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财务会计要素:财务会计

财务会计要素:财务会计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负债的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重要特征之一。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财务会计要素:财务会计

第三节 财务会计的要素

会计要素,是指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所做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素

(一)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它具有以下特征:

1.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具有直接或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这种潜力可以来自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也可以是非日常经营活动,如产品出售、以资产偿还债务、以资产交换其他资产等。资产之所以成为资产,就在于其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如果某项目预期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企业拥有资产,就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有些资产虽然不为企业所拥有,但是企业能够支配这些资产,因此同样能够排他性地从资产中获取经济利益。如果企业不能拥有或控制资产所能带来的经济利益,那么就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例如,对于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来说,虽然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所以,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应视为企业的资产。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其他交易或者事项。资产必须是现实的资产,而不能是预期的资产。只有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才能增加或减少企业的资产,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资产。例如,已经发生的固定资产购买交易会形成企业的资产,而计划中的固定资产购买交易则不会形成企业的资产。

资产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比较常见的是按照流动性和按有无实物形态进行分类。按照流动性对资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开发支出等。

按照有无实物形态对资产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有形资产通常具有物质实体,如存货、固定资产等;无形资产通常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能够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如专利权商标权等。

(二)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它具有以下特征:

1.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的清偿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是负债的重要特征之一。只有企业在履行义务时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才符合负债的定义,反之就不符合负债的定义。清偿负债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用现金偿还或以实物资产偿还;以提供劳务偿还;部分转移资产部分提供劳务偿还;将负债转为资本等。

2.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企业的负债是因过去的交易或事项而产生的,只有过去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才能增加或减少企业的负债,预期在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负债。如银行借款是因为企业接受了银行贷款而形成的,如果企业没有接受贷款,则不会发生银行借款这项负债;应付账款是因为企业采用信用方式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而形成的,在购买商品或接受劳务发生之前,相应的应付账款并不存在。

按照流动性对负债进行分类,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和其他应付款等。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一是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二是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三是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额。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留存收益,是指企业从历年实现的利润中提取或形成的留存于企业的内部积累,主要分为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类。

(四)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资源,表现为货币资金、厂房场地、机器设备等,形成企业的资产,在财务会计上以货币计量的形式加以确认。资产来源于所有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金及其在生产经营中所产生的效益的积累,分别归属于所有者和债权人。归属于所有者的部分形成所有者权益,归属于债权人的部分形成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资产来源于权益(包括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即资产总额必然等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企业经济活动的发生,只是在数量上影响企业资产总额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同时增减变化,并不能破坏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内在平衡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会计等式表明会计主体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源,债权人和投资者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情况,表明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基本关系,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www.daowen.com)

(一)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它具有以下特征:

1.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活动。工业企业销售产品、商业企业销售商品、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开发企业为客户开发软件、安装公司提供安装服务、商业银行对外贷款等活动均属于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由此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构成收入。工业企业对外出售不需用的原材料、对外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等活动虽不属于企业的经常性活动,但属于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由此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也构成收入。

收入形成于企业日常活动的特征,使其与产生于非日常活动的利得相区分。企业所从事或发生的某些活动也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不属于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也不属于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例如工业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因其他企业违约收取罚款等。这些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属于企业的利得,而不是收入。利得通常不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取得或属于企业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

2.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例如,企业销售商品,必须要收到现金或者有权利将收到现金,才表明该交易符合收入的定义。但是,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有时是由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所导致的。不过,所有者投入资本主要是为谋求享有企业资产的剩余权益,由此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应确认为收入,而应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3.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入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增加,如增加银行存款、应收账款,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减少,如减少预收账款,还可能表现为两者的组合,如销售实现时部分冲减预收账款部分增加银行存款。收入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能增加资产或减少负债或两者兼而有之。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收入一定能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这里所说的收入能增加所有者权益仅指收入本身的影响,而收入扣除与之相配比的费用后的净额既可能增加所有者权益也可能减少所有者权益。

企业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企业代国家收取的增值税等,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资产;另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负债,并不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因此不构成本企业的收入。

按照企业所从事的日常活动的性质,收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所有权收入。销售商品收入,是指企业通过销售商品实现的收入。提供劳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提供劳务实现的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是指企业通过让渡资产使用权实现的收入,包括利息收入和使用费收入。

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收入可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经常性活动实现的收入,如工商企业的销售产品、劳务公司提供劳务服务等。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实现的收入,如工业企业销售材料、对外出租固定资产实现的收入等。

(二)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它具有以下特征:

1.费用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而不是在偶发的交易或事项中发生的。此处“日常活动”的界定与收入定义中涉及的“日常活动”相一致。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费用通常包括销售成本、职工薪酬、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等。

费用形成于企业日常活动的特征使其与产生于非日常活动的损失相区分。企业从事或发生的某些活动或事项也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但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例如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因违约支付罚款,对外捐赠,因自然灾害等非常原因造成财产毁损等这些活动或事项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属于企业的损失而不是费用。

2.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该流出不包括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费用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从而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最终也会导致资产的减少)。虽然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但是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或股利属于企业利润分配的内容,不构成企业的费用。

3.费用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费用既可能表现为资产的减少,如减少银行存款、库存商品等,也可能表现为负债的增加,如增加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等。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费用一定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某些支出并不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因此不构成费用。例如,企业以银行存款偿还一项负债,只是一项资产和一项负债的等额减少,对所有者权益没有影响,因此不构成企业的费用。

企业的费用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应结转的成本。其他业务成本,是指企业确认的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相关税费,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的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如行政管理部门的职工薪酬、聘请中介机构的服务费、业务招待费等;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如利息支出、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

(三)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反映的是企业的经营业绩情况,是业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如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等。利润金额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四)收入、费用、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既包括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营成果,又包括企业在日常活动以外的其他活动中形成的经营成果,如营业外收支净额。根据前面所介绍的,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收入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收入、补贴收入等,费用也不包括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自然灾害损失等,因此,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才等于利润。

在不考虑调整因素(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的情况下,收入减去费用等于利润,即: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表明某一会计主体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与该期间收入和费用的关系(在做适当调整后),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