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走出非洲:小说改编电影

走出非洲:小说改编电影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7年,当她返回丹麦后,便写就了小说《走出非洲》。日后,《走出非洲》被导演搬上了大银幕。在电影《走出非洲》中,美国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使出浑身解数。为了男爵夫人的名号,她在l914年负气来到非洲的肯尼亚同布里克森男爵结婚。在财政与情感的双重打击下,卡伦不得不忍痛离开非洲。起点是丹麦,她走进非洲,走出非洲,又回到丹麦。她失去了继续留在非洲的权利。

走出非洲:小说改编电影

4.走出非洲

内罗毕是肯尼亚的首都。

在远离该市繁华社区的草坪深处,在成群的椰子树与灌木从中掩映着一座建筑物。

建筑物内,红顶,灰墙,白窗。

建筑物外,蓝天,白云,绿草。

大院内鲜花怒放。

三角梅、南洋杉树、非洲郁金香树遍地。

在花草树木旁边还有一台淹没咖啡用的机器。

这里的一切都显得那么绮丽那么不食人间烟火。

传奇女作家艾萨克·丹尼森便曾经在这里居住过。

她曾经说过:“非洲高原,黎明,空气凉爽清新得似乎能够触摸到,它使你产生错觉:仿佛你不是在陆地上而是在黑黝黝的深水里沿着海底行进。”

非洲是一块神奇的土地。

它深深吸引了她的目光与心灵。

1937年,当她返回丹麦后,便写就了小说《走出非洲》。

小说里讲述了她在肯尼亚的悲欢离合。

她用精美的文笔描写着对非洲风土人情的熟识与眷恋。

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散文般优美的内涵。

该书的拥趸很多。

文学大家海明威便是其中之一。

1954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他在颁奖典礼上曾说过这么一段“如果这笔奖金授予美丽的作家艾萨克·丹尼森,我会更高兴。”

由此,足见这部小说的魅力。

日后,《走出非洲》被导演搬上了大银幕。

电影还于1985年获得奥斯卡的7项大奖。

在电影《走出非洲》中,美国演员梅丽尔·斯特里普使出浑身解数。

她塑造了一个勇敢、坚强的女人。

她是一名只身在非洲广饶的大地上经营咖啡园的贵族。

她将青春与爱留在了那里。

电影的海报令人印象深刻。

海报中,一男一女深情对坐在田地上。

“我在非洲有一片农场……”

电影起始于年老的卡伦自述。

此后这句话在影片中数度出现。

电影一开始在追溯过往。

画面中出现了辽远壮丽的肯尼亚大草原

“如果说我聆听到了一首属于非洲大地的歌,它令人想起夜空下的长颈鹿,和它背上那一轮非洲的星月……那么非洲是否也同样听到了我的声音?”

镜头里,肯尼亚的风情尽显。

聚散的云朵。

地平线上的初雨。

这一切都带着浓浓的草腥味与泥上味。

这一切由于浸入了作者的情感,而久久地萦绕在她的心海中。

女主人公卡伦·布里克森是来自丹麦的富家女。

她的优点显而易见。

美丽,聪慧,性情深沉,感情丰富。

但她的缺点同样明显。

她有着很强的虚荣心。

为了男爵夫人的名号,她在l914年负气来到非洲的肯尼亚同布里克森男爵结婚。

她的这个夫君可真不怎么像样。

生活放荡,还为此染上了梅毒。

她也被感染了。

为治病,她不得不回到丹麦。

待她归来后,布里克森男爵早已离家出走。

她的婚姻从此名存实亡。

再后来,布里克森男爵回到了丹麦。

卡伦却独自留在肯尼亚经营农场。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

她的咖啡园刚获丰收便惨遭火灾

几乎化为灰烬。

天灾让她陷入了困境。

无奈中,她变卖了庄园。

没料到,她的噩梦还没有结束。

几个月后,她的情人丹尼斯驾机失事坠入山谷丢了性命。

她深爱的男人是个英国飞行员

他具备一个独行侠的一切素质。

我行我素、豪放不羁。

但是,他又是那么的吸引人。

他英俊潇洒,周身充溢肴贵族之气与阳刚之气。

他热爱自由。

他热爱大自然

他热爱云游四海。(www.daowen.com)

他喜欢打猎。

他喜欢驰骋在沙漠与丛林里。

他留给她的都是些美好的回忆。

他曾在一只狮子的口中救过她。

他曾将美妙的音乐送给她。

他曾将卡伦带上自己的小飞机。

飞机在高山与蓝天间纵横。

她感觉好像可以“通过上帝的眼晴”俯瞰富饶、美丽的非洲大陆

当飞机穿过云丛时,两个人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

就在那一刹那,卡伦知道自己深深地爱上了他。

他对她也心生爱慕。

他甚至每天郁要从遥远的蒙巴萨飞回内罗毕。

蒙巴萨是肯尼亚的第二大城市

她心疼他,就说:“你只要心里有我,不用每天都回来。”

但他怎么舍得不来。

每天,他都会在门廊下等她。

往往,等着等着,他便睡着了。

布里克森男爵也不是一无是处。

他明白他们之间发生的事情。

他对丹尼斯说“要好好待她”。

或许女人就是这么一种奇怪的生物。

只要有了爱情,她们就可以不管不顾,什么她们都不会在意。

不过,他们的关系却时断时续。

从中作祟的是丹尼斯那爱好自由的个性。

他始终不愿放弃自己的生活方式

他断然拒绝了她的请求──她曾恳请一同生活。

就这样,他远在他方。

就这样,他独自漂泊。

就这样,他寻找着心仪的世界

就这样,他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非洲大地。

在财政与情感的双重打击下,卡伦不得不忍痛离开非洲。

这里,记载着她的青春岁月。

这里,带给她痛苦、爱和勇气。

这里,她还曾经兴建过土著人学校

她为之倾注了无限的爱心与精力。

她为他们争取领地。

她教他们读书认字。

其实,这些同她的利益并无丝毫关系。

不过,这些却是理想生活的组成部分。

无疑,卡伦有着属于自己的远景。

她那个农场便是一个独立、和谐理想王国

她同土著的关系是亲眷与主仆合体。

她可以支配、拥有他们的情感。

同时,她也可以支配自己的生,她并不孤单。

这些都是她美好蓝图的全部。

但是,土著酋长谢绝了她的好意。

他反问:“英国人都识字,但他们不坏吗?”

的确,文明并不一定会带给他们幸福。

幸福也许只在当下。

对他们而言,虚幻的未来并不可靠。

同理,她为他们换来了生存的土地,但不能保证他们日后可以逃脱被残酷杀戮的命运。

一切好像都注定要幻灭。

她越挣扎便越散发出一种十足的悲剧意味。

“我已经一无所有,再也没有可以失去了。”

起点是丹麦,她走进非洲,走出非洲,又回到丹麦。

她就像绕了一个大圈,又回到起点。

她在遥远的非洲播下了一粒种子。

正如她说的“水本来就是蒙巴萨的,当然还要流回蒙巴萨”。

但在非洲广袤的草原上,原本便没有生长着她想要的东西。

在电影的最后,这个柔弱女子,失去了一切。

她失去了爱的人。

她失去了财产。

她失去了名分。

她失去了继续留在非洲的权利。

她在非洲这段时光,似乎什么都不复存在。

她拥有的好像只有破碎的记忆。

但是,这段时光确实改变了她的一生,成了她暮年重要的回忆。

与此同时,她也发现了这其间闪耀的生命之光。

那光亮一如静夜的星辉,璀璨闪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