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捻金散
【方源】 《普济方》。
【组成】 马蔺草(醋炒)、麒麟竭、没药、乳香各半两,川当归(去芦)一两。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至五钱,热酒调下。
【主治】 妇人产前、产后百病,疼痛不可忍。
2.大黑神散
【方源】 《医方类聚》。
【组成】 生地黄(干秤)半两,熟地黄(干燥秤)一两(蒸二十遍如黑角色,不可沾水),甘草(炙)一两,当归(酒浸半日,干燥秤)、肉桂(去皮,不见火)各一两一分,干姜(炮)一两一分,白芍药、真蒲黄(纸衬,铫内慢火炒)各一两,极小黑豆(炒去皮)一两半,附子(炮,六钱重,去皮脐用)二钱。
【用法】 上为末。每服二钱,产后一旬内,并以童子小便温调下,胎毙腹中,温酒下。
【主治】 妇人产后众疾。
【加减】 月内不语,衣带断,胞衣不下,血晕口干,心闷,乍寒乍热,四肢虚肿,加独活末,酒调下;恶露未尽,血气刺痛,入炒三棱,加延胡索各半钱,酒调下;小便不通,或出血,加琥珀末半钱,木通汤下;大便秘结,加火麻仁末半钱,煎桔壳汤下;水泻,加干姜末,陈皮饮下;恶痢,浓煎罂粟汤下;中风,手足抽搐,加荆芥末,煎荆芥汤下;遍身疼痛,加黄芪末,酒下;血崩,浓煎艾汤下;咳嗽微汗,加人参、白术末,姜汤下;血渴,加蒲黄、干葛汤下;米饮亦可;呕逆恶心,煎人参、陈皮汤下;鼻衄,煎茅根汤下。
3.大黄没药煎
【方源】 《鸡峰普济方》。
【组成】 没药(别研)、大黄各一两,当归二两。
【用法】 上为细末,用米醋二升,入前药末调匀,于银器中慢火熬成稠饧相似,摊冷,刮入瓷盒盛。每服一弹子许,童子小便一盏化开,同煎至七分,入醋半勺子,重煎五七沸,温服;未止,半日后再进。
【主治】 妇人产后,恶物不快,时发寒热,躁烦闷乱狂语,发渴面赤。
4.小泽兰丸
【方源】 《千金翼方》。
【组成】 泽兰九分(取叶熬),芜荑(熬)、藁本、厚朴(炙)、细辛、人参、柏子仁、白术各三分,蜀椒(去目闭口者,汗)、白芷、干姜、山茱萸、防风各一两,石膏二两,桂心半两,当归、川芎、甘草(炙)各七分(一方有芍药一两)。
【用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温酒送下,渐加至三十丸,每日3次。
【主治】 补益。用于妇人产后虚损。
【宜忌】 忌食生鱼、肥猪肉。
5.五香汤
【方源】 《全生指迷方》。
【组成】 木香、丁香、沉香、乳香、麝香、升麻、独活、连翘、桑寄、生木通各二两,大黄一两。
【用法】 上为散。每服五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后温服。
【主治】 妇人恶露顿绝或渐少,腰重痛,下注两股,刺痛如锥刀刺,此留血于经络,不即通之,痛处必作痈肿。
6.五通散
【方源】 《普济方》。
【组成】 五灵脂、干姜、良姜、青皮、陈皮各一两。
【用法】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温服,每日2次。
【主治】 妇人产后诸虚,血气不调,脐腹疼痛,痞满块滞,泻痢。
7.内补川芎汤
【方源】 《千金要方》。
【组成】 川芎、干地黄各四两,芍药五两,桂心二两,甘草、干姜各三两,大枣四十枚。
【用法】 上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每日3次。不愈,复作至三剂。
【主治】 妇人产后虚羸,及崩伤过多,虚竭,腹中绞痛,面目无色,唾血吐血。
【加减】 若有寒,苦微下,加附子三两。
8.分心气饮
【方源】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
【组成】 木通、丁香皮、人参、麦冬、厚朴、大腹皮。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妇人胎前噎膈,气多而食不下者。
9.六合散
【方源】 《百一选方》。
【组成】 当归、白芍药、地黄各一两,甘草二两,人参、白术各一两。
【用法】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八分服。先进固经丸,次服此药。(https://www.daowen.com)
【主治】 妇人产后下血。
10.加料佛手散
【方源】 《陈素庵妇科补解》。
【组成】 当归二两,川芎一两,蟹爪三钱,龟甲(酥炙,研,新鲜者佳)一枚,肉桂一钱半,生芝麻三钱。
【主治】 妇人平日失于调养,或胎前多病,致气血两虚,临产交骨不开。
11.肠宁汤
【方源】 《傅青主女科》。
【组成】 当归一两(酒洗),熟地黄一两(九蒸),人参三钱,麦冬三钱(去心),阿胶三钱(蛤粉炒),山药三钱(炒),续断二钱,甘草一钱,肉桂二分(去粗,研)。
【用法】 水煎服。
【主治】 补气补血。用于妇人产后亡血过多,血虚少腹疼痛,按之即止。
12.茅根汤
【方源】 《傅青主女科》。
【组成】 石膏一两,白茅根一两,瞿麦、白茯苓各五钱,葵子、人参、桃胶、滑石各一钱,石首鱼头四个。
【用法】 加灯心,水煎,入齿末,空心服。
【主治】 产后冷热淋。
13.转气汤
【方源】 《傅青主女科》。
【组成】 人参三钱,茯苓三钱(去皮),白术三钱(土炒),当归五钱(酒洗),白芍五钱(酒炒),熟地黄一两(九蒸),山茱萸三钱(蒸),山药五钱(炒),芡实三钱(炒),柴胡五分,故纸一钱(盐水炒)。
【用法】 水煎服。三剂效,十剂痊。
【主治】 补血养肝,补精生血。用于产后气血大亏,肝肾两虚。四肢水肿,寒热往来,气喘咳嗽,胸膈不利,口吐酸水,两胁疼痛。
14.牡蛎散
【方源】 《郑氏家传女科万金方》。
【组成】 牡蛎、川芎、茯苓、龙骨、续断、甘草、当归、艾叶、人参、地榆、五味。
【用法】 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主治】 产后月余,经水不止者。
15.抽刀散
【方源】 《妇人良方大全》。
【组成】 五灵脂(炒令烟尽)。
【用法】 上为末。每服三钱,水、酒、童便各半盏,煎至八分,通口服。
【主治】 散恶血。用于产后心腹,胁肋、脚痛不可忍者。
16.青龙汤
【方源】 《女科旨要》。
【组成】 白茯苓、白芍、杏仁、半夏各二钱,当归、桔梗各二钱五分,桂枝、川芎五味,干姜、陈皮各二钱,麻黄一钱,细辛七分,甘草一钱。
【用法】 分四帖,加灯心一团,空心服。
【主治】 消风祛痰。用于产后失于调理,胎腹虚损,肺经欠安,感受风寒而致咳嗽气急,痰涎多者。
【加减】 如虚肿,加大腹皮、瞿麦各一钱;嗽,加苏叶、枳壳各三钱;四肢怕冷,加川芎、天南星、木香各一钱;气急,加苏叶、枳壳各二钱。
17.调荣汤
【方源】 《陈素庵妇科补解》。
【组成】 白术、杜仲、牛膝、萆薢、独活、陈皮、肉桂、乌药、川断、当归、川芎、香附。
【用法】 水煎,空心服。
【主治】 养血温经。用于产后两胯连臀俱酸痛者,由坐草久,劳伤筋脉,稳婆试水太早,或风冷乘于下焦,恶血停滞所致。
18.调荣散
【方源】 《陈素庵妇科补解》。
【组成】 当归、川芎、赤芍、生地、牡丹皮、滑石、甘草、栀子、瞿麦、红花、香附、阿胶、竹叶、陈皮。
【主治】 清热行血,祛瘀利水。用于产后淋证。有热邪搏结流渗脬中,血随小便而出,名曰血淋;更有污血阻滞,溺窍不通,以致淋沥,亦名血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