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闻翻译:架起中外沟通桥梁和纽带

新闻翻译:架起中外沟通桥梁和纽带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新闻翻译,是架起中外沟通的桥梁与纽带。新闻翻译讲求客观、准确,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报道及时,贴近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和接受心理,是新闻翻译成功的关键。这些词语在报刊中,在特定的上下文限制下,常带有新闻文体特色,具有特殊的涵义。反常态和标新立异的遣词造句是新闻文体的一个重要特色。其目的是为了使行文生动新奇,引人注目。

新闻翻译:架起中外沟通桥梁和纽带

第三节 新闻文体翻译

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新闻翻译显得越来越重要。在信息时代和国际社会向多极化发展的进程中,中国的对外新闻报道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同时,英语新闻已然成为中国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而新闻翻译,是架起中外沟通的桥梁与纽带。

英语新闻报刊使用的语体多种多样。文章体裁有新闻报道、新闻电讯、社论、述评、评论、特写、学术性或科技性文章、文艺性作品、广告类文字材料,报刊上也经常刊载政府机构、国际国内组织或团体的公报、公约等法律文书。新闻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组成。

新闻翻译讲求客观、准确,有很强的时效性。因此报道及时,贴近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和接受心理,是新闻翻译成功的关键

一、新闻文体概述

(一)新闻词汇特点

新闻报刊倾向于使用大量的“新闻词语”(journalistic words)。这些词语在报刊中,在特定的上下文限制下,常带有新闻文体特色,具有特殊的涵义。例如story(a news item,a news dispatch,report)——一则新闻,drive(campaign,movement)——运动,nadir(the lowest point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countries)——两国关系的最低点,lash out (criticize)——批评。

反常态和标新立异的遣词造句是新闻文体的一个重要特色。其目的是为了使行文生动新奇,引人注目。例如:

原文 The pugnaciousK.O.Mullins demanded a rematch.He took a full page newspaper advertisement to promulgatehis challenge.

译文 好斗的K·O·默林斯要求重新比赛。他在报纸上用整页的大广告,公布了他的挑战书。(使用生僻词pugnacious和promulgate来吸引读者的注意。)

在英语报刊中,为了求新奇,词语的词性变得十分灵活,如一些通常用作名词的词往往被用作动词或形容词。例如:

原文 Jordan,sandwichedbetween Israel and Iraq,and out-gunned by both neighbors,faces the prospect of being the corridor to the war between the two litter rivals.

译文 约旦夹在以色列与伊拉克之间,并且打不过这两个邻国,现在它将成为这两个死对头打仗必经之道。

英语新闻报刊作品的另一个特点就是通过各种构词法创造大量新词。新词产生的原因很多,一个原因就是我们需要更多的新词去解释和表达新的发明、新的经验、新的问题和新的思想。这些新出现的词不仅特色鲜明、生动形象,而且往往具有直接、简洁、贴切的特点,能够方便有效地传递信息、表述看法。例如supercraft(高级官员),computernik(电脑迷),Be-kind-to-Animals Week(善待动物周),heliport(helicopter+airport)(直升机机场)等等。

(二)新闻句法特点

英语新闻报刊文体的句法和行文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段落较短。

2.句子较长,通常采用“扩展的简单句”。即通过使用定语、状语、同位语等成分对简单句加以扩展,而充当这一些成分的一般是介词短语、分词短语、不定式等。

3.常用无生命名词作主语。

4.常用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

5.倾向于使用主动时态,辅以被动语态,使用主动语态叙事能给读者直接、正面的感觉,使叙述具有“直言不讳”的效果。

6.大量使用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记者在报道、评述事件时,总是从问题的各个角度、各个层面综合多方面意见,力求报道全面深人,同时也使报道具有“最大程度的客观性”,以避“个人观点”之嫌。

7.英语新闻报刊作品的基本句型是:

SV: subject + verb(主语+谓语动词)

SVP: subject + verb + predicative(主语+谓语动词+表语)

SVO: subject + verb + object(主语+谓语动词+宾语)

(三)新闻结构特点

从文体学的篇章分析(Discourse Analysis)来看,英语新闻作品(包括消息、评论、评述、专访)的基础是“消息”写作,程式如下:

A.标题(headline)新闻标题是新闻报道的精炼概括;

B.导语(lead)一般以简明的表述、概括主要事实或提及主要事件;

C.导语以下各段按事实的重要性递次发展,是“倒金塔型结构”。消息内容可涉及五个W和一个H的问题,即:

What——发生什么事

Where——在什么地方发生事

When——在什么时间发生事

Who——牵涉到什么人

Why——为什么发生

How——怎样发生、发展的

由于导语以下各段是按事实的重要性递次安排,因此多段落的主线不是事件发生的先后而是事实的重要性。新闻报导这种特殊的篇章结构是新闻业务特点决定的,排版可以根据篇幅随时裁减。

二、新闻翻译

(一)标题翻译

新闻英语标题作为新闻报道的开门点睛之笔,具有特定的文体、语法和修辞特点。新闻英语标题的翻译在整篇新闻报道的翻译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由于新闻报道时效性强,新闻业竞争激烈,报纸信息量大,一份报纸少则近十页,多则几十页甚至上百页,因此新闻标题必须高度概括、简明扼要、生动醒目,以帮助读者进行取舍并尽可能地吸引住读者的注意力,从而形成了新闻标题的独有特点。

省略是英语新闻标题的一大语法特点。制作标题常常是语言省略化或微缩化的过程。编辑为了使标题简短醒目,常在能表达清楚主题思想的前提下省略一些词,如省略冠词、联系动词、助动词、引导词、连词和代词等。例如:

原文 Pompeii Reported Seriously Damaged 庞培遗址已严重损毁(省略助动词)

译文 实际上在新闻标题中,助动词to be的各种时态形式常被省略。因而一个单独的过去分词就构成被动语态;一个单独的现在分词就构成进行时态。英语新闻标题常以现在时代替几乎所有的时态,这是由于使用现在时可以突出事件的现实感和新鲜感,不致使读者产生消息已陈旧乏味的感觉。在英语新闻标题中常用不定式表示将来的动作,用过去分词表示已经发生的动作,用现在分词表示正在进行的动作。

仿词在新闻标题写作中较为常用,多是套用格言、典故以及文学著作之名,产生鲜明易记、生动幽默的效果。A Tale of Two Hearts就套用了狄更斯的名著A Tale of Two Cities。

新闻标题用词讲究精炼,故而偏向于采用字母较少且生动达意的动词,既可节省标题的词数,又可使标题大为增色,还能便于读者阅读。简写词(abbreviations)和缩写词(initials)在英语新闻标题中也常被运用。新闻标题中的简写词和缩写词有些是不常见的,但其全称一般均能在新闻报道的导语中找到。

新闻标题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使用押韵(Alliteration)、比喻(Figure of speech)、反语(Irony)、夸张(Hyperbole)、双关(Pun)以求得生动、形象、幽默、讽刺等效果,在翻译时尽量再现这些修辞效果。

在翻译英语新闻标题时应兼顾以下三个方面:准确理解标题,领悟其妙处;适当照顾译文特点,增强可读性;重视读者的接受能力。翻译英语新闻标题,许多妙不可言的精彩之处,一疏忽就可能从眼皮底下滑过去。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积累,不断熟悉英语国家的历史掌故、文艺作品以及英语的修辞手段等等。(www.daowen.com)

(二)导语翻译

新闻导语是英语新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读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多的消息的语言媒介,在新闻报道中起着独特的作用。新闻导语是消息的开头,能立片言以居要。新闻导语也是新闻文体中特有的概念,是新闻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显著特征。

1.导语分类

根据不同的标准,英语新闻导语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时间的远近点,英语新闻导语可分为直接导语和延缓导语。

直接导语又被称为“硬新闻导语”,是新闻媒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导语形式。一般说来,直接导语表达明确,叙述直接,语言简练。它用来处理时效性比较强的新闻。直接导语能够使读者快速了解信息。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从第一句开始,就集中描写新闻事件的主题,明确告诉读者新闻事的核心内容,将何人(who),何事(what),何时(when),何地(where),为何(why)和结果(how)这六要素交代得清清楚楚,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新闻事件的概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例如:

原文 Hans Blix,the former director general of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n Vienna,yesterday was the unanimous choice of the UN Security Council to head the new arms inspection commission for Iraq,ending weeks of wrangling.

译文 昨天,曾任国际原子能机构主席的汉斯·布利克斯,经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被任命为新的伊拉克核查委员会负责人,从而结束了几周来围绕此事出现的危机。

在这个典型的直接式导语中,时间、人物、事件、结果四个最重要的要素被作了直接交待,地点和原因却没有当成重点放在导语里。简洁明了,但却能让读者对事件的重要事实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延缓导语或是强调事件结果,或是用一段情节开头,或是引用报道对象的讲话来营造一种氛围,新闻的主要事实并不是直接报道出来,而是往往放在导语的后半部分。延缓式导语又被称为间接式导语、软导语。它最突出的特点是:将新闻中最关键的信息并不直接告诉给读者,而是用情节、细节、故事的精彩片段,激发读者的兴趣、好奇心、探知欲,借此引领读者进入新闻事件的核心。这种导语主要用于故事性、趣味性强的新闻、新闻特稿及各类软新闻的写作。在实际写作中,晚报经常采用延缓导语。例如:

原文 Rudolph Almaraz’s patients came from Kentucky,Connecticut,South Carolina and many other states,seeking the best possible care for the breast cancer that threatened their lives.Now the hundreds of women he treated are calling The Johns Hopkins Hospital each day to find out if the man who performed breast surgery on them might have given them AIDS.

译文 Rudolph Almaraz的病人来自肯塔基、康涅狄格、南卡罗莱纳以及全国各地其他许多州,她们患有致命的乳腺癌,希望得到可能的最好的治疗。如今,每天有许多他曾治疗过的病人致电约翰斯·霍普金斯医院,希望知道这位曾给他们施行手术的大夫是否将艾滋病传染给了她们。

这则导语中并没有将新闻事件的六要素一一呈现给读者而是着重交代了人物和事件,使得导语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可读性,能够吸引读者通读全篇,探个究竟。

2.导语翻译策略

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发展,对于不同类型的新闻导语一般均有固定的含义和规范的译法,最好可以保留原导语的形式特点;对不易把握的新词、难词须特别谨慎,动用多种手段加以理解判断。首先要注意与中国新闻媒体的同步性和协调性,寻找规范的译法。其次,根据不同的情形作适当的调整或变通。词语的翻译主要采用直译、意译,或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还可根据需要对某些词语进行改译或不译等处理。

直译先导为主。翻译时首先要确定它在文中的含义,接着看是否能直译或基本直译,只要有相当的可行性和可接受性,就尽量寻求对等的合适的中文表达,能套用的即可套用。如出现North-South Dialogue可直接翻译成“南北对话”,而非诸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协商”之类。

意译灵活变通。有些表达法如果没有套用的词语,缺乏直译的可行性与可接受性,就要作必要的语言变通,寻求适当的中文对应词语,采用直译加意译或完全意译。如“The two leaders embarked on talks aimed at cooling tensions over a yawning US-China trade gap.”(两位领导人举行会谈,以缓解中美巨额贸易逆差造成的紧张关系。)(意译)

注释辅助说明。对受众较为陌生的词语要作必要的解释。“翻译者遇到新词语时必须注意尽力查询,寻找词义理据,并紧紧抓住上下文,经慎重推敲判断出词义后,可采取释译加原文(用括号)的方式。”如Sandwich Generation可译成“三明治一代”(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人),因为其含义是a generation of people who are caring for their aging parents while supporting their own children。如果目的语中缺乏相近的通俗对应词,则需要进行注释性加工。

三、新闻文体翻译要求与原则

新闻翻译的标准是:译词准确、语言通顺(通俗)、文体贴切、快速迅捷。

如同其他形式的翻译一样,新闻文本翻译的目的也是要把原语的意思尽可能准确无误地传达出来,而不是用译者自己的意思代替原语的意思。因此,翻译的成败取决于翻译出来的意思是否同原意保持一致。新闻翻译最大的特点在于“新”。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孕育出一大批以前闻所未闻的新生词汇。正因如此,新闻翻译就要求译者创造性的工作,尝试着做第一个翻译的人。同时,由于新词汇来源相当广泛,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等方面无所不包,又向译者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就是要成为任何方面都要有所了解的多面手。在新闻翻译中,译者应该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第一,内外有别原则——把握正确的政治导向

译者在汉译英过程中选用英语词汇时不能不考虑它们的政治内涵和价值观取向。新闻英译是对外宣传的一种重要渠道,因此,必须符合对外宣传的“三贴近”原则:贴近中国发展的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

第二,准确规范的原则

有时候,新闻翻译的措辞往往体现了国家的政治立场。如我国的“钓鱼岛”,中方标准翻译是Diaoyu Islands,而西方往往翻译成他们熟悉的Senkakus(尖阁列岛);又如“解放后”,我国用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而西方媒体常用after the Communist takeover (victory)。(刘宓庆,1998:16-18)

中国的一些重要报刊都有其英语报刊名,翻译时应该使用这些报刊名,例如:

北京周报      Beijing Review

中国日报      China Daily

人民画报      China Pictorial

今日中国      China Today

二十一世纪报    21st Century

中国青年报     China Youth Daily

第三,简明易懂原则

西方新闻学对新闻媒体语言的要求是The simpler,the better。新闻语言追求浅显易懂,广泛运用小词(midget words)正是这种文风的生动体现。译者翻译时,要吃透目的语的这个特点,尽量在语言形式上贴近目标受众的阅读习惯。

第四,背景解释原则

背景解释是英译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外国记者非常善于在新闻中运用背景材料,注重所谓的“解释性报道”(interpretative reporting)。在西方受众对中国发生的一切不了解或了解不够的情况下,缺乏背景阐释的翻译往往导致信息走样和跨文化交际失败。一个简单的例子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译成CPPCC (the 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a national advisory body on policy matters with considerable influence),要比仅仅译成CPPCC,更易于被西方读者理解。文化典故、历史事件、地理名称、风俗习惯乃至行话、俗语、术语、流行词汇,都要根据新闻受众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解释。例如:

辛亥革命 the Revolution of 1911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educated urban young people go and work in the countryside

知青 secondary school graduates who were unable to pursue their studies in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during the Cultural Revolution,1969—1976

大龄青年 single youth above the normal matrimonial age

汉语语言,尤其是时政流行语,往往极其简练,内涵丰富,翻译时必须加以阐释。如:

三个代表 the important thought of Three Represents—the Party should always represent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China’s advanced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the progressive orientation of China’s advanced culture and the fundamental interests of the overwhelming majority of the Chinese people.

三讲 three stresses (stress on politics,study and rectitude)

三农问题 the issue of China’s countryside,farmer and agriculture.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长,其政治经济影响力的日益扩大,西方受众对中国的国情发展越来越熟悉,注释可以越来越精简,如乌龙茶(oolong tea)、饺子(jiaozi)、豆腐(toufu)、功夫(gongfu)、九寨沟(Jiuzhaigou)等已无须任何解释了。

第五,编译原则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新闻英译通常需要一定程度的编译,即在翻译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到“内外有别”的原则和西方读者的阅读心理,对西方读者可能不太熟悉的有关信息和文化背景知识加以适度阐释,对可能引起误会、不符合国外读者阅读习惯的表达方式进行必要的变通。编译新闻英译时经常运用的策略,也是新闻翻译与一般文体翻译的区别性特征。(许明武,2003:26-27)

综上所述,新闻翻译不同于一般文体翻译,讲究客观、准确及很强的时效性。要求译者具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深厚的外语功底、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必要的新闻专业知识。因此,新闻翻译的关键是如何做到正确清晰,以增加传播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