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心路领航》小节整理

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心路领航》小节整理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特别是在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先进的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比较科学全面的理解,学习方法是指人们在学习知识和技能时所采取的动机、态度、原则、途径、程序、技能、手段等。在浩繁的文化遗产中,留下了许多具有学术价值的“学习方法”或“治学方略”。

掌握科学学习方法-《心路领航》小节整理

第三节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学习得法,事半功倍。特别是在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今天,掌握科学的、先进的学习方法,比掌握知识更重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纳伊曼指出:“今天所教的百分之八十、九十都应该放在科学方法论、教学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从事实中作出结论以及分析事实和综合事实的能力上。方法比事实更重要。”钱伟长曾对大学生说过:一个青年人不但要用功学习,而且要有好的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勤于思考,多想问题,不要靠死记硬背。

对于学习方法的界定,目前说法比较多,通常人们往往指读书方法。比较科学全面的理解,学习方法是指人们在学习知识和技能时所采取的动机、态度、原则、途径、程序、技能、手段等。

一、自主学习中的几个基本原则

古人十分热爱学习。在浩繁的文化遗产中,留下了许多具有学术价值的“学习方法”或“治学方略”。其中反复强调和提倡的是循序渐进,学思结合,学贵有疑。

1.学习要循序渐进

朱程理学的创始者朱熹说: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求速难以理解,求速难以守恒。古人讲的循序渐进,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它包括学习要有顺序,要有计划,要有目的,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出简入繁、由近及远地按照人类吸收知识的科学规律进行。有目的地读书,按照既定的目标地积累知识,坚持不懈,才能获得系统的、有机的完整有用的知识。这就是知识结构的有序性。人生苦短,学海无涯。面对信息时代铺天盖地而来的知识大潮,任何人想览尽各类知识是不可能的。例如,一个化学系学生,每天读一篇化学论文,要把一年中新发表的40万篇化学论文读完,就得一千一百年!那种无目标无目的,盲目地读,或者见异思迁,今天读这个,明天读那个,会碌碌终生,一无所获。我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元帝萧绛,终生酷爱读书,但却是随意涉猎,没有研读治国安邦之道,终致国破家亡。当京城被敌攻破之际,他步入东阁竹殿,恨恨地命舍人高善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有一首怜愚诗也对那种朝秦暮楚无固定目标的人进行了辛辣的讽刺。诗言:“一笛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朝催人白发多。”这种人贪多求全,反而一事无成。在通往知识宝库的途中,匆匆忙忙拣了一辈子,却是碎石野草,被其压得喘不过气来,只能望宝兴叹,了却终生。这种人忘掉了知识结构里讲的知识的有序性。

2.学习要学思结合

对计划阅读的书要进行分类,使“精读”与“粗读”结合起来。精读要“细嚼慢咽”,熟读精思,要消化吸收。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学习一段之后,要总结一下,看有哪些新收获,哪些问题没有弄懂。对复杂的问题要一层一层地深入思考。这样才能“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

是否所有的书都要精读呢?当然不是。现代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总结自己的读书体会时精辟地指出:“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将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对独立学院大学生来说,书本上的某些原理、定律、公式,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应该记住它的结论,懂得它的道理,而且还应该懂得人家是怎么想出来的,经过多少曲折,攻破多少难关,才得出这个结论的。这也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虚必涵咏,切己体察”,把学过的东西“体贴到身上”,一旦需要,它便会如鱼跃鸢飞,涌现脑际。

3.学贵有疑

学习时要敢于质疑,善于发现问题。“疑者,觉悟之机也。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在阅读中善于提出问题并善于思考,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对前人写的书、前人的理论、前人的成果,不能盲从,不能迷信,而要经过自己的大脑思考,凡事问一个为什么,问它是否真有道理。因为前人、他人受到各种局限,看问题,作研究,也会有片面性,有不足,甚至有错误。善于学习钻研的人,才能发现前人的不足和错误。同时,社会、时代、科学技术、生产力总是不断向前发展,不断提出新问题,需要人们进行新的概括和总结,得出新的结论,探寻新的规律。古人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既能“入书”,又能“出书”。千万不能钻到书本里出不来,成为书虫,成为读死书读书死。

二、掌握读书方法

1.快速阅读法

读书的方法与读书的目的是息息相关的。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读书技巧与方法。在自学读书时,有一部分是为了扩充知识,开阔视野的需要;有一部分是为了消闲逸趣,调节身心的需要;即使是要自学某些专业书籍,出于书籍量太大,也需要进行选择筛选。针对这类情况,可以采用快速阅读法,即“泛读法”。其基本技巧如下:

第一,阅读时眼球要均匀移动。缺乏阅读技巧的人,在阅读时停顿过多,而且有很多往复现象,这样既杂乱又浪费了许多时间。快速阅读则要求不要反跳、不回看和视线不离开字行,眼球均匀地跳跃而过。(这需要一定训练,并养成习惯)

第二,使用视力引导工具。最常见的视力引导工具是圆珠笔形的器具,阅读时,用其指导所读句子,然后均匀移动。这样可使注意力集中,从而提高阅读速度。

第三,无声阅读(默读)。这样可以将文字直接由视觉神经输送到大脑中,使视觉广度增加,阅读速度加快。

第四,跳跃阅读。所谓跳跃阅读,是在上述快速阅读的基础上采用的一种阅读技巧。其要点为:一是抓概要(如内容提要、前言、序、跋、目录等);二是抓逻辑结构;三是抓核心要点;四是抓首尾呼应;五是抓关键词语。这样就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快速掌握一篇文章、一部著作的基本轮廓和主要内容了。

2.研习精读法

在自学读书时,有一部分知识是促进其专业技能的完善、强化,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塑造,促进其思想境界的升华等的需要。因此,在泛读的基础上经过选择、粗筛后,则应采用研习精读法。应用此法时,主要应把握以下两点。

第一,采用SQ3R五步阅读法:第一步为浏览(Survey),即快速阅读法中介绍的跳跃阅读;第二步为提问(Question),即针对阅读的重、难点内容设问;第三步为阅读(Read),即带着已设的问题仔细阅读,并做好相应的记录;第四步为复述(Recite),即对所学内容进行回忆。第五步为复习(Review),即对前述内容进行阶段性或系统性复习。

第二,做好读书笔记。在研习精读法中,做好笔记是非常关键的一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份系统的好的笔记,将会成为一笔宝贵的财富。读书笔记有以下几种:一是书上笔记。指随着阅读,用自成系统的符号——圆点、直线、曲线、双线、加框、三角形、惊叹号、问号等构成书上笔记符号系统,用以表达读者的意见,更好理解书中的内容;或者在书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简短的评语和心得。二是摘要笔记。这是人们常用的一种用于收集重点资料,便于进行仔细钻研的方法。此类笔记可按专题分类,必要时可写上自己的评价和见解。逐渐积累,便可形成专题笔记。三是索引笔记。这主要是为了便于查找文献资料而做的一种记录。可按门类分别记载,便于查找,一旦需要,信手拈来,是学习与研究必不可少的一种笔记。四是心得笔记。这是指在阅读完有关文章、著作之后,对某一问题、观点有了自己的一些感受和体会而进行的一种笔记。这类笔记对提高自己的理解水平、研究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是大有裨益的。

三、积累、归纳与应用文献资料

在上述基础上,就可以进一步培养和锻炼自己积累、归纳及应用各类文献资料的能力。

首先,要学会积累与归纳资料。这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要养成长期积累资料的习惯,如果读书学习时缺乏这种能力,则会如俗话所言“狗熊掰包谷——掰一个扔一个”,最后什么也没有留下。二是要学会对所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如果将资料不断积累,而不对其加以相应的研究与整合,那只是一堆无用的死资料。在积累资料过程中,可以按专题、分门别类地对这些资料加以研习、整理,既从中感悟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观点、思想等,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的研究,使其创造性得到应用。具体方法有摘记、笔记、札记、短论等。摘记就是把所需要资料抄录下来,常用的是资料卡片;笔记就是记下资料要点,并写下自己的心得、评价;札记是对某一些资料学习分析,形成了一定的系统和看法,综合记录下来;短论就是综合相关札记资料而形成的小论文。

其次,是要学会应用文献资料。创造性人才与“书呆子”的区别,正是在于能不能对所占有的资料、所掌握的知识,在整合、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科学、合理和创造性的应用。诚如英国哲学培根所说:我们不应该像蚂蚁,单只收集;也不可像蜘蛛,只从肚中抽丝;而应该像蜜蜂,既采蜜,又加工,这样才能酿出最甜的蜂蜜来。

四、增强记忆能力的诀窍

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是形成创造力的基本条件。而要获得知识,就必须储存信息,储存就是记忆。所以,在研究学习方法的时候,研究记忆方法,就成为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之一。(www.daowen.com)

把信息储存在大脑里。这就是知识的内储。但记忆是需要花费时间,消耗精力的。有些知识只需知道到哪里查找就可以,不必费脑去记忆,这类知识就需要外储。那么,哪些知识需要内储呢?这要由攻读的专业而定,由选择的攻关目标而定。它的基本原则是,凡属常用的、重要的、能够举一反三的,构成一个人的思维材料的,凭借它才能开展正常的专业思维活动的,都是内储的范畴

外储是指个人外储,它也是为实现某种功能、达到某种目标服务的。外储的知识应该是在不同程度上与本专业特别是与攻关目标相联系的,并非是内储范围以外的知识都要外储。爱因斯坦从来不把在书本上能查到的与自己的专业不十分密切的知识耗费大脑去记忆。在美国时,有人问他:“从纽约芝加哥铁路长度是多少?”他从容答道:“只需查一下《铁路指南》就可以了。”

内储,也就是记忆。关于记忆的方法,大体上有以下一些要点:

(1)明确记忆的目的性。据统计,提出记忆的明确任务后,80%的人能记住记忆的内容;不提出明确目的,只有3%的人能记住内容。

(2)加强理解。有材料证实,理解记忆的效能比机械记忆高20倍。机械记忆是储存信号,理解记忆是储存信息。

(3)把记忆的内容放进原有的知识系统里去。记忆仓库里有隔板,新知识放到应放的地方就记得牢。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人类记忆的首要问题不是储存,而是检索,而检索的关键在于组织,即到哪里去寻找信息和怎样去获得信息。”

(4)形象记忆。包括强烈印象记忆法、发掘特征记忆法、列表记忆法、轮廓骨架记忆法和联想记忆法。

(5)协同记忆。有人作过试验,同一时间里记同一材料,甲组靠视觉记忆能记住25%,乙组靠听觉记忆能记住15%,而丙组靠视觉和听觉结合记忆能记住65%。

(6)尝试背诵记忆。同一材料A组在固定时间里看四遍,B组在同一时间里看一遍记一遍再看一遍记一遍。一小时后,A组记忆52%,十天后记忆25%,B组一小时后记住75%,十天后仍记得70%。

(7)经常复习。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对某材料识记后20分钟内遗忘47%,两天后遗忘60%,六天后遗忘75%,三十天后遗忘79%。及时地有效地进行复习,就可克服遗忘现象。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一些记忆技巧。如一次记忆的事项不要超过七项。美国一心理学家经多次实验证实,人一次能记住的最大数量是七项,因此叫“魔力之七”。于是,要记忆很多事项时,可按其性质分成七个以下为一组,这样识记,效果就好。还有,重要的事情放在开头和结尾来记,因为开头记忆时没有“前摄抑制”,结尾记忆时没有“后摄抑制”。

五、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

我们聪明的祖先将读书谓之曰“攻读”。既然是“攻”,就要讲究战略战术。学习上的战略战术,就是要摆布好学习的整体布局,处理好各种关系。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对于正在大学里学习的独立学院大学生来说,就是要处理好学习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知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知识的纵向深入与横向拓宽的关系、打牢基础与走向前沿的关系,以及如何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否则,就会顾此失彼,轻重倒置,畸形发展,难以收到全局性的良好效果。那么,应如何处理上述的几种关系?

1.根深才能叶茂,基础十分重要

学习如同栽培植物,根深才能枝繁叶茂,才能开花结果;学习如同筑台、走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如同建筑高楼大厦,不打牢地下的基础,地面上的建筑就要坍塌。所以,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杨乐从切身的体验中得出:“基础课十分重要,它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的必要准备,在以后工作中也常常起很大作用。我们要努力学好基础课,多下些功夫,学得深些透些。最基础的东西要十分熟练,运用自如”。他总结成功者的经验进一步阐述“无数事实表明,要在某个方面有较深的造诣,作出较好的成绩,首先必须要有良好的基本功,要有踏实的基本训练,要有坚实的基础。”

目前独立学院的本科二、三年级开设的多是专业基础课。学好这段课程对以后学习专业课和从事专业活动十分重要。一种学科的基础理论,反映着这种客观事物内在的基本规律。所谓打牢基础,应包括:一是精通本学科专业基础知识。精通,指掌握本学科的体系、结构,了解每个概念、范畴、命题、定律的含义和演变过程。二是懂得相邻学科的基础知识。学科相邻的空白处往往是新学科的生长点。三是应具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基础。正确的哲学思想是一切科学创造的前提。四是具有语言、文学和史学方面的基础。这里不是指精通,而是要有这方面的基本知识。

在谈到打基础的时候,应特别讲一讲文理渗透的作用。当今的科学发展趋势,有一种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势头。因此,专业不应划分得过窄。同时学文科的学生应懂得一些理科的知识,学理科的应懂得一些文科的知识。国外许多大学已注意了这种趋势,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美国大学只设系而不分专业,要求学生学好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文科要学点理工,理工科要学点文。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要求学生在学期间要获得360个学分,其中人文和社会科学要占72学分,学生选修课占81学分。这样培养的学生具有“基础厚,知识广,适应性强,后劲足”等特点。日本的东京工业大学、早稻田大学的理工学部都规定,学生必须修完24个学分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才能毕业。我国一些高校也开始贯彻文理渗透原则,一些有识之士也极力呼吁全面打基础。我们每个独立学院大学生在设计自学计划时也应意识到文理渗透的重要意义,做好计划安排。我们这样反复强调打基础,并非说专业课不重要,而是针对目前忽视基础课的情况提出的。专业课是将来从事专业工作的资本,必须学好。

2.继承的目的在于创新

人类社会几千年积累下来的知识是浩瀚无垠的。它是人类世世代代、连续不断地实践、探索、积累的结晶。今天的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这些知识不必再事必躬亲,可以从书本上间接的实践中得来。所以,必须重视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成果,继承前人的文化遗产。今天的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就是为了系统地、全面地继承前人遗留下的科学文化。继承知识的重要性不必过多赘述,也是自明其义的。

独立学院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不单能熟练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处理各科业务问题,而且要在已有的技术知识之上,能有所创新,有新发展。这种新发展有几种情形:有的学科由于发现了新的史料、资料、材料,从而需要对原有的理论或结论重新考察和论证,匡正错误部分,补充新的内涵,或得出新结论;有的由于某些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撞击、相互借鉴而促成古老的学科更新换代,获得新的生机;有的因新的科技成果的出现,新的科学方法的问世,而使研究方法、研究手段发生了变革,从而突破原有的体系而建立新的体系。这在科学技术领域带有普遍的规律。所以,我们不能囿于原有知识的束缚而不敢越雷池一步。不能只知继承,而不敢提出新义,不敢刨褥。甚至已经察觉原有的原理不能解释新的现象也不敢提出新的构想,那样就会失掉发现新事物新规律的天赐良机。科学发展史上这类教训是不胜枚举的。例如,50年代初,英国国王学院的威尔金斯和弗兰克林拍摄了非常清晰的X射线衍射照片。这些照片里隐藏着解开DNA之谜的许多证据,但两人不敢大胆地作出假设,结果同千载难逢的良机失之交臂。与此同时,另一组剑桥卡文迪评实验室的沃森和克里克也在研究DNA,于是国主学院的威尔金斯把他们的照片给了剑桥的沃森小组。在此之前,沃森设想过DNA有几种结构,但苦于没有实验照片证实。威尔金斯的照片是雪中送碳。不出几星期,沃森组就分析发现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沃森组获得了成功。有建树的科学家都是敢于突破前人的现有结论,而提出新的创见。爱因斯坦在谈到自己如何发现了相对论原理时说:“由于我多少保存了一些感受诧异的能力。当绝大多数物理学家从学校教育出发继续前进,完全不加怀疑地使用牛顿的空间和时间公式时,我都尝试着对它不信任,重新来考虑全部问题。”爱因斯坦怀疑了“静止以太”假说和绝对时空观念之后,提出了相对论,使之适用于高速运动和低速运动的整个领域,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相对论成为现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之一。

3.“根据地”与“游击区”

由于现代科学文化的高度发展,出现了在每个学科每个专业里又有许多分支的现象。如果选择了其中一个分支,应怎样处理这一分支与其他分支的关系呢?这也是个学习战略问题。对这种关系的处理,人才学研究者敢峰有个形象的比喻,叫做“建立根据地同时要有游击区”。意思是说,每个自学者都要选准自己的一个主攻目标,有一个自己最熟悉最精通的领域,这就是自己的“根据地”。同时,还要把视野扩展到相邻相关目标方面和领域里去,涉猎一些东西,这叫“游击区”。这种策略对独立学院大学生也是适用的。

4.备好辎重,亲临前沿

一场战斗之前,要备足粮草辎重,还要了解前沿地形地物、敌情部署。攻克科学堡垒,也和打仗一样。科学工作者首先要储备丰富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相关相邻学科的知识,选准自己的主攻目标。在此之上,还要了解本专业目前的研究现状,即已经攻克了哪些难题,有了哪些新成果?尚未攻克哪些难关?有哪些争议或没弄清楚的问题?有哪些被忽视的问题?了解了这些,才便于制定自己的作战方案,把力量放在还没有涉及或没有解决的问题上。以研究秦汉史为例,目前,对于秦汉时期到底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尚有争议,这就需要在掌握充足的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论证,从而获得正确的结论。

如果一个研究人员不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前沿情况,闭门造车,是很危险的。辛辛苦苦搞了好几年,很可能是无谓的重复劳动。自认为有了发明创造,殊不知人家早已搞出来了。十月革命前,俄国有一位发明家,由于住在穷乡僻壤,孤陋寡闻,因而他发明的东西都落在人家的后面,辛苦一生,一无所获。美国一家钢铁厂的一位化学家,耗费五万美元完成了一项技术改革。后来一个图书馆员告诉他,图书馆里有一份德国早年的资料,只需花五美元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因此,独立学院在校的高年级大学生,应边学习边介入科研领域,以便使自己早日掌握本学科的前沿情况。这样既锻炼了科研能力,也为日后选取有价值的课题作了准备。

5.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的小环境

独立学院大学生得天独厚,学习条件要比社会上的自学青年优越得多。独立学院大学生有宽敞明亮、桌椅齐备的教室,有知识渊博、学有专长的教师,有藏书丰富、资料齐全的图书馆,有设备先进、材料充足的实验室。这一切都为独立学院大学生专心致志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可是,有的同学却不会利用这种条件创造一个好的小环境,十分令人遗憾。比如,有人习惯在寝室里看书。寝室是休息和睡眠的地方,不适宜学习。寝室里灯光发暗,没有固定的桌椅。有的同学就躺在床上看书,看得昏昏欲睡。这样学习不但效果不佳,久而久之也会损害视力。寝室里声音噪杂,秩序不稳,有人整理内务、洗衣服,有人在打扑克、下棋,有人在聊天,在这样的环境里看书学习很难集中精力,不受干扰。所以,真正要读书,钻研业务的人决不可选择这种环境,而应该到教室、自习室或阅览室,读外语也可以到校园幽静的小亭里、树丛中。大学的学习特点使学生有很大的自主性,有很多的自学时间,这就全靠自己养成自治的能力,合理地安排,努力创造一个促进学习的小环境,才能日有所进,学有所长,学业渐成。

学习的基本方法还可以包括其他一些内容,如时间运筹的艺术、求师之道、利用图书馆等。这些在本书其他章节里已有专门论述。另外,随着人类对心理生理学的研究深入、新的科学技术仪器的出现、新的方法论的创建,在学习上也会不断出现新的方法和技巧,应及时吸收和运用这些新成果,使自己的学习效果不断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