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独立学院数学课程的教材建设与改革进展

独立学院数学课程的教材建设与改革进展

更新时间:2025-0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在每节课后编写带有“*”号的例子、练习、作业或相关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对课本有关定理、概念及证明的来源探求,并选择适当的带“*”号例子加以分析教学。

独立学院数学课程的教材建设与改革

武汉东湖学院基础课部 贺 勇

具有独立学院教育特色的数学教材比较匮乏,教材建设仍落后于独立学院教育的发展需要,因此,独立学院院校要加强对数学课程教材的建设工作。本文结合我校高等数学教研室已经编写的数学教材的实际,阐述了独立学院数学课程教材建设的基本要求,及优化独立学院数学教材的整体结构。

独立学院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培养目标和对象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独立学院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面向基层的,是要培养符合社会生产、生活和服务实践职业岗位所需要的高级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而数学课程是重要的公共基础课程,讲清概念与思想方法是掌握基础数学课程的核心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数学课程,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数学修养,而且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独立学院数学课程教材建设是实现独立学院数学教学改革重要的、关键的组成部分,但具有独立学院教育特色的数学教材比较匮乏,教材建设仍落后于独立学院教育的发展需要,所以独立学院院校要加强对数学课程教材的建设工作。

一、独立学院数学课程教材建设的基本要求

教材是否具有明显的独立学院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编写教材要以“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突出应用”为宗旨,体现数学教育的基础性、实用性和前瞻性,激发学生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恰当把握选材的深度与广度,并与学生的接受能力相结合,同时也给教师留有余地,便于教师按不同对象组织教学。

第二,汲取国外高职数学教材的优点,注重与后续专业课内容上的衔接,便于学生学习。

第三,教材内容要改变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过于强调学科体系严密、完整的做法,应精选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社会需要、学科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三者有机的统一,使教材的深度呈梯度化。可适当降低深度,对一些定理、概念及证明过程可适当删减,更多地探求其结果如何直接服务于相关的专业,减少探求这个结果的来龙去脉。这样,可减少一些较难的逻辑推理与证明过程,比较适合于学习基础一般的学生的要求。对于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在每节课后编写带有“*”号的例子、练习、作业或相关数学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本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增加对课本有关定理、概念及证明的来源探求,并选择适当的带“*”号例子加以分析教学。使用有深度梯度的教材,可以“一教材多使用”,满足不同专业层次的学生,有效提高各层次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主动性,提高教学质量。

第四,内容的编排应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并注意教材的连贯性、衔接性;内容涵盖大纲,易学、实用,层次分明,条理性强,富有启发性,便于学生自学。

第五,注重基本概念的几何解释、经济意义和物理意义,使形象直观与行文严谨相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应用。教材中应列举大量的几何、经济和物理方面的案例,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六,在教材的编写中要注意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直觉思维是以熟悉的知识领域及其结构为依据,使思维者可能实现跳跃,越级和采取捷径,并需要比较分析验证结果的一种快速思维形式。”教师在讲授数学课程时,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适当加以各方面能力的渗透与培养,特别是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工作中具有较强的直觉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终生受益。

第七,语言的归纳、总结要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思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数学素养;叙述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简明扼要,同时又不失数学辩证、清晰、简约、深刻的思维风格。(www.daowen.com)

第八,教材应由有丰富实际教学经验和理论素养的教师编写,使教材用起来顺手,讲起来顺口;难易适度,适合各层次学生的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独立学院教材的特色。

二、善于围绕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体课程,优化独立学院数学课程教材的整体结构

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当前独立学院教学改革的核心。我校与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早在2008年已经编写了经济应用数学《大学数学》、《线性代数》这两部教材,我校教研室在2011—2012年又编写了经管本用的《概率论数理统计》、理工专用的《大学数学》上下册两部教材,目前我们在用的校本数学课程教材达到了四部。在课程内容结构性问题上,我校积累了多位老教授长期的教学经验,现予以简要总结。

第一,数学基础理论课程的教材建设,必须善于正确地处理不同课程之间的整体性与局部性的关系,在当前更应该强调整体优化。长期以来,经济类高等院校的教材建设作为教学改革的专项内容之一,大多是在课程自身原有的教学内容的框架内,进行某一门具体课程教材变革的局部优化,这在教改的初始阶段是必要的,也确实能在特定阶段的时间范围内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但在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性的总体构成上,单靠某一课程的局部优化,缺少各门课程之间内容体系的有机整合,又可能是狭隘的。所以,我们主张经济类数学理论基础课的各个具体学科都围绕主体课程重新建构新教材,强调数学基础理论课程在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各门主干课程领域的应用,突出应用性的环节。教材建设的这一总体设计思想具有整体观念,既能突出主干课程的专业地位,又能与各门辅助课程相互衔接与共同配合,构成整体优化的格局,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

第二,数学基础理论课程的教材建设,必须善于正确处理本门课程教学内容的宏观与微观的关系,在当前尤其应该更加注重宏观的地位。曾经有一段时间,数学基础理论课程过分注重微观分析,具体知识细节咀嚼过碎,逻辑运算与推演论证的步骤过于琐细,而相对忽略了宏观分析,缺少总结归纳性的推断。此外,数学基础理论课程过分注重宏观分析,数学理论的抽象概念、范畴的定义引述过于空泛,逻辑论证的跳跃性递进过于理论化,缺少微观的具体印证,更缺少微观与宏观之间的周延缜密的统筹安排。我校高等数学教研室的老师们已经编写的这四部教材的内容设计,正是为了解决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减少过分数理分析专门化的宏观展示、删除过多过密的微观细节的计算演示,在知识体系的构成上讲究“理清思路,突出重点,提示方法,指引应用”的撰写原则。

第三,数学基础理论课程的教材建设,还必须善于正确处理知识内容的基础性和非基础性的关系,当前应更加注重突出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内容。伴随国际贸易和科学技术文化交流的日益增进、科技新知识的积极引进和吸收,知识更新频率加快,数学课程理论的教学内容也不断膨胀,有限的课时容量和无限膨胀的知识内容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和突出。我们自己编写的教材,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确保教材建设在总体框架上能够突出数学课程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基础性蕴涵。

上述经验证明,独立学院数学基础理论课程的教材建设,应该具备面向21世纪的创新意识和前瞻思路,结合我国国情,针对学生来源和学生专业基础准备的实际,建构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知识体系。我们已经编写的这四部教材的总体设计是符合当前独立学院经管专业教学改革的客观实际的,应当给予充分的肯定。

参考文献

[1]200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N].中国教育报,2002(6).

[2]袁剑波.郑健龙.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3).

[3]蒋乃平.职教课程探索的三个阶段[J].职业技术教育,2003(3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