补骨脂10克,五味子9克,焦干姜6克,党参10克,白术9克,炙甘草5克,茯苓15克,诃子6克,另用伏龙肝煎汤代水。”景岳之九炁丹,有“以神存炁,以炁存形”之意,为肾泄而设。焦树德教授取其方合理中丸加减恰到好处。

三、立足于治本,入手以治标

李聪甫研究员(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说:“慢性泄泻,其湿伤脾胃,清气下陷,水谷混杂随大肠传导而下注。然不可一概而论,应视因风、因热、因寒等诱发因素,立足于治本,入手以治标。而‘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故以五苓散为治慢性泄泻的基本方。”尊重临床,方显医家本色。

四、肝旺脾弱的慢性泄泻有良方

王祖雄教授(贵阳中医学院)的体会是“我对慢性泄泻属于肝旺脾弱的诊疗,常用刘草窗的痛泻要方,加上费伯雄的抑木和中汤和扶抑归化汤中的厚朴、青皮、蒺藜、牛膝等抑肝下气之品,并配以山药、扁豆等健运脾气,增强其效力。”医者不以一方守一病,病家才是活教材,则名方有主也。

五、通用方灵活化裁,变通为“专”

陈泽霖教授(上海第一医学院中山医院)说:“我曾随家父侍诊,他对各种慢性腹泻有一通用方:霍苏梗、大腹皮、梗通草、苍白术、茯苓、赤白芍、炙甘草、川朴、木香、谷麦芽。如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常有血性大便,常在方中加入乳香、没药、荠菜花炭,蚂蚁草,并结合应用白头翁汤方加锡类散灌肠。”通用当然不是“通治”,邪胜而出奇以制之,乃医者风范。

六、质之于肾阳脾虚,治当湿补暖脾

陆永昌教授(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认为:“慢性泄泻病机在肾阳不足,命门火衰、脾胃虚寒。治宜温补命火以生土,暖脾固肠以止泻。我临床应用业师刘惠民老中医经验,拟方:党参、白术、白扁豆花、焦山楂、补骨脂、神曲、泽泻、吴茱萸、五味子、白芍、诃子肉、木香、砂仁、甘草。”师承之经验方,临床见症必有取舍增损。

七、施用针灸以治慢性泄泻

曹一鸣教授(天津中医学院)认为“泄泻的病因归咎于脾、胃、肠三者功能失调,其中以脾的病理变化为最主要。泄泻日久,更伤中阳,魄门不固、遂愈泄愈虚。笔者常选太白天枢、足三里、阴陵泉四穴施治。以太白、天枢施灸,一般3~5壮,足三里、阴陵泉用针刺补法,持续手法2分钟,留针30分钟。

八、妇人尤宜问经期,“见泻治泻”反不愈

余从陈继明主任中医师学习时,陈老讲述一病案:某妇患泄泻3年,西医诊断为“过敏性结肠炎”,叠经中西医治疗不效。陈老诊其妇,一日泄泻2~3次,有黏液。面色青黄,少腹隐痛,脉虚弦,舌苔薄白,断为肝木克土,予痛泻要方加党参、乌梅、木瓜、煅牡蛎、木香等先后进20余剂有小效,不能根治。于是评审病情,得知其经前一周腹泻更甚,因思一派瘀阻胞宫之象,可用王清任膈下逐瘀汤,因此方“可治泻肚日久,百方不效者”,遂用王氏原方(炒五灵脂、当归、川芎、桃仁、牡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香附、红花、枳壳),连进5剂,经行腹中冷痛复原,腹泻亦止,三载宿疾,竟告痊愈。陈老认为:“王氏此方指血瘀实证,旨在祛瘀以整肠。然此法不可孟浪使用,若久泄不止,不辨气血,不明虚实,辄投祛瘀,则非王氏本意。”实属至理名言。

九、专家函诊慢性泄泻典型病案(9例)

1.胡建华教授(上海中医学院)诊心脾抑郁慢性泄泻案(函诊号2360)

潘某,男,39岁,广东省怀集县附城龙湾卫生站医生, 1987年12月18日诊。

情志怫郁,伤及心脾,头晕而痛,多梦健忘,心悸怔忡,懊难眠,纳呆腹胀,大便溏泻,一日数行,舌质淡,苔黄薄,脉弦滑数,拟养心安神,益气健脾,清肝泻火,补肾固元。

处方:炙甘草9克,淮小麦30克,大枣9克,丹参15克,石菖蒲9克,党参12克,炒防风9克,粉丹皮12克,秦皮15克,焦楂曲(各)15克,蚕茧10只,五味子4.5克,生胆南星15克,白芍15克。(配服10剂,如服之尚好,连服1个月)

按:郁而致泻,交错复杂,本案用甘麦大枣汤加味复方图治,蚕茧安神,生胆南星亦属“奇兵制胜”之法。

2.孟景春教授(南京中医学院)诊慢性结肠炎案(函诊号723)

黄某,男,50岁,南通四甲肉联厂干部。1986年7月24日诊。

1967年患痢失治,偶有便溏。3年来腹泻时发时瘥,经上海岳阳医院确诊为乙状结肠黏膜慢性炎。形瘦乏力,便溏日行数次,近半年来午夜腹痛肠鸣,稀便如水。自诉四肢不温,下肢汗沁沁出。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此乃脾肾阳虚,法当补火生土,佐以抑肝。

处方:熟附子5克,焦白术10克,炮姜炭3克,清炙甘草4克,炒白芍12克,焦神曲12克,炒谷麦芽(各)12克,云茯苓15克,车前子12克,炒防风6克,煨木香5克,红枣5枚。(配服10剂)

按:孟师云,饮食、劳倦、思虑均能伤脾。脾主四肢,故偏凉。泄泻多属脾虚,久泻势必伤肾。此证为脾肾阳虚,按症情服药宜在日晡和旦中,泄泻停止,需继服1周,而后再服参苓白术丸2个月,以资巩固。劳累、生冷、肥腻、牛乳均为日常禁忌。另嘱常以糯米30克,红枣10枚煮粥,或用山药粉加适量白糖调服,以颐养和中,悦脾补肾,此亦经验之谈。

3. 顾丕荣主任中医师(上海第四人民医院)治老年久泄案(函诊号3137)

朱某,男,69岁,美国夏威夷商人。1989年2月23日初诊。

腹泻起于少年,寒邪引而即发,28岁新婚后数月,外感误当疟治,痛泻一发不可自已。遇寒及多食油腻即致腹痛泄泻,经年数行,愈泻愈频,大便稀黄,夹有黏液。现年近古稀,经医院检查有肝硬化、脾大,形体消瘦,胃也下垂。舌质淡红,薄而无苔,脉弦沉迟,尺部更弱。患者素喜热饮食,痛泻时亦喜按,当以健脾温肾,脾肾双补。开列两方,依次进服。

炒党参15克,山药20克,芡实15克,茯苓15克,补骨脂15克,菟丝子15克,炒白芍12克,炒防风6克,陈皮9克,黄芩6克,黄柏6克,炮姜炭6克,淡附片6克,乌梅9克,艾绒3克。(先服10剂)

炒党参15克,炙黄芪30克,当归12克,柴胡6克,炙升麻3克,葛根9克,焦白术12克,补骨脂15克,菟丝子15克,淫羊藿(仙灵脾)20克,金樱子20克,生枳壳15克,炙甘草6克。(后服10剂)

按:顾师认为,大凡久泄,脾肾必虚。脾不健运,肾失纳藏。刘完素谓“末治久泄法,仲景论厥阴经治法是也”,厥阴顺乘阳明,故患者喜热喜按。药分两服,徐图治之。

二诊(1989年4月22日)

药后泻次已减,日二行,烂便呈条状,腹痛亦减轻,唯晨起口干,脉细而微,舌软无苔。经云“清阳在下,则生飧泄。”患者内脏下垂,更宜益气升清,守原方加减为治。

处方:炒党参15克,焦白术12克,山药20克,茯苓15克,补骨脂15克,菟丝子15克,炒白芍12克,炒防风6克,炙升麻3克,黄芩6克,黄柏6克,炮姜炭6克,淡附片6克,乌梅9克,煨木香6克。(配服15剂)

(1989年8月7日朱某来函称“服了第三方以后,慢性泄泻就停止了。最近又发作,早晨就腹痛而泻……求顾专家继续给我治疗。”

三诊:一曝十寒,痛泄又发。向有内脏下垂,是因清阳下陷亦生飧泄,治兼肝硬脾肿宿疾。

处方:炒党参15克,焦白术12克,茯苓12克,山药15克,当归15克,炒白芍12克,炒防风6克,炙升麻5克,柴胡6克,枸杞子15克,炙鳖甲12克,石见穿30克,黄芩12克,淡附片10克,乌梅12克,煨木香6克,川楝子6克。(配服12剂)

(1989年9月19日,朱某回函称“9月7日服上药一周,腹痛腹泻以逐渐停止了。药到春回,十分慰藉。然而,时而痛泻发作,难以除根。”)(www.daowen.com)

按:顾师认为,痛责于肝,泻责于脾;肝硬属虚,脾肿属实;泻为脾虚,痛为肝实,痛泻痼疾,虚实相杂。朱氏年近古稀,诸恙缠身,所谓“五脏之病,穷必及肾”,治疗上应以苦辛酸以和厥阴,健脾升清,养肝消积,亦兼补肾,非一药一方可立起沉疴也。

4.徐景藩教授(南京中医学院)诊慢性结肠炎案(函诊号1105)

王某,男,34岁,安徽马鞍山钢铁厂工人。1986年9月25日初诊。

慢性结肠炎已有5年,飧泄每于秋季发作,夹有脓血。面黄形瘦,头眩耳鸣,胁痛连胸,夜有盗汗,纳呆脘胀,溲频且清,余沥不尽。舌红苔白,脉细而弦。此乃劳倦之体,脾肾两亏,肾虚则腰痛溲频,脾虚则大便溏泄,生化之源不足,后天之本失疏。治拟健脾益肾和络。

处方:太子参12克,云茯苓15克,地榆15克,川独活10克,仙鹤草15克,炒白术10克, 炙甘草5克,菟丝子12克,桑寄生12克,红枣7枚,炒山药15克,炙鸡内金8克,杜仲15克,炒木瓜10克。(配服10剂)另以艾灸肾俞、足三里则更好。

二诊(1986年10月24日)

药后症情改善,夜间小溲两次,亦不盗汗。唯便溏色黄,次数减少,因此稍前精神。苔薄黄,脉细弱。病机如前,药证尚合,脾虚经久,运化无权,拟原方出入为治。

处方:炒党参12克,云茯苓15克,仙鹤草15克,杜仲15克,炒白术10克,炙甘草4克,补骨脂10克,炮姜炭3克,炒山药15克,炙鸡内金8克,姜川连1.5克,焦六曲10克,红枣7枚。(配服10剂)仍需灸足三里、肾俞(各双)日1次。

按:患者形体羸瘦,由于饮食不节,起居失调,罹致慢性结肠炎泄泻,责咎脾肾,宜疏补兼施。然脾虚经久,运化无权,需加灸足三里、肾俞、助汤药以达病所。

5.沈凤阁主任中医师(江苏省中医院)诊慢性泄泻案(函诊号0668)

张某,男,24岁,浙江宁波某厂工人。1986年5月27日初诊。

先天7个月早产,形瘦体弱;后天亦失调摄,纳呆便溏。里急腹痛,征气机之不畅;腰酸滑精,属肾元之亏损。齿血鼻衄,头晕口渴,为阴虚而阳浮。少溲黄赤,少腹作痛,舌苔淡黄,为虚中夹实之象。病情错杂,用药殊多掣肘,如能耐心服药,或可挽澜。

处方:太子参12克,炒枳壳6克,炒苍术、白术10克,怀山药12克,广木香6克,炒赤芍、白芍(各)10克,马齿苋30克,炒黄柏8克,砂仁(后入)3克,炙龟甲(先煎)12克,川厚朴4克,石榴皮12克。(配服20剂)

二诊(1986年7月15日诊):药后症情好转,仍以健脾益肾,理气化湿为治。然非长久调治,不克奏功。

处方:太子参12克,炒苍术、白术(各)10克,云茯苓12克,炒枳壳6克,砂仁(后入)3克,川厚朴4克,炒黄柏6克,炙鸡内金10克,淡干姜4克,赤石脂(包)12克,广木香6克,炒白芍10克。(配服20剂)

按:此案病症属脾肾两亏,气滞湿阻,但起因尚不明朗。沈师认为,此案关键在调运脾胃,因脾胃乃生化之源,脾胃健,气血足,肾元亦可赖以充实。特别是沈师在用药的同时一嘱再嘱患者勿淫念女色,所谓“恬淡虚无,精神内守”也至关重要。

6.徐景藩教授诊慢性泄泻案(函诊号790)

宋某,女,43岁,江苏溧阳县某厂工人。1986年8月2日初诊。

恙起10余年,病由饮食不当,劳倦内伤,脾胃受戕,暴病下痢后肠道脂膜受损未复,脾虚木乘,气滞腹痛且胀,继及肾阴灶火不旺,生化乏源而体虚不足。症见形瘦面黄,头目眩晕,倦怠乏力,口干纳呆,大便溏薄,脉细弦,舌苔薄黄,拟健脾抑肝温肾为治。

处方:焦白术6克,炮姜炭5克,炒山药12克,焦白芍12克,木瓜炭10克,补骨脂10克,黄连1.5克,黄芩炭10克,仙鹤草15克,焦六曲10克,煨木香6克,炒防风6克,炒陈皮6克。(配服5~10剂,如效果欠佳,拟配合保留灌肠)

二诊(1986年9月2日):患者来函,服后效果尚佳,要求配合保留灌肠。

处方:石菖蒲15克,白及10克,地榆30克,黄连3克,淮山药30克。(保留灌肠,方用10剂)

用法:每晚8时大便后,用上方浓煎成180毫升,置于干净盐水瓶中,插上输液皮条,倒悬。病人左侧卧床,用细肛管插入15厘米,低压45℃温液缓慢滴入肛内。灌成后腿夹紧,臀部垫高20厘米,左侧卧、平卧、右侧卧各5分钟,后再从右侧分三个卧式再依次辗转各5分钟……要求药液能保留肠内8小时以上才算成功。

按:古人云:“千方易得,一效难求。”慢性泄泻病程长,病机复杂,治疗颇为棘手。此例患者服药后有明显效果,主动接受医生建议,保留灌肠索方。徐师认为,保留灌肠可直达病所,让病灶部位直接吸收,加上腹部采取保暖措施,其效粲然。

7.殷品之教授(上海中医学院)治慢性泄泻案(函诊号2721)

孙某,男,35岁,江苏兴化市某派出所民警。1988年11月6日初诊。

病由受寒,胃脘胀痛,不耐冷饮油腻,稀便有白色黏冻,化验脓球()。患者体质欠佳,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多梦纷纭,稀便经年,屡服西药不显,苔白脉细弦,此乃胃肠虚寒,拟温阳健脾法。嘱年涂日久,图治非易,希勿操之过急。

处方:炮附子(先煎)9克,炒川黄连5克,炮姜炭7克,炙甘草7克,炒党参12克,炒枳实9克,焦楂曲(各)9克,炒白术12克,炒白芍12克,荠菜花炭12克,乌梅丸12克(分两次吞服)。嘱禁油腻辛辣生冷及黏食。(配服7剂)

二诊(1988年12月31日):药后较舒适,由于劳倦感寒,上腹胀满,畏寒而手足不温,大便燥结有脓球(),是肠道炎症未消失也。

处方:炮附子(先煎)7克,炒川黄连7克,杭白芍12克,清炙甘草7克,炒党参12克,炒枳实9克,云茯苓12克,全当归9克,炒黄芩9克,焦楂曲(各)9克,乌梅丸(分吞)12克。(配服7剂)

按:治病必求于本,乌梅丸具有抗菌作用,《本草纲目》认为乌梅有酸收的功效。

8.马云翔主任中医师(吴江县中医院)诊慢性结肠炎案(函诊号0674)

朱某,女,49岁,江苏海门县某厂工人。1986年7月9日诊。

痢后失调,转为慢性结肠炎,历15载。少腹隐痛,肠鸣辘辘,鹜溏溲清,此乃肠中湿滞未清,脾运受伤之候,予化湿益脾,温中消滞之法。

处方:炒党参15克,炒白术10克,淡干姜6克,酒大黄(后下)5克,杭白芍15克,肉桂(后下)3克,姜川黄连5克,淡吴茱萸5克,青防萸6克。(配服30剂)。

嘱每日脘腹按摩1~2次,注意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之物。

按:患者家住本地,及时随访,服上方30剂以后有效。此案乃痢后失调,易致肠胃虚弱,转为肠炎,迁延日久致湿滞未清,缓图始能见效。

9. 沈凤阁主任中医师诊肠结核泄泻案(函诊号0710)

蔡某,女,57岁,江苏睢宁县农民。1986年7月18日诊。

恙起1985年10月,少腹痛泻交作,时溏时燥,且有脓血样便。经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检查,确诊为肠结核,叠用抗结核药物,其效不佳。患者年近花甲,气血久亏,以致形瘦面黄,头晕目眩,舌淡脉细。症由湿热蕴阻肠腑,血络气滞受损,故少腹痛泻,排便不畅,症情虚实错杂,治以健脾理气,清热化湿,兼顾止血。

处方:炒党参12克,炒苍术、白术(各)10克,怀山药12克,广木香6克,炒白芍10克,黑姜炭3克,蒲黄炒阿胶12克,白头翁10克,炒黄柏8克,秦皮12克,川厚朴3克,炒楂曲(各)12克(配服20剂)。另以新鲜葎草(即拉拉藤)每日煎汤代茶。

按:沈老认为患者气血耗损,由来已久,病情虚实错杂,攻邪则伤正,扶正则碍邪,用药殊多棘手,除见症施治外,少食肥腻等难消化之食物,并嘱病员情绪要乐观。

1990年下半年,笔者在供电部门搞基建,得有闲暇。汤叔良主任中医师错爱,将编辑慢性泄泻专辑委鄙纂办,其间与函诊中心诸同仁共同讨论,亦得汤叔良先生指导,就慢性泄泻一证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而对诸位知名专家的短论及函诊脉案亦获益匪浅,从数十例病历档案中选取9例,今将当时所编内容略作修改。谨以此文作为对汤叔良先生的怀念。(2009年7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