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形势与解决方案

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形势与解决方案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扩招在促进独立学院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就业问题。大学生难就业已成为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其中独立学院学生由于实际能力、社会偏见等原因,就业形势更为艰难。随着国家对独立学院管理的进一步规范,独立学院被要求真正独立于母体高校。失去了母体高校光环的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方面更是雪上加霜。

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形势与解决方案

第一节 当前独立学院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模式完成了由原来的“统招统分”向“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转变,因此,有许多人,尤其是我们独立学院的大学生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为了较为准确地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首先要把握最新的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勇敢地面对机遇与挑战。

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毕业生就业状况也越来越受到家长乃至全社会的关注。扩招在促进独立学院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就业问题。据教育部统计,往年大学生的就业率仅有36%,2008年又遇到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超过600万,加上以前没有就业的200万,总计有超过800万大学生待业。大学生难就业已成为一个尖锐的社会问题,其中独立学院学生由于实际能力、社会偏见等原因,就业形势更为艰难。

随着国家对独立学院管理的进一步规范,独立学院被要求真正独立于母体高校。根据教育部《独立学院设置与管理办法》的规定,自2008年起,独立学院新招收的学生将由独立学院授予学位,不可再授母体高校的学位。失去了母体高校光环的独立学院,学生在就业方面更是雪上加霜。现在用人单位招聘条件越来越高,不但对学历上有要求,对应聘者的毕业院校也设置了硬性标准,一些单位就在招聘条件中直接写明要“211”或“985”院校的学生,而将独立学院的毕业生排除在外,独立学院毕业生所面临的严峻就业环境可见一斑。

从近几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来看,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增长速度十分可观。2002年大学毕业生人数是145万,2003年为212万,较上年增长了约46%;2004年增至280万后,大学毕业生人数于2005年突破300万,2006年又突破400万,2007年为413万,2008年全国毕业生达532万人。(www.daowen.com)

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计算,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在21世纪最初5年,年平均增长率高达34.5%。教育部在2007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十二五”期间,全国将有2500万以上的普通高校毕业生需要就业。这意味着未来5年中,每年至少有500万人从大学毕业。

从最近几年大学生就业状况来看,2007年以来,大学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长期保持在70%左右。所谓初次就业率,是将截至统计时间时“已经签约、确定单位等待签约、准备从事自由职业或创业、就读研究生以及准备出国和申请不就业的毕业生人数,除以当年毕业生总和而得出的一项衡量大学生就业情况的指标”。

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来看,就业市场岗位需求能力有限。首先,2008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这是中国经济增速自2006年以来首次降至个位数,2009年,温总理提出我国GDP增长要保8%的增长目标。经济增长水平下降,速度放缓,这必然会不利于就业需求的增长。第二,金融危机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因美国次贷危机而引发的国际社会金融海啸导致了金融机构的连锁性破产,引发了金融行业的裁员风潮。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领域,会对整个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就中国而言,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冲击不可避免。此外,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会受到最为明显的冲击。如果这个过程继续影响到经济增长,这对就业增长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信息。第三,劳动力市场管制增加了劳动力成本,短期内会减少劳动力需求。长期以来,我国劳动力权益没有得到较好的保护,并引发了诸多影响社会稳定的劳动事件。自2008年起,我国颁布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等劳动法律法规相继实施,为劳动就业权利保护提供了更好的法律环境。与此同时,作为劳动力市场管制措施的就业保护法规的集中出台,必然会导致劳动力成本在短期内迅速增加。不管增加的是合法的管理成本,还是劳动法专家所说的“主要是违法成本”,其结果都会带来对劳动力需求的减少。由于我国的就业立法并没有雇员规模的限定,特别是中小企业与个体经济组织受到立法的影响最大,导致了国际通行的中小企业“管制豁免”优势的丧失,不利于创业激励。第四,国内重大自然灾害与社会事件对就业的影响在短期内是不利的。尽管国家与地方对灾后重建的投入会推动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会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综上所述,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政府一直在努力通过发展服务业等多种途径缓解压力,但据权威预测,中国未来3~5年,每年城镇需安排2200~2300万人就业,即使经济保持7%~8%的增长率,仍会出现每年上千万的“工作缺口”。在社会就业市场的吸纳能力没有相应增长的背景下,我国高校大规模扩招后的本科生相继毕业,一年多于一年。因此,毕业生就业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目。增加就业需求,缓解就业压力,成为我国政府工作的重要内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