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独立学院大学生情绪特点及面临的困惑

独立学院大学生情绪特点及面临的困惑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情绪年龄正处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转变阶段,与成年人相比,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情绪带有明显的起伏波动性,有时会表现为大起大落、大喜大怒的两极性。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情绪特点还表现在情绪体验上特别强烈和富有激情,有时则表现为一定的盲目狂热、冲动。

独立学院大学生情绪特点及面临的困惑

第三节 独立学院大学生情绪特点及面临的困惑

依据对在校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独立学院大学生具有开放、活泼,富有激情等方面的情绪特点,多数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情绪状态相对比较成熟、稳定。

一、独立学院大学生情绪特点

1.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情绪表现

独立学院大学生情绪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外向、活泼,充满激情。就独立学院大学生整体水平而言,在情绪特点上,表现为乐观、活泼、开放、热情,精力旺盛、积极向上,充满朝气和激情。

(2)情绪延迟性及趋向于心境化。相比青少年情绪反应是受外界情境左右,来得快、消失得也快的特点,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情绪反应的发生,往往会表现出一定的延迟性,趋向于心境化。

(3)情感体验更加深刻、更加丰富。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情绪体验更加丰富多彩,并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和各种需要与兴趣的扩展而表现为更加丰富、敏感、细腻和深刻,并更加带有社会内容的情感体验。

(4)波动性与两极性。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情绪年龄正处于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转变阶段,与成年人相比,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情绪带有明显的起伏波动性,有时会表现为大起大落、大喜大怒的两极性。

(5)冲动性与爆发性。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情绪特点还表现在情绪体验上特别强烈和富有激情,有时则表现为一定的盲目狂热、冲动。

(6)矛盾性与复杂性。大学阶段正是独立学院大学生面临着许多重大选择的时期,常常会呈现出一种矛盾和复杂的情绪状态。例如,希望自己独立和希望依赖于他人的需要同时存在;既对自己不满,又不想承担责任;既希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又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关心等复杂矛盾的心态。

(7)内隐与掩饰性。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情绪表现,虽然有时也会喜怒形于色,但已经不像青少年时期那样坦率直露。不少独立学院大学生会将自己的情绪隐藏和掩饰,体现为外在表现与内在体验并不一致,使一些独立学院大学生出现相互交流障碍,陷入孤独和苦闷的情感困惑。

2.不同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的情绪特点

在不同的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中,也呈现出不同的情绪特点。

(1)男女生的差异。不同性别在情绪状态上,女生具有热情开放、富有激情和幻想、敢想敢做等特点,但容易出现抑郁、焦虑、多愁善感等不稳定情绪。男生的情绪状态相对要比女生趋向稳定,主动和敢为性强,更有独立性和刚毅性等情绪特点,但当情绪冲动时,也容易出现情绪失控、行为过激等。

(2)年级的差异。刚刚入学的独立学院一年级新生,会因现实大学生活与过去心目中的想象之间的差别而产生失落感,情绪处于不太稳定阶段。二年级是情绪波动较大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大学的新鲜感已经荡然无存,而出现了在大学生活、学业、人际交往等方面所面临的矛盾和冲突,以及由此造成的情绪困扰。从三年级开始,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情绪自控能力有所增强,对大学的生活基本适应,并具备了一定的自控能力,情绪状态相对比较稳定。但到了四年级后,由于即将走上社会,人生将面临重要的转折,情绪状态再次呈现出矛盾性和复杂性。

(3)生源差异。来自农村的学生朴实、好学,但农村与大城市生活环境、都市文化的巨大差异,会使来自农村的学生形成一定的心理反差。不少农村学生是抱着上一个三本学校跳龙门、在大城市找工作的想法进独立学院的,一些农村学生还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经济负担。这些都会造成自卑、焦虑、忧郁、心理压力过大等情绪问题。城市学生绝大部分为独生子女,情绪特点上更加开朗、乐观,自我适应性较强,但同时由于在家庭中备受关注,致使一些独立学院学生责任意识淡漠,学习缺乏动力,心态浮躁。

(4)家庭背景差异。部分贫困家庭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常常会为学费、生活困难以及家庭债务而感到困惑、焦虑、忧郁。同时,也有部分来自富裕家庭中的学生,过于优越的家庭环境与大学艰苦的学习和学校有限的学习生活条件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产生厌学、无生活目标、无所事事等情绪困扰。

二、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

情绪并不是无法预测和控制的,情绪也有其发生和变化的规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认识和掌握自身的情绪特点。

1.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

一个人情绪上的特点往往与其气质和性格特征密切相关。因此,了解自己的气质与个性,对于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特点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我们可以看到每个人的情绪表现都是不尽相同的:有的人脾气急,有的人则是慢性子,有的人风风火火,有的人多愁善感。这些都与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有着直接的关系。

2.了解自己的情绪年龄

人的情绪表现与其情绪年龄相关。所谓情绪年龄,是人的情绪发展水平的一种衡量标志。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年龄的人在其情绪的各方面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和特点。一个人的情绪与其应有的情绪表现相符合,即具有相应的情绪年龄。反映人的情绪年龄水平有两点:一是看其情绪反应符合什么年龄段的认知和逻辑水平;二是看其用什么方式来表现和调节自身的情绪状态。例如,一些独生子女大学生,由于父母长期的过度照顾,在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方面滞后于他们的实际年龄。一项调查中,一位独立学院女大学生在被问到“当你心情特别不好时会怎么办”时,她回答说:“我会回家找茬儿和父母发脾气。”

3.自身成长经历及早期经验

人的情绪特点往往与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早期经验有关。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婴儿期乃至幼年期失去家庭的关爱和父母照顾的儿童,会带来情绪上的伤害,并在以后的成长中产生不良的影响。

例如,某独立学院有一位男生每次上课时,都会担心自己尿急而焦虑不安,最后严重到无法上课。通过心理咨询,他回忆起在小学二年级时,一次连续上了两节课,老师不仅没让课间休息,而且接着又要求学生在教室里上自习。这时,他已经尿急难忍,几次举手都因老师低头批阅作业而没看到,最后他忍不住小便失禁,反被老师批评并受到同学的耻笑。这件事当时对他影响很大,以后每次上课前都要连续上几次卫生间,但上课时还是担心和焦虑。后来上了中学才渐渐淡忘。前不久,学校组织学生到工地实习,在工地,该生感到尿急,又找不到厕所,使得这种感受再次加强。(www.daowen.com)

一般而言,幼年时期或在以后的成长经历中,有比较平和、乐观的生活环境和经历的学生要比经历过挫折、创伤的学生在情绪上更趋于稳定和积极。

4.测试自己的情绪状态

除上述情绪的自我认识外,通过一定的心理测验是了解自己情绪状态的重要方式。这里介绍几种简单的自我测评方法。

可以根据图7-2中的愉快/不愉快、积极/消极等两个坐标线上的七个等级,确定自己一周以来每天的情绪状态,在坐标上标出情绪状态的位置,并将其相互连接画出相应的曲线;一周后,可根据两个坐标曲线,画出一周以来的“心理气氛图”(图7-3)。

三、独立学院大学生常见情绪困扰及调节

独立学院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又称为情绪的适应不良。按其起因,它又具体表现为情绪反应过度、情绪反应不足、负性情绪泛化或持续,以及情绪不能接受或情绪难以控制等几个方面。

img7

图7-2 情绪状况记录

img8

图7-3 心理气氛图

1.情绪反应过度与失控

张某是某独立学院三年级的学生,平时少言寡语,周围的同学能从他冷漠和充满敌意的目光中感到此人难以接近。一天,他因一点小事与外班一学生发生冲突,大打出手,还动用了凶器,使对方致残,他因此也被学校开除学籍。事后了解到,该生在中学期间曾受到过校园暴力的伤害,从那之后,他对任何人都怀有敌意,凡是他认为有意要伤害他的人,他马上会产生报复的愤怒情绪,以致最终酿成恶果。

上面事例中的张某因一点小事,而使自己的愤怒情绪无法自控,实际是过去的被伤害经历遗留下来的仇恨和愤怒情绪的一种转移,也称为迁怒,既伤害了别人又伤害了自己。对此类问题如何解决呢?曾经有过被伤害经历而常有愤怒情绪的人,应主动找心理老师进行心态调整,早日走出愤怒的阴影;表达过激和方式不当者,应学会采用心理调节的方法,缓解自己的冲动情绪。

2.学习或考试焦虑过度

img9

图7-4 焦虑效率相关图

考试前的焦虑,几乎每个学生都曾经历过。焦虑情绪本身并不是一种情绪困扰,这里所说的是指自身的焦虑程度已经构成了对学习和生活的不良影响或干扰。应该说,适度焦虑有益于个人潜能的开发。如果一个人没有焦虑或是焦虑不足,就会导致注意力涣散,工作学习效率下降。但是过度焦虑,往往也会使人因过度紧张而导致注意力分散和工作学习效率降低(图7-4)。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分为情境性焦虑、情感性焦虑和神经性焦虑。情境性焦虑又称为反应性焦虑,指由于面临考试、学习、当众演说等外界的心理压力所造成的焦虑情绪;情感性焦虑是指对预期发生的事的担心、对自己的过错感到自责等引起的焦虑反应;神经性焦虑则是指由于情绪紊乱、恐慌、失眠、心悸等心理和生理原因引发的焦虑。克服焦虑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有放松训练方法、改变认知方法、角色训练方法等。

3.过度忧郁情绪困扰

在心理学课上,老师让每位学生写出近一周来自己每天的情绪状况,然后进行课堂小组的交流与讨论。讨论结束时,一名学生谈了自己通过此课的感受:“这一周我的情绪都特别不好,很郁闷;只有今天,我感到很轻松。因为我听到了小组中很多同学都和我同样郁闷,所以我感到轻松了……”他的话还没讲完就引起了全班学生的笑声和同感。

忧郁是一种愁闷的心境,表现为情绪反应强度的不足,在独立学院大学生群体中表现较为普遍。例如,有些学生因为无法面对学业中的竞争和学习的压力,或是对于所学的专业不满意,而陷入忧郁的情绪状态,表现为对生活学习失去兴趣,无法体验到快乐,行为活动水平下降,回避与人交往。严重者还伴有心境恶劣、失眠,甚至有自杀倾向。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忧郁情绪与抑郁症既相互联系,又有质的区别。前者属于一种不良情绪困扰,需要的是心理上的调整;而后者则属于精神疾病的患者,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4.负性情绪持续时间过长或泛化引发的困扰

一位独立学院大学生一次在课堂上回答老师提问时,由于一时紧张,出现了口误,引起班上同学的哄笑,被老师批评。从这以后,每次上这位老师的课,他都感到极度紧张、焦虑,而后发展到恐惧。为此,每次上课他都坐在最后一排,但他还是恐惧老师注视他的目光,并逐渐严重到不敢进教室听课,最后发展到恐惧进教室和恐惧所有上课教师的目光……

上述事例是将当初偶然事件所引发的负性情绪的体验,逐渐泛化到了所有相似的情境之中,造成了学习和人际交往中的情绪障碍。前面我们曾经讲过,负性情绪并非一定是不良情绪,但是如果负性情绪反应持续时间过长或者泛化,既会严重影响到人的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而且给人的身心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对此类问题的解决,可以采用系统脱敏、暴露治疗、认知改变等多种心理调节的方式。

5.因不能接受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而引发的情绪困扰

独立学院大学生的情绪困扰,有时还来自因不能接受或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状态而产生的不适感。

例如,一名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平时学习时,常为自己头脑中闪现一些毫无意义的杂念而烦恼不已。绞尽脑汁想克服杂念,杂念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了。这位学生的情绪困扰,来自他对自己的情绪反应不能接受。当我们对某一种情绪排斥和不接受时,实际上却正在关注和强化它。心理学家韦格纳曾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他让一些大学生当实验者,事先规定他们在实验的5分钟时间内,谁也不得想到白熊,如果谁想到了,就必须按眼前的电铃按钮。结果在实验开始后的5分钟内,这些大学生几乎都在不停地按电铃。因为他们在排斥自己心理活动过程中,正在关注和强化着这些观念和感受。这个实验解释了为什么一些学生越是惧怕考试时紧张,考试过程中就越紧张。这也是一些人感到自己的情绪难以控制的原因之所在。对此类情绪困惑,一是要尝试着接受自己的情绪状态,二是让自己学习不追求完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