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丹心谷牛心峪
牛心峪在华山峪东,因峪口有一座形状好像牛心一样的峰头而得名。峪深虽仅一二公里,但两边崖坡灌木丛生,芳草萋萋,常年一片青翠。涧中溪水清澈,四季不断。峪中旧有景观多处。史志记述,峪里有金天王胜迹,金天王是唐玄宗对华山神少昊的封号。传说大雪天气,远眺牛心峪,在风雪迷漫时,可观金天王披银甲、骑白马驰骋太空、巡视西土的景况。峪西山梁上有东王公神祠,又称木公祠。据《云笈七签》载,当初道家以至真之气化生木公,木公生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墟,主阳和之气,因理于东方,称东王公。东王公与西王母主管对诸神的资格审查,所以汉时有歌谣唱到:“着青裙,入天门,揖王母,拜木公。”今祠虽保存完好,但塑像毁坏已久。岳志还记述,北宋末年,金兵南侵,华山道观惨遭火焚,幸免于难的华山道士,宁愿饿死,不食金禄。太素庵道士雷道声便把这些怀有民族气节的道人尸骨葬埋于牛心峪,名曰仙蜕茔。过去曾立有碑石,后移入云台观,今已佚。数百年来,由于天灾人祸,峪中人文景观被毁。同时,堪称牛心峪一景的槐林也被砍光。近年发展旅游,恢复景点,牛心峪新植槐树数百株,当年槐花飘香飞雪的美丽景致定会重新展现在游人面前,给游人以美好的享受。
苍龙通天
栋梁之材
民族英雄和精神烈士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有一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牛心峪可称之为丹心谷,尤其是汉太尉杨震的丹心谷。杨震在牛心峪的壮迹颇丰,生动深切。此处仅举黄雀衔环、杨馆槐市,以窥其他。
放雀台在华山峪东牛心峪,是牛心峪东侧一座牛心形状的峰头,因杨震父杨宝救助黄雀、终得善报的神话传说得名。杨宝生性善良,传说他九岁进牛心峪砍柴,见一黄雀被老鹰啄伤,便心生怜悯,将黄雀带回家精心饲养。黄雀伤好后,杨宝又把它带到牛心峰头放飞。晚上杨宝灯下读书,一黄衣童儿叩门拜访,说自己是西王母的使者,在出使东海时被老鹰啄伤,幸得杨宝救助。于是赠白玉环四枚,以预示杨宝子孙四代位登三公,为政清廉如玉。后来果如黄衣童子所言,杨宝子杨震、震子秉、秉子赐、赐子彪都官拜太尉,勤政爱民,并以清白传家的美名而流芳百世。后人基于黄雀衔环一说,便于牛心峪峰头筑台立石,以弘扬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和杨氏家族清廉勤政的精神。今台上常有游人涉足。每至春暖花开,台上鸟雀云集,啁啾啼鸣,不失为华山一景。(www.daowen.com)
槐市在华山峪东牛心峪。史载杨震父杨宝博学多才,潜心学问,为躲避朝廷征诏常远走他乡,隐居授徒。杨震为了供养家庭、侍奉老母,只好就近于牛心峪设馆讲学。由于杨震少而好学,博览群经,学子从者如市。杨震治学严谨,教书育人以清白正直为要。他的治学精神、高尚情操被后世誉为槐市遗风,故杨家后裔门前多植槐树,以示继承先祖清白传家的遗风。相传当时学子们见老师既要讲学,又要种田,非常辛苦,就偷偷到田里帮他下种,而脾性耿介的杨震为了使学子专心读书,就到田里拔掉禾苗以断绝学子们帮他种田的念头。弟子无奈,只好改植槐树,久而成林。杨馆槐市即由此而来。牛心峪峪口500米处,即为杨馆槐市。
牛心峪不但人文遗存丰厚,自然景观同样优美。牛心峪位于华山峪东边,口道狭窄,崖坡灌木丛生,涧中流水清澈。峪内旧有景观多处,牛心峰顶有放雀台遗址,得名于黄雀衔环的传说。由于峪道短浅、狭窄,论松树之高古苍劲,牛心峪当然与华山峪无法比;论青竹之倩影摇曳,牛心峪也无法与竹峪相比;论黄栌之灌丛招摇,牛心峪也可能比不过黄甫峪。然而,除过历史与人文的伟大遗产不说,牛心峪的槐树在华山诸峪中,可称得上出类拔萃,独树一帜。进峪一里许,就是杨震当年设馆讲学的槐市。当年石泰为人疗疾治病,有穷人者,无财少物,于是栽一杏树,以表心情和谢意。久而久之,杏树成林,为当地添一美景,主人石泰也被叫做石杏林。杨震虽然没有被称做什么,但讲学馆称为槐市,其故事既与石泰相若,其功德也堪与杏林媲美。可不谓杨震恩德的召唤与荫护么?槐树又叫做国槐。在槐市的主人杨震身上,也有一种国魂的体现吧!
牛心峪以峰若牛心而得名。黄雀衔环之优美,杨震讲学之隽永,少帝显化之玄妙,掩埋忠骨之勇烈……这些英雄与故事皆发生于牛心峪。看来,牛心峪并非仅取自于形态,还在于风水灵气与人文丹心的默契性。
晶莹之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