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有效利用课堂学习资源
要不要进课堂上课?怎样上好课?对独立学院学生而言,这样的问题似乎显得多余。但是,发生在大学校园里一些独立学院大学生轻视课堂教学的事实,呼吁刚步入大学的新生们:认真上好大学里的每一节课,是获得大学学习成功的基本环节。
一、对大学课堂教学认识的三种误区
1.老师不好,上课没意思
持这种观点的人把自己不去上课的责任推给上课的老师。在现实中,确实存在老师上课不精彩、不认真,与学生理想中的好老师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的情况。然而,大多数老师是爱岗敬业的,会把课本的内容与自己的研究结合起来,并去寻找最新的有关资料。若能认真地听老师上课,应该有“听君一堂课,胜过半天功”的效果。长期以来的实践证明,老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毋庸置疑。所以,现有的大学教学模式中,课堂教学所占的份额仍是最大的。与其在上课时打磕睡或做其他事,让时间白白浪费,还不如认真地听课。一般来说,上课还是有相当大的收获。有些同学认为上课没效果就旷课,把旷课合理化,那实在是不明智的做法。其实一门大学课程一周最多不过4个学时。4个学时不到的时间,什么地方不能挤出来呢?
2.把课程分为“主要”课程和“次要”课程
这种观点与中学时把非高考科目列为“副科”颇为相似。在平时的学习中,一些同学会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把那些自认为对专业学习没有多大关系或者与未来就业关系不紧密的课程归为次要课程,认为听不听课关系不大,只要到考试前突击一下就行了,而且考试的目标也“务实”地定在“通过则行”上。于是这些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不认真听课的人也特别多。不但在课堂上如此,就是在平时的学习计划中,也鲜有这些课程的身影。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它们的内容有不少恰恰是如今独立学院大学生最缺的东西。比如,对工科学生而言的人文类课程,对文科同学而言的一些科技类课程。
3.重“工具课程”,轻专业学习
近年来,独立学院大学生看重的“工具课程”,主要有计算机和外语。甚至有的独立学院大学生认为“学好计算机、英语,走遍天下都不怕”,把较多时间花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上,相对地就冷淡了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的学生还在专业课课堂上学习计算机和外语。其实,工具总归只是工具,只要想想日常生活中工具的作用,就会明白该怎样正确对待这些课程的学习,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了。
二、提高课堂学习质量的关键
课堂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讲授水平、师生的良性互动及相应的教学条件和环境。在教师和其他教学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学习的效果便取决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因此,提高课堂学习质量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认真听好老师的课,做好课堂笔记
1.记课堂笔记的重要性
在独立学院大学生中,有一种现象比较特殊,那就是在考试期间,学校的复印店生意兴隆,原因是一大批同学平时上课不记或不认真记笔记,临到考试时,慌忙从班级中笔记记得较好、较完整的同学那里借来笔记去复印。由于记笔记时,需要用眼(看老师的板书)、用耳(听老师讲解)、用手(在本上做好记录),同时还必须用心(紧跟老师思路,认真分析老师的讲解),因此,记好笔记的过程也是上好课的过程,这样的收获比单纯为迎接考试去复印的收获要大得多。毕竟笔记是课堂听讲的一个方面。课堂笔记是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它以十分简洁的文字,对讲课的主要内容进行了高度的概括,为今后复习提供了纲要。复习时,先阅读教材,再反复阅读笔记,既抓住了重点,又节省了时间。在课堂上,当感到疲倦或思想开小差时记笔记能集中注意力,组织自己的思维。在笔记中应记下自己尚未明白的问题或需深入钻研的问题。因为老师讲授的知识密度大,课堂上又很少有与老师交流的机会,遇到问题或新想法,记在笔记本上,可留到课后向老师请教,或查阅资料。总之,做好笔记是提高听课效率的重要方法,可以说,学会记笔记是独立学院大学生学习的基本功。(www.daowen.com)
2.做好课堂笔记需要注意的问题
(1)记录老师的思路和方法。思路一般反应老师分析问题、推导结论的思考路线。因此,课堂上记下老师的思路,可以启发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讲课的思路一般用语言或板书表现出来,同学们应该有意识地记录下来。对于工科学生来说,老师在讲解例题时,常常会讲解解题的技巧、思路和方法。将这些方法记录下来,并根据记录下来的方法进行理解、复习。
(2)记下老师的板书或提纲。一般来说,老师的课堂板书就是课堂学习内容的纲目。这些纲目是任课教师在研透教材内容基础上,根据教学体会写出来的,它基本上能反映授课内容的知识结构和要点。它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复习新课内容和体系,所以,同学们不妨完整地记录下来。
(3)记录重点和难点。课堂上时间有限,老师的讲课速度也是非常快的。在课堂上,不可能把老师讲的每句话或讲课的内容全部记录下来,因此应该有选择地摘录老师所讲的重要理论、观点和内容,老师某些精彩的讲解、有特点的语言和观点,要善于使用自己的语言、简洁的文字来记录;对一些难以记下的东西,要摘记老师讲课的要点和记录关键词,课后补齐。
(4)记录补充内容。大学老师在讲课时,除了讲解教材中的内容外,常常还会做些适当的补充,这些补充的内容融入了老师的见解和研究成果,对于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启迪思路,开阔视野,都是十分有用的。所以,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对老师补充的内容除了记在心上,还要有选择地记在笔记本上。
(5)记下听课心得或疑惑。听课时,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学生有时会突发奇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以前认为不相关的观念串在一起,忽然悟出平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道理,或是对老师讲解的内容有新的想法和心得,同学们也不妨将这些思想的火花记录下来,以便于课后复习、理解、整理甚至创新。此外,在听课时,对有疑惑的地方,也要在笔记本上记录下来,以便课后请教老师和同学。
(6)及时整理课后笔记。课后要注意整理课堂笔记,如果听课笔记有遗漏的地方,不妨和同学进行交流,把漏掉的内容补上。这样做有两个好处;一是补齐笔记;二是比较别人与自己的笔记,可以更好地抓住这节课的重点之所在。
最后,还可以做一做笔记摘要,写写听课心得,在重要的部分做上记号,方便今后的查找和复习。记忆是会遗忘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就记忆与记笔记的关系而言,可以这样说,学习是记忆的前提,理解是记忆的基础,使用是记忆的手段,笔记则是记忆的延伸、补充和储备。
3.学会向老师请教
凡是涉及学习的问题,既可以是学习方法上的问题,也可以是知识内容的问题,大到课程的学习、课题研究,小到每一章节的掌握、某题的解题思路等,都可以向老师请教,不要为自己的问题是否太幼稚而担忧。感觉自己没有问题,提不出什么问题,并不是一个好现象,但千方百计想古怪的问题,也不值得提倡。大家都知道,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人类社会正是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和进步的。问题的提出往往反映一种思路,是学识的综合体现,而解决问题只不过是一种方法,很多时候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尤其在课题研究时。当然,问题要提得准,要有新意、有水平。尤其是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要向老师多加请教:如学好本门课程要看哪些参考书目,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有哪些,该如何选择进行课题研究的题目以及如何开展研究工作等。当然,对老师的观点不能照单全收,要批判地继承,尤其是一些新兴学科、人文学科更是如此。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某些观点、看法,实属“抛砖引玉”,大家可以保留对某一事物的看法,同时还可以求教于别的老师。
在独立学院教学课堂上,时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问题请同学回答,或是请同学上讲台发表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却很少有同学主动举手或是上讲台。这往往是学生的思想在作怪:别人都没有主动争取,我干嘛那么主动?再说要是回答得不对或是不得要领,该多不好意思。其实,上课回答老师的问题,师生互动,有利于师生间的学习交流,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很有好处。同学们应该努力争取身边的每一次机会,培养自己,锻炼自己。
4.认真做好总结
提前预习,认真听课,记好笔记,学会向老师请教,独立自主地完成作业,这些教学环节都做好了还不够,还要认真做好课程和学业总结。总结的目的在于提炼、提升、提高,做到纲举目张,把握经纬脉络,要把总结当作一个重要的环节来做。课程总结可以按一堂课、一章一节进行,也可以在学完课程后进行。课程总结要向任课教师、专家请教,要把自己的总结请他们评价指正。因为有考试考查的督促,课程学习总结一般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对自己一学期、一学年的学业总结尚未引起重视。每学期期末考试后,辅导员都组织对学生进行一次鉴定或评估,这是总结一学期的学习的成绩和不足、优点和缺点、经验和教训,以及是否达到了学习要求、达到了什么样水平的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千万不可马虎应付,当作“例行公事”,失去了总结提高的大好机会。学会学习不是找什么灵丹妙药,只有在不断总结自己学业的过程中才会逐步提高学习能力,逐步达到会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