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青铜器纹饰之渊源
商代青铜器纹饰之渊源是原始时代的玉器、陶器纹饰及岩画等等,其思想内容是原始远祖崇拜和自然崇拜的继承发展。饕餮纹与良渚文化张陵山类型石制手镯上的怪兽以及龙山文化日照两城镇所出石斧上的纹饰十分相似,学界认为它们之间有渊源关系。(32)太阳纹甚至可以一直追溯到旧石器时代阴山岩画上的同类纹饰,这一纹饰在新石器时代的陶器上也经常出现;动物神灵在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中发现有大量雕塑,陶器和玉器上也有很多动物纹饰,它们都是商代动物纹饰的鼻祖。有关动物保护人类的纹饰在龙山文化中也有表现,如故宫博物院和天津艺术博物馆所藏玉器上有鹰凌驾于长发人头上之纹饰,鹰展开双翅,栖息人头上,表现了鹰对人类的保护。这些纹饰和青铜器纹饰之动物保护人类的纹饰都具有同样的思想内容。总之,商代青铜器纹饰及其宗教思想是原始艺术和宗教思想的继承发展。反映了殷代宗教尚处于原始自然宗教的高级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处于平等状态,甚至人类的力量还很弱小,各方面还需仰赖自然界的恩惠和保护,人类还未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自然之上。西周以后,人类将自己的思想、意识、道德准则、等级观念等强加于自然界,神灵也更人格化,从此中国宗教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走向了伦理化道路。
龙山文化石斧的纹饰
【注释】
(1)郭沫若:《先秦天道观的进展》,《郭沫若全集·历史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24—330页。
(2)侯外庐:《我对中国社会史的研究》,《历史研究》1984年第1期。
(3)李亚农:《殷代社会生活》,《欣然斋史论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
(4)郭瑞祥:《先秦天人观的辩证发展》,《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第1期。
(5)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88年,第580页。
(6)朱天顺:《中国宗教初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58页。
(7)詹鄞鑫:《神灵与祭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47页。
(8)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88年,第580、646页。
(9)胡厚宣:《殷墟卜辞中的上帝与王帝》,《历史研究》1959年9、10期。
(10)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全集·历史编》,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27页。
(12)《尚书·盘庚》,《十三经注疏》,第168页。
(13)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中华书局1988年,第572页。
(14)胡厚宣:《殷代之天神崇拜》,《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第一册。
(15)参阅杨树达:《积微居甲文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10页;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第246页;李学勤:《论殷墟卜辞的“星”》,《郑州大学学报》(社科版)1981年第4期。(www.daowen.com)
(16)胡厚宣:《殷墟卜辞中的上帝与王帝》(下),《历史研究》1959年第10期。
(17)参看《尚书·盘庚》,《十三经注疏》,第171页。
(18)朱凤瀚:《商周时期的天神崇拜》,《中国社会科学》1993(4)。
(19)参看吕大吉:《宗教学通论》,第137页;《西方宗教学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633页。
(20)陈梦家:《古文字中之商周祭祀》,《燕京学报》第19期。
(21)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论》,中华书局1988年,第580页。
(22)南京博物院:《江苏铜山丘湾古遗址的发掘》,《考古》1973年第2期。
(23)叶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35页。
(24)俞伟超:《先秦两汉美术考古资料中所见世界观的变化》,《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
(25)张光直:《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考古与文物》1981年第2期。
(26)张懋熔:《殷周青铜器埋藏意义考述》,载《古文字与青铜器论述》,科学出版社2002年。
(27)〔法〕E·杜尔干著,林宗锦、彭守义等译:《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
(28)〔日〕伊藤道治:《殷代史的研究》,第223页,载樋口隆康主编、蔡凤书翻译《中国考古学研究论文集》,香港:东方书店,1990年。
(29)王大有:《龙凤文化源流》,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87年,第82页、250页。
(30)李则纲:《始祖的诞生与图腾》,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影印版,第70页、43页。
(31)俞伟超:《先秦两汉美术考古资料中所见世界观的变化》,《庆祝苏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9年8月第1版。
(32)〔日〕林巳奈夫:《所谓饕餮纹表现的是什么》,载樋口隆康主编、蔡凤书翻译:《中国考古学研究论文集》,香港:东方书店1990年,第167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