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女神宗教的兴起及影响

女神宗教的兴起及影响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女神的共同特征是全裸体、鼓腹、丰臀和突出刻画的生殖器部位。她认为女神宗教的崇拜中心是大母神;女神宗教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女性创世主的神话观念:母神作为一切生物乃至无机物之母,是她生育出天地万物和人类。母神形象在中国的考古发掘中出现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辽宁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

女神宗教的兴起及影响

一、母神崇拜的出现

母神又称大母神、大女神,指父系社会出现以前人类所崇奉的最大神灵。本世纪以来,考古学家们在西起西班牙东至西伯里亚的整个欧陆区域发现距今两三万年以前的女性雕像,大多数学者确信这些最早出现的女性偶像就是母神信仰的对象化表现。这些女神长约5—25厘米,大多用石头、兽骨或象牙制成。其中最著名的是在奥地利威林多夫和法国列斯普格发现的女性雕像。女神的共同特征是全裸体、鼓腹、丰臀和突出刻画的生殖器部位。学者们为这些女神像起名叫“史前维纳斯”。他们推测,在这些遍布欧亚大陆的女神像的背后,存在过一种延续了两万多年的女神宗教。默林·斯通在《上帝为女性时》这部轰动西方的著作中对女神宗教的发生、分布及衰落过程作了系统论证。她认为女神宗教的崇拜中心是大母神;女神宗教发展的最高形态是女性创世主的神话观念:母神作为一切生物乃至无机物之母,是她生育出天地万物和人类。这样一种女性创世主的神话可见于苏美尔、巴比伦、埃及、非洲、澳大利亚土著和中国。(13)至于女神宗教在石器时代产生的原因,学者们认为主要在于经验观察到的母亲的生育能力。一旦原始人将这种母性生育力与人类的永恒延续联系起来考虑,母神崇拜也就自发地形成了。史前维纳斯像虽然在造型特征上多种多样,但大都不约而同地突出表现女性隆起的腹部和生殖器官,这显然是对怀孕和生产的特殊关注的表现。

法国学者伊·巴丹特尔认为:“……不能排除当时的人们认为人类的生育是一种孤雌繁殖,从而承认女性有创造生命的力量。”(14)由于女性在原始观念中同生命的赋予相关联,母神崇拜实质上是对生命和生命再生的崇拜。由狩猎社会发展到农耕社会以后,女性又自然地同生养农作物的土地发展起象征对应的关系,这便导致了遍布全球的所谓“地母”信仰。(15)德国比较神话学家,文化圈理论的倡导者之一斯密特曾归纳出与父系游牧文化圈相对的母系农业文化圈的意识形态特点。他认为农业种植的发明是女性的功劳。最早从事耕作的也是部落社会中不从事狩猎活动的女性。因此早期农耕文化一般具有母系社会的性质,女子由于给部落社会提供了较稳定的食物来源,其地位也相应获得了提高。总之,女神崇拜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女性作为人类的繁衍者与人类的繁殖和延续有密切的关系;二是女性在初期的农业种植中具有重要的经济地位。(www.daowen.com)

母神形象在中国的考古发掘中出现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辽宁喀左东山嘴红山文化遗址。(16)考古学界倾向于把女性陶像认定为农神和地母神。俞伟超先生认为:“在母权制的农业部落,把妇女像作为崇拜的神像,还可能具有另一种意义,即作为农神的象征。美洲的一些印第安人,当年曾把对生活有重要关系的三种农作物——玉米、豆子和南瓜,作为农神,祭祀时则以妇女代表之。从东山嘴陶塑像的形态看,能够直接表现出的含义是生育神,但联系到红山文化的生产状况看,也许是农神,还可能兼有两种意义。……长方形的祭坛,应是祭祀地母的场所。在原始的农业部落,人们依靠农业来维持生活,因为见到农作物是从土地中生长出来的,便以为农业收成的好坏,在于地神的赐予,于是,普遍信仰土地神。”(17)20世纪90年代,在陕西扶风县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一尊高7厘米的裸体女像,其造型特征竟与西欧史前维纳斯像如出一辙。(18)可见,不但史前女神宗教的存在具有跨文化跨种族的普遍性,就连女神的形象也可能相同。也有人认为,东山嘴祭坛的性质是“我国东部地区最原始的祭社遗址”。(19)我们认为,大母神演变为社神是父系社会以后的事情,而且社神的性别变为男性,东山嘴母系社会的女性陶塑像厘定为母神比较恰当。

辽宁喀左东山嘴陶塑女像 青海柳弯人体彩陶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