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篇 身心健康教育
开篇案例
案例一
梁鹏是武汉一所独立学院艺术系的大三学生,个子高高的,长得也很帅,但几年下来他有一个很悲观的想法:做演员需要出名,而真正出名的演员又有几个呢?而且自己家是外地的,从高中到大学本科一路走来实在太累了,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这种压力压得他喘不过气来。最终,他办理了退学手续。学校的老师、同学无不为他惋惜。
专家分析
独立学院大学生现在面临的压力过大,造成心理的落差比较大,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和家庭的影响是分不开的。首先是独立学院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大学的扩招,让一些学生在上学的时候就对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产生焦虑。另外,自我和家庭对学生前途所定的目标过高,有的学生有一种为家长读书的想法,想的是将来要怎样报答家长,有的是给自己定了一个不太符合实际的目标,那么都可能在最终结果上产生很大的心理落差。这需要学生找准自己的位置,要正确评价和认识自己,无论怎样,知足常乐是不变法则。另外,不要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步走好自己的路。
案例二
学生李某,男,20岁,某独立学院大一学生。开学不久,他朴实的装束,憨厚的性情和不善言谈的性格就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很深刻的印象。由于他不愿意参加活动而整日埋头读书,同学们给他取了个绰号——“书虫”。虽然用字不雅,却也包含几分肯定,他心里还是美滋滋的。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他遇到一个女孩子,女孩那热情开朗、能说会道的性格,像花一般甜甜的笑脸给他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整个一上午,他的眼前一直浮现着她的笑脸。那一天晚上,他失眠了。以后,他整个人都变了。想向她表白,又缺少勇气,整日精神恍惚,学习热情一点儿也没有了。他经常在人群中寻找女孩的影子,想看她一眼,和她说一句话。有一天,他看见她和一个男生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他想把她忘掉,却总是失败,每次在路上遇到她,总要不由自主地多看她一眼。他觉得自己真是没用,显然唯一的办法就是离开她,离开学校,可是,他又忘不了父母的嘱托,他该怎么办?(www.daowen.com)
专家分析
进入青春期的大学生,随着生理和心理的上的发展成熟,自然产生了对爱的向往和关注。爱情是人类特有的感情,摆正爱情在人生中的位置,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是独立学院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本案例中的学生李某,应学会用理性来驾驭自己的情感,摆正学习与情感的位置。
案例三
某独立学院三年级学生王某,每天看不进书,坐在教室里总是东想西想,精神不能集中,对自己的行为很不满意,很烦,非常担心自己就一直这样下去。近来尝试着想改变自己,但不知从何做起,效果也不好。心情越来越坏,对任何事情好象都提不起兴趣。吃饭经常没有胃口,去医院检查过,医生说没什么问题。没想过毕业后找工作的事情,还有一年的时间,有点茫然。对自己的期望比较高,毕业后唯一的目标就是考研究生。父母均为下岗工人,家庭经济收入骤减,生活水平大幅度降低,尤其是为了供给自己昂贵的读书费用,父母亲平时总是省吃俭用,生活十分拮据。父母把未来的希望全寄托在自己身上,对自己期望值很高。同时父母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有时严厉到伤害了自尊。本人压力很大,平时不愿回家,心里总有一个疙瘩,认为自己性格趋于内向。
专家分析
学生王某的心理问题显然也是由压力造成的。首先,家庭变故是他(她)的主要压力来源;根据西方有关家庭应激(压力)的理论,家庭薄弱性与事件威胁性是与家庭应激相关的两个主要因素,家庭应激增加了家庭成员的易受伤害性。家庭成员感受到的压力取决于他(她)对变化含义的个体意识,同时也将依赖于个体能够影响(帮助)改变应激源事件过程的程度或其能减少改变冲击的程度。在本案例中,学生王某父母双双下岗,家庭经济收入来源骤减,而且还必须供养他(她)上大学,可见家庭应激(压力)是非常大的。作为一名学生,对事件的冲击无能为力,只能消极地承受威胁。其次,持续的家庭压力,直接影响了他(她)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方式,甚至影响到他(她)的某种生理机能。例如吃饭时没有胃口,很有可能是该事件使他(她)联想到了父母省吃俭用的情景;父母稍微言语过重,便觉得很受伤害;在学习过程中,一旦想起父母和家庭状况,便心烦意乱,再也看不进书了。再次,学生王某采取的方式是摇摆于积极和消极二者之间的。一方面,他(她)确立了考研究生的目标,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将来能够提高自己应对家庭危机的能力,这是积极的应对;另一方面,他(她)由于害怕面对来自家庭的压力,在受到父母批评后不敢回家,也不想回家,以图回避来自家庭的压力,这又是消极的应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