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翻译通论》审校阶段

《翻译通论》审校阶段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无论第两遍还是三遍,审校的目的无外乎两个:一是检查译文是否精确,二是检查译文是否自然、简练。第三步,设法消除英译汉中的欧化结构。如果是英译汉,可以请中文写作经验多的人帮助审校。

《翻译通论》审校阶段

第三节 审 校 阶 段

一、审校概述

在翻译的过程中,再细心的译者也难免疏漏,再有功力的译者也难以一挥而就,做到“一字不易”。因此,审校也就成为确保译文质量的最后一道“工序”。

纽马克主张,译者应根据文本的难易度,花费翻译所用时间的50%—70%来审校自己的译文(Newmark,2001:37);即使在考试的时候,如果考试时间为三个小时,译者至少应留出35分钟进行审校(Newmark,2001:221)。

我们认为,译者翻译完之后,至少需要审校两遍:第一遍,对照原文校对,检查有无疏漏、误译之处;第二遍,脱离原文审校,检查有无生硬拗口之处。如果所译文本比较重要,而译者又有充裕的时间,最好再审校一遍,通过大声朗读来检查译文是否畅达自如。无论第两遍还是三遍,审校的目的无外乎两个:一是检查译文是否精确(accurate),二是检查译文是否自然(natural)、简练(economical)。

译者要对照原文,逐词、逐句、逐段地检查译文,看看有没有漏译的地方,并将漏译之处补译出来。我们之所以把检查有无遗漏列为重点审校内容之一,1)是因为译者由于疏忽或精神疲劳等缘故,经常会出现漏译,或是漏掉重要词语,或是漏掉整句话,甚至整段话。这类问题不纠正过来,势必影响意义传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2)是为了发现误译,纠正误译。实践证明不管是初学者,还是经验丰富的译者,都可能在以下问题上出差错:一是年月日,二是数量词,三是人名、地名,四是代词,等等。所以在译者审校的时候,但凡遇到以上各类词语,只要不厌其烦地对照原文检查一番,时不时地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3)审校的第三个作用是检查译文有没有费解和文字生涩的地方。一般说来,译文费解大多数是误译造成的,而文字生涩既可能是误译所致,也可能是文字表达不到位所致。

总之,审校是翻译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确保译文质量的最后关口。每一个译者一定要非常谨慎,切实把好这一关。译者在审校的时候,一定要集中精力,做到“眼到、心到”,借助敏锐的目光、积极的思维,把自己的疏漏、失误或不确切之处,一个个地加以挖掘和纠正。相反,如果不认真,审校就会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二、审校阶段步骤及注意事项

(一)审校内容

审校一般可分四个步骤。

第一步,检查是否有错漏。较长的文本,有经验的译者会在原文的段首标上序号,然后在译文的段首也标上序号,这样就不容易遗漏段落,没有特殊原因,译文不要轻易改变原来的段落,如要改变,最好也在初次审校后进行。

第二步,价差是否有逻辑问题。比如,文中是否有不相干的句子,前后矛盾,或是否有不合常理或看不明白的地方。逻辑问题几乎总是理解问题,个别情况属于原文本身的毛病。若是后者,可考虑根据文本的性质或翻译的目的使译文合理化。

第三步,设法消除英译汉中的欧化结构。这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对译者的要求很高。但也不是不可作为,除了上节重点讨论的两个方法外,还有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首先,要了解英文与中文的基本不同点。比如:1)英文重形合(即句子各部分的关系主要依靠有形的连接,如英文中有大量的that,which,where,when,if,and,of,in),中文重意合(主要依靠词序和意念的连贯,散而不乱);2)英文句子一般不能缺少主语,中文“流水句”的显著特点就是多个分句可共享一个主语;3)英文句子称“绵长句”,习以为常的是环环相扣的后置修饰语,中文句子则基本为前置修饰语,结构简洁;4)英文大半名词前要用冠词,非the即a,而中文里完全没有冠词的概念;5)英文里的名词有单复数的形态之分,中文里的单复数多数情况只靠意会,不必明示;6)英文里大量使用被动语态,中文虽有被动语态,但远不如英文用得那么广泛,且表达方式更为多样化。了解了这些基本特点,在审校时才能对症下药:设法删减连接词语(比如少用“如果”,少用“和”字,少用“当……时候”及类似结构);设法删减主语;设法删减“的”字结构,学会化整为零;设法删减“一个”、“一种”、“那个”(即冠词);设法删减“们”字;设法删减或替换“被”字。如能满足上述条件,译文便能琅琅上口。

第四步,加工润色,文学翻译尤其重要。常听人说,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翻译也不例外。认真的译者,文稿在排版阶段还在修改,有了这种精神,才能不断超越自己。

(二)审校方法

审校可分初校和复校(复校又可分二校、三校等,是文本性质而定)。初校的目标是消除错漏,复校则致力于行文流畅。

一,抛开原文校对。这是初校和终校不可缺少的环节。背后的理念是:译文必须独立成篇。换言之,它必须是不依赖于原文而独立存在的,因为一般的译文读者是看不懂原文或无需对照原文的。因此,主体准确和传神,比细节真实更为重要。实际上,翻译中的多数毛病在不看原文时就可以发现。抛开原文审校的理想方法,就是朗读。所谓朗读,就要读出声音来,在朗读的过程中,哪里拗口,哪里声音不对,哪里语气不合,都能逐一发现和纠正。如果时间允许,初校之后,先放上一段时间,再进行校对,这样更容易发现问题。往往译者原来觉得不错的句子,重读后,又觉得不满意了,再次加工,译文质量可大大改观。

二,请别人校对。自己写的东西,最终是给别人看的。自己觉得翻译明白清晰,没有问题,并不完全等于别人的感觉也是如此,角度不同,知识储备不同,见解有时会很不一样。因此,请别人审校时,最可能发现问题。哪怕是不同意别人提出的看法,都不会有坏处,只会使自己考虑得更周到,因而使译文更严密完整。如果是英译汉,可以请中文写作经验多的人帮助审校。如果是汉译英,在定稿前,最好能请母语是英语的人看看,译文是否地道,他们最有发言权。

(三)商务文本的审校

下面以商务文本为例,具体谈谈译文的审校问题。商务文本,重在记实,在审校内容方面另有侧重,除总的要求简明、严谨、准确外,还要特别注意事实细节,包括日期、金额、数量、缩略语和代号等。

1.日期

经贸业务方面,翻有关日期的文字,都应严格认真,丝毫不能马虎。特别是对外签订合同,有关年、月、日都得大写。例如:

本合同于一九九九年二月十八日在广州签订。

The Contract is signed in Guangzhou this eighteenth day of February,one thousand nine hundred and ninety nine.

关于日期,还应该注意一些(复合)介词的特定含义,如“on and about”,“on and after”,“on and before”,“until”等。如果使用“from…to…”结构,还应注意是否包括起止日期。

2.金额

表示金额,一是要注意货币单位。如果是美元,应写成US$或USD(位于数字后面);是港币,应写成HK$;是人民币,应写成RMB¥,即Renminbi yuan的缩写;是日元,就应写成JP¥,即Japanese yen的缩写。二是要注意在小写之后,是否有必要再大写。金额的小写,应注意货币符号与金额数之间不留空格。例如,HK$152 348.00,不应写成HK$ 152 348.00。

例 Money-laundering is virtually universal.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estimated the global money-laundering industry last year as worth at least 600 billion dollars.

洗钱几乎遍及全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估计,去年全球洗钱总额至少达600亿美元。

译者犯粗心的错误,有时是看花了眼,有时是头脑一时糊涂,有时也说不清是什么来由。比如这句话,译者怎么会把600billion译成“600亿”呢?我们相信,译者如果事后稍微检查一下,一准会对自己的错误哑然失笑,并且将其改为“6 000亿”。

3.重量、高度

表示重量,要注意其单位,不把kg(公斤)错译成“斤”,也不要把kg(公斤)错译为“公吨”(metricton)。此外,还应注意是净重还是毛重,英尺还是公尺等事项。

例 One catastrophic effect of this heat would be melting of the icecaps at both the North and South Poles.As a result,the ocean would rise by 100 feet or more,enough to flood almost all the world’s major cities.

热量散发不出去会导致一个灾难性的后果:引起南北两极冰盖的融化。这样一来,海面将上升100公尺,甚至更高,足以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淹没。

原文时海面上升“100英尺”,译文译成“100公尺”,增加了两倍还多!译者之所以会犯这样的错误,可能主要是由于粗心,跟不太习惯英制计量标准也有一定关系。

4.缩略语和代号

经贸英语中有许多缩写、代号。这些缩写和代号都有特定含义,如表示价格,有CIF (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价格(即到岸价格/船上交货)。支付条款中,有D/P(documents against payment),即“付款交单”;有D/A(documents against acceptance),即“承兑交单”等。翻译时应特别小心,一个字母之差,就可能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5.倍数词

如果是英译汉,要注意“增加了……倍”与“增加到……倍”或“是原来的……倍”的区别。表示减少,要注意汉语的表达习惯,一般不译成“减少……倍”,而是化成分数或百分数。

倍数增加,例如:

A is n times as great(long,much,…)as B.(www.daowen.com)

A is n times greater(longer,more,…)than B.

A is n times the size(length,amount,…)of B.

以上三句都应译为;A的大小(长度,数量,……)是B的n倍[或A比B大(长,多,……)n-1倍]。

e.g.This book is three times as long as(three times longer than/three times the length of)that one.

这本书的篇幅是那本书的三倍。

increase to n times

increase n times/n fold

increase by n times

increase by a factor of n

以上四式均应译为:增加到n倍(或:增加n-1倍)。

e.g.The production of integrated circuits has been increased to three times as compared with last year.

集成电路的产量比去年增加到了三倍。

e.g.That can increase metabolic rates by two or three times.

那可使代谢率提高两三倍(即提高1倍或2倍)。

e.g.The drain voltage has been increased by a factor of four.

漏电压增加了3倍(即增加到原来的4倍)。

在这类句型中increase常被raise,grow,go/step up,multiply等词所替代。

倍数减少,例如:

a is n times as small(light,slow,…)as b.

a is n times smaller(lighter,slower,…)than b.

以上两句均应译为:a的大小(重量,速度,……)是b的1/n[或a比b小(轻,慢,……)(n-1)/n]。

e.g.The hydrogen atom is nearly l6 times as light as the oxygen atom.

原子的重量约为氧原子的1/16(即比氧原子约轻15/16)。

e.g.This sort of membrane is twice thinner than ordinary paper.

这种薄膜比普通纸张要薄一半(即是普通纸厚度的1/2)。

decrease n times/n fold

decrease by n times

decrease by a factor of n

以上三式均译为:减少到1/n(或:减少(n-1)/n)。

decrease常被reduce,shorten,go/slow down等词替代。

e.g.Switching time of the new-type transistor is shortened 3 times.

新型晶体管的开关时间缩短了1/3(即缩短到2/3)。

e.g.When the voltage is stepped up by ten times,the strength of the current is stepped down by ten times.

电压升高9倍,电流强度便降低9/10(即90%)。

e.g.The equipment reduced the error probability by a factor of 5.

该设备误差概率降低了4/5。

6.数字

使用数字,比如:152 348.00,翻译时千万不能遗漏小数点,否则会酿成大错。书写数字,有时使用分节号,如上面这个数字还可以写成152 348不要误把分节号当作小数点,译成152.348,结构相差1 000倍。

7.注意一些易混结构

如“out of question”(毫无问题)与“out of the question”(绝不可能);“25% of invoice value”(发票金额的25%)与“25% off invoice value”(发票金额减去25%);“to change Type No.5 for Type No.4”(将第4型号换成第5型号)与“to change Type No.5 to Type No.4”(将第5型号换成第4型号);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