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关于认识的辩证发展
认识的产生与发展是认识论的基本内容,认识是怎么产生的?认识又是怎么发展的?老子《道德经》作为哲学经典不可能不回答这类问题。
1.关于认识的产生
老子在第二章指出:“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不美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这是说,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有与无相互对立而产生,难与易相比较而形成,长与短经比较得以体现,高与下相对应而出现,音与声相互照应而和谐,前与后相随而出现,这是永恒的共识。因此,圣人用“无为”的态度来对待一切事物,实行“不言”之教,任凭万物自己生长而不加干扰;就像道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能;立功而不自居。正因为不居功,其功绩才不会失去。老子这是告诉人们,天下人都知道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共识,不是人们头脑中先天就有的,或由主观自生的,而是在人们长期生活实践中达成的共识。圣人之所以实行“不言之教”、“无为而治”,也不是圣人头脑苦思冥想出来的。圣人对老子来说,是“得道之人”,是他们在生活实践中长时间体道、依道、行道、守道的产物,没有这种体认、依从、力行、守护的实际经验,就不可能达到通晓自然规律的地步。“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是“不处事”、“不教导”,而是要力戒“妄想妄动”,应一切顺应自然规律,使天下得到更好治理。老子《道德经》是以修身、治国、平天下为中心内容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知识,只能来自于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实践。
2.关于认识的发展
老子在第十六章讲到认识的基本态度时说:“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人的心灵本来就是虚明宁静的,但往往为私欲所蒙蔽,因而观物不得其正,行事则失其常。所以,我们要尽力地把它回复到虚明宁静的状态,这样,万物的生长活动,我们就能看出它们由无到有,再由有返回到无,循环反复的情形。万物虽然繁杂众多,但是最后总要回复到它们的根源,它们的根源是静,静就是它们的本性,所以回复到根源就是复归本性,这种复归本性是自然常道,知道这种自然的常道可以称为明智。老子这是告诉人们,“致虚”、“清静”是认识客观实在的基本态度,只有“致虚”、“清静”,才能对万物的生长、活动,看清它们怎样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循环往复的情形,从而达到“归根”、“复命”,即明察事理,洞悉万物变化的规律。如果人们为私欲驱使,不能“致虚”、“守静”,对事物的观察与探究,不是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的反复进行,那么,就不可能达到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老子不仅看到了事物认识本身的复杂性与艰巨性,对事物本质与规律的认识不可能一次而就,而且还看到对事物认识必然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干扰的可能性与现实性。所以,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只能是一个由现象到本质、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的逐步提升、逐渐完善的辩证发展过程。老子关于万物认识要“致虚”、“守静”、“归根”、“复命”的认识过程,正是宇宙中道生养天地万物运动发展规律的主观反映。(www.daowen.com)
3.关于认识的出发点与归宿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在我国曾有过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是一部政治哲学著作;也有人认为是一部兵书;有人认为含有权诈之术,为搞阴谋诡计之人提供理论依据;也有人认为是主张消极的、厌世的或出世的。
其实老子《道德经》是一部哲学著作,内容包括宇宙观、认识论、社会历史观含天下观、国家观、人生观等等。老子哲学宇宙观与认识论的出发点与归宿是什么呢?就是为人们修身处世、治国平天下提供理论指导与行为准则的。
在老子哲学的思想体系里,“道”占首先且最最重要的地位。“道”不仅是天地万物的总根源,也是天地万物生长变化的法则,更是天地万物变化发展的最终归宿。“道”在《道德经》的各章或各组成部分之中都是灵魂或称核心,它贯彻于所有涉及内容的各方面,且自始至终。“道”无声、无色、无形,是亘古的唯一存在即宇宙本体,由“无”而生天地,由天地而生万物与人,从而形成万象纷纭的世界。天地万物及人是从宇宙本体或称宇宙初始状态的“道”分化演化出来的,所以应顺从“道”这种纯粹的自然而然的客观规律。也就是说,人类社会中的成员都应回归到纯洁的、无私、无欲的自然本性上来,按照自然规律治理人类社会。老子《道德经》以修身治事为重点,并推广应用于家、乡、国、天下,为修身治国平天下提供了一系列理论与方法,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求人们按照“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客观规律,更富有成效地修身治事,治国平天下,以实现人类共享的理想社会。
老子对人类社会的本质与规律的认识难免有其局限与不足的方面,但是,老子《道德经》的学术价值与深远影响是不能低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