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方翻译简史:两千年的活动及五次高潮

西方翻译简史:两千年的活动及五次高潮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在公元前三世纪问世的,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西方悠久的翻译史曾出现过五次高潮,这构成整个西方翻译史的一条主线。这是历史上少有的基督教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也是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三个高潮。

第二节 西方翻译简史

西方,尤其是古代欧洲的翻译史同中国翻译史一样源远流长,而翻译在古代欧洲文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却超乎中国,这与欧洲的语言特点有关。从《圣经》中可以看到公元前数百年翻译活动的一些记载。

从广义上说,西方最早的译作是公元前四至二世纪之间,72名犹太学者在埃及亚历山大城翻译的《圣经·旧约》,即《七十子希腊文本》;从严格意义上说,西方的第一部译作是在约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安德罗尼柯在罗马用拉丁语翻译的希腊荷马史诗奥德赛》。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在公元前三世纪问世的,因此可以说西方的翻译活动自古至今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它是整个西方发展史上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西方悠久的翻译史曾出现过五次高潮,这构成整个西方翻译史的一条主线。概要了解这五个翻译的繁荣时期,就可以大体把握住西方翻译发展史的全貌。这五个时期分别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翻译时期、《圣经》翻译时期、中世纪西方翻译、文艺复兴翻译时期和现代翻译时期。

一、古希腊罗马文化翻译时期

公元四世纪,盛极一时的希腊奴隶社会开始衰落,罗马逐渐强大起来。但是,当时的希腊仍领先于罗马文化。翻译介绍希腊古典作品的活动可能即始于这一时期或始于更早的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古代翻译活动活跃、繁荣的一个时期。在公元前3世纪中叶,有文字记录的翻译就已问世。公元前250年,罗马诗人李维·安德罗尼库斯(Livius Andronicus)将荷马史诗的《奥德赛》(Odyssey)译成拉丁文。这是有文可考的西方第一部译作。涅维乌斯(Eaevius)和恩尼乌斯(Ennius)则将大量希腊语戏剧作品译成拉丁语。此三人历史上称为罗马文学的三大开山鼻祖。后来的普劳图斯、泰伦斯等大文学家都用拉丁语翻译或改编荷马的史诗和埃斯库洛斯、索福克罗斯、欧里庇德斯、米南德等人的希腊戏剧作品。这是欧洲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这一时期的翻译主要以用拉丁文翻译古希腊文学作品为主,从而促进了古希腊文学对罗马文学以至整个欧洲文学的巨大影响。若干世纪之后又曾两次掀起的翻译希腊经典著作的热潮,即第三次和第四次西方翻译繁荣时期的发生,与此不无渊源关系。另外,这些译者一般同时又是著名的文学家,这一点与中国古代早期的翻译有所不同,这与语系间与语系内的翻译难度不同有一定的关系。这次翻译活动的历史功绩在于:它开创了翻译的局面,把古希腊文学作品,特别是戏剧介绍到了罗马,促进了罗马文学的诞生和发展,对罗马以至日后西方继承古希腊文学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二、《圣经》翻译时期

此次翻译高潮涌现于罗马帝国的后期至中世纪初,是宗教性质的。在西方,宗教势力历来很强大,基督教教会一向敌视世俗文学,极力发展为自身服务的宗教文化。作为基督教思想来源和精神武器的《圣经》,自然成了宗教界信仰的经典。《圣经》由希伯来语和希腊语写成,必须译成拉丁语才能为罗马人所普遍接受。因此在较早时期就有人将《圣经》译成拉丁语,到公元四世纪这一译事活动达到了高潮,其结果就是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译本。

《圣经》是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新教三大派别)的一部经典,包括《旧约全书》、《新约全书》和《伪经》。《圣经》是极为重要的世界文学遗产。

《圣经》的翻译很早就开始了。公元前二世纪阿基拉(Aquila)即将《旧约》从希伯来文译成希腊文。《新约》还被译成古叙利亚语、古埃及的哥普特语、埃塞俄比亚语以及哥特语等。

公元三至四世纪希腊文的《圣经》被译成拉丁文,将《圣经》翻译活动推向高潮。在各种译本中,尤以杰罗姆(St.Jerome)等人受罗马教皇达马苏斯(Damasus)委派,于公元382年至405年根据《新约》全文所译拉丁文《通用本圣经》(the Vulgate)质量上乘,成为定本,即天主教所承认的唯一《圣经》文本。杰罗姆的翻译注重理解,他打破传统的逐字逐词翻译的方法,注重原意的把握与传递。随着教会势力的加强,《圣经》的翻译高潮一直持续到公元六世纪左右。公元四至五世纪《圣经》全部译为拉丁文后,又被译成各国语言。

此后,《圣经》的翻译断断续续又延续了十多个世纪。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基督教(新教)路德宗的创始人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于1522年发表的《新约》德译本首次使用民众的语言翻译《圣经》,对德语的统一和现代化功不可没;威廉·廷德尔(William Tyndale)的《新约》英译本是《圣经》的第一个英译本;西班牙的卡西奥罗·德雷娜(Casiodor de Reina)1568年发表的《圣经》西班牙译本及其校订本是流行于西语世界的主要西文版本,影响颇大。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611年出版的钦定英文本《圣经》(King James Version of 1611 /The Authorized Version of the Holy Bible)是由英王詹姆士一世组织译成的,可供教堂内诵颂。钦定《圣经》根据原文并汇集诸蓝本包括拉丁文译本及各种英译本之精粹,语言优美、地道,享有“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盛誉,成为英语国家一直共同使用的经典《圣经》译本,对现代英语的发展功不可没。

三、中世纪西方翻译

中世纪中期,即十一至十二世纪之间,西方翻译家们云集西班牙的托莱多,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这是历史上少有的基督教和穆斯林的友好接触,也是西方翻译史上的第三个高潮。(www.daowen.com)

原来,早在公元九至十世纪,叙利亚学者就来到雅典,把大批希腊典籍译成叙利亚语,带回巴格达。在巴格达,阿拉伯人又把这些著作译成阿拉伯语,巴格达一时成为阿拉伯人研究古希腊文化的中心。至公元十一、十二世纪,西欧出现城市和市民阶层,并出现反封建和教会的城市斗争和“异端”思想运动,世俗文化开始形成。与此同时,大批西方翻译者集中到西班牙的托莱多(Toledo),又以这里为中心将大量阿拉伯文的古希腊典籍作品转译成拉丁文,这次翻译及学术活动延续达百余年之久,影响非常深远。这次翻译的繁荣是文艺复兴翻译繁荣时期的一个先声。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翻译

公元十四至十六世纪在欧洲发生的文艺复兴是新兴资产阶级以人文主义为思想体系、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的一场革命运动。古希腊罗马典籍作品手抄本的发现,使古代世界的希腊、罗马文化重新受到重视和发掘,以达到复兴古代文化的目的。自此欧洲终于冲破中古世纪封建教会的禁锢和压制,进入文化繁荣的新时期。这一次翻译繁荣时期以用各国语言翻译古希腊作品为基本内容,同时涉及思想、政治、哲学、文学、宗教等领域,涉及到了当代和古代的主要作品,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翻译家和一系列优秀的翻译作品。在德国宗教改革运动的领袖马丁·路德顺应民意,第一次将《圣经》用德文译出,于是,产生了第一部“民众的圣经”,开创了现代德语发展的新纪元。

而在法国,文学家杰克·阿米奥于1559年翻译出版了普鲁塔克(希腊语作家)的《希腊、罗马名人比较列传》(简称列传),英国诺斯于1579年翻译出版了罗马传记作家该尤斯·绥通纽斯·特朗奎鲁斯的《名人传》,查普曼于1616年翻译出版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弗洛里奥于1603年翻译出版了法国米舍勒·爱岗·德·蒙田的《散文集》。这都是当时翻译繁荣现象的体现。而1611年《钦定圣经译本》的翻译出版则标志着英国翻译史上的又一次发展,它以其英语风格的地道、通俗和优美赢得了“英语中最伟大的译著”的美誉,长期成为英国唯一家喻户晓、人手一册的经典作品,对现代英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翻译高潮发生于深刻社会变革时期,是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一部分,反映了新兴进步势力与腐朽没落封建残余的殊死斗争,甚至有人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法国的艾蒂安·多莱(Etienne Dolet)是西方翻译史上最早提出并总结翻译理论的人,他为此遭到了封建势力的残酷迫害,被控错译柏拉图的谈话有罪,受尽种种酷刑,十三部著作全部被烧毁,最后被处以绞刑和焚烧,时年仅37岁。

这个阶段的翻译活动随着文艺复兴的扩展,在公元16世纪达到最高潮。这次翻译高潮也促进了西方各民族语言走向繁荣、发展和现代化。总之,文艺复兴时期乃是西方(主要是西欧)翻译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它标志着民族语言在文学领域和翻译中的地位终于得到巩固,同时也表明翻译对民族语言、文学和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所起的巨大作用。

文艺复兴之后,从17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西方各国的翻译继续向前发展。虽然就其规模和影响而言,这一时期的翻译比不上文艺复兴时期,但仍然涌现出大量的优秀译著。其最大的特点是,翻译家们不仅继续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代的和当代的作品也发生了很大的兴趣。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歌德等大文豪的作品都被一再译成各国文字,东方文学的译品也陆续问世。

五、现代翻译时期

二十世纪中叶以后,经过两次世界大战,西方社会相对处于一个政治稳定,经济科技与文化交流飞速发展的繁荣时期,也为翻译的飞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尤其是科技与文化交流的飞速发展,促使西方的翻译事业无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时代的演变,翻译的特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翻译范围的扩大,翻译不再以翻译巨匠、名家大师为显著特征。翻译已经形成一门学科、一个职业门类。除专职翻译、文学家、哲学家以外,各行各业都有一大批训练有素的翻译人员。

其次,翻译的发展更加重视翻译理论的研究和突破。一方面大力发展翻译教学,培养翻译人才;一方面建立翻译组织,集中力量以利工作。结合现代人类学语言学心理学等的研究新成果,西方翻译理论的研究很快有了长足的进展,取得世人嘱目的巨大成就,成为现代翻译繁荣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再者,翻译的内容更加广泛,不再主要围绕传统的文学与宗教等方面。科技、商业、经济、金融、贸易、旅游、艺术体育等各方面的翻译都迅速发展起来。可以说,翻译在现代社会是在各方面全方位地发展起来的。翻译语种也逐渐多样化。第四,翻译的作用也为以往所不可企及。特别是在联合国和欧洲共同市场形成之后,西方各国之间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和交往日益频繁、密切,所有这些交际活动都是通过翻译进行的,因为翻译在其间起着越来越大的实际作用。

最后,翻译事业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变化和进步。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 兴办高等翻译教育,如法国、瑞士、比利时设有翻译学校学府,英、美、苏等国在大学高年级开设翻译班(Translation Workshop),以培养翻译人员;② 成立翻译组织以聚集翻译力量,最大的国际性组织有国际翻译工作者联合会(简称“国际译联”)以及国际笔译、口译协会和各国的译协;③ 打破了传统的发展方式,发展了机器翻译。这三点实际上是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标志。

在现代社会,机器翻译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的翻译之中。而且为此新出现了一门计算语言学。机器翻译自产生构思(1946年英美学者布斯和韦弗尔首次讨论了用计算机进行翻译的可能性)以来发展极快。1954年美国乔治敦大学首次研制出第一代俄英单词对译系统以来翻译机器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即具有语义分析能力的机器翻译系统,开发出多种多语种电脑翻译系统投入应用,以美国、欧盟、加拿大最为发达。目前,各种形式各种版本的电脑智能翻译软件层出不穷,如词霸、在线翻译系统、全文翻译系统等等,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词素、句法、语义的辨识和分析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