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常见羊病防治技术之羊钩端螺旋体病

常见羊病防治技术之羊钩端螺旋体病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般为阴性感染,少数病例可见发热,饮食和反刍停止,腹泻、粪便带血,血尿,黄疸,口腔、鼻黏膜发生坏死,怀孕羊多流产,病羊消瘦。

二十一、羊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黄疸、血色素尿、黏膜和皮肤坏死、短期发热和迅速衰竭,但羊感染后多呈隐性经过。

(一)病原

病原为似问号形钩端螺旋体,分类上属于螺旋体目、钩端螺旋体科、钩端螺旋体属。菌体呈细长丝状,具有纤细、规则的螺旋,中央有一根轴丝,暗视野检查时,常似细小的珠链状,一端或两端弯曲呈钩状,没有鞭毛,可绕长轴旋转和摆动,因此菌体常呈C、S、O等多种形状。钩端螺旋体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水田、池塘沼泽中可以存活数月或更长时间,这对该病的传播有重要影响,但对热、日光、干燥和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二)流行特点

该病的易感动物范围广,包括各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其中鼠类最易感。病畜和带菌动物是传染源。其病原从尿排出后,污染周围的水源和土壤,经皮肤、黏膜和消化道而感染。该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气候温暖、潮湿和多雨地区尤为多发。

(三)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 绵羊和山羊钩端螺旋体病的潜伏期为4~15天。依照病程不同,可将该病分为最急性、急性、亚急性、慢性和非典型性五种。通常均为急性或亚急性,很少呈慢性者。一般为阴性感染,少数病例可见发热,饮食和反刍停止,腹泻、粪便带血,血尿,黄疸,口腔、鼻黏膜发生坏死,怀孕羊多流产,病羊消瘦。(www.daowen.com)

2.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可视黏膜湿润,呈深浅不同的黄色。皮下组织水肿而黄染。骨骼软弱而多汁,呈柠檬黄色。胸、腹腔内有黄色液体。肝脏增大,呈黄褐色,质脆弱或柔软。肾脏的病变具有诊断意义;肾剧烈增大,被膜很容易剥离,切面通常湿润,髓质与皮质的界限消失,组织柔软而脆。病期长久时,则肾脏变为坚硬。肺脏黄染,有时水肿,心脏淡红,大多数情况下带有淡黄色。膀胱黏膜出血。脑室中聚积有大量液体。血液稀薄如水,红细胞溶解,在空气中长时间不能凝固。

3.实验室检查 在病羊发热初期,采取血液,在无热期采取尿液;死后立即取肾和肝,送实验室进行钩端螺旋体检查。用姬姆萨或镀银染色或暗视野直接镜检,可见到菌体呈螺旋状、两端弯曲成钩状的病原体。有条件时应进行分离培养、血清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

(四)防治措施

1.治疗 隔离病羊给予充分休息,饲喂绿色饲料和多汁饲料,经常供给饮水。避免受直射阳光的长期照射。

(1)病因疗法 用高免血清、抗生素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金霉素)或“914”进行治疗。一般认为链霉素和四环素族抗生素有一定疗效。链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5~25毫克,肌肉注射,1天2次,连用3~5天。土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肌肉注射,每天1次,连用3~5天。使用青霉素必须大剂量才有疗效。

(2)对症治疗 可给予缓泻剂(便秘时)、利尿剂乌洛托品(肾脏患病时)或强心剂(心脏衰弱时),同时进行补液(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或葡萄糖氯化钠溶液)。

2.预防 当畜群发现该病时,立即隔离、治疗病羊及带菌羊;对污染的水源、场地、栏舍、用具等进行消毒;必要时用钩端螺旋体多价菌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在常发地区,平时应进行预防接种,加强饲养管理,以提高家畜的抵抗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