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德”?
1.“德”的含义或定义
老子《道德经》在第二十一章提出“德”的概念,他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这是说,大德的行止,是完全依循于“道”的。
《管子·心术上》说:“德者道之舍(舍寓),物得以生,生得以职道之精。故德者,得也,其谓所得以然也。以无为之谓道,舍之之谓德。故道之与德无间,故言之者无别也”。《韩非子·解老》说:“道者,内也”,“德者,道之功”。王弼《老子》三十八注:“德者,得也。”“道”具有形而上的超越性,有形之物得到了“道”就谓之“德”,或者说,“道”内在于天地万物就是“德”,“道”因“德”而体现和作用。苏辙《老子解》说:“道”无形也,及其运而为德,则有容矣。“容”即德之容态、道之体现。
从上述诸解读中可以得出,老子《道德经》的“德”的定义:是物之所得于“道”者,“道”寓于万物之中的体现和作用。
“德”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可归纳出以下要点:
①德是物所得于“道”而生的体现;
②德是“道”寓于天地万物之中的体现与作用;
③在天地形成之前,寂兮寥兮之“道”时,谈不到“德”的问题;
④“道生之,德畜之”,“道”生成天地万物,“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⑤“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即具备上德的人,因任自然,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
⑥“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即下德的人恪守形式上的“德”,形式上不离开德,无法体现真正的德;
⑦“含德之厚,比于赤子”,包含的“德”的深厚程度,应该像无知无欲的婴儿;
⑧“道之德”是广义德,拟人的德性;(www.daowen.com)
⑨“人之德”是人类出现后,是人的品格、德行的内在因素的外化;
⑩道之德的理念,是自然无为的理念,应该用自然无为去修身、齐家、睦邻、治国、平天下。
人之德的修炼就是去除人的主观意志,恢复人的自然本性,实现与道同体。
从上述“德”的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深刻性、复杂性、广延性而言,是“德”与“道”密切联系分不开的。正如《管子·心术上》说的“故道之与德无间,故言之者无别也”。其实,“德”与“道”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
2.“德”与“道”的关系
首先,“德”与“道”的相互联系。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即大德的品格,在于它和“道”一致。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一章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这是说,“道”使万物生长,“德”使万物繁殖,体质使万物得以形状,具体的器物使万物得以成形。因此,万物没有不尊崇“道”而重视“德”的。“道”所以被尊崇,“德”所以被重视,并没有谁来命令,它从来就是这样的。所以“道”使万物生长,“德”使万物繁殖,使万物成长发展,使万物结果、成熟,对万物爱养、保护。生养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了万物,而不自以为尽了力,导引万物而不对它们管制,这叫做深远的“德”。这里把“道”与“德”并列起来,既讲了道德与万物的关系,同时也论证了“道”与“德”的关系。但是“道”与“德”的联系是以物作为媒介的,没有“道”与物的联系,即生化万物的机制,就没有“德”的出现或表现的机会。正如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一章说的,“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即是说,“道”这个东西,没有固定的形体。它是那样的惚恍啊,惚恍之中是它的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惚啊,恍惚之中是它的实体;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深远暗昧中却涵着精气,这精气,最具体,最真实。从古到今,它的名字不能废去,根据它,才能认识万物的开始。我何以知道万物开始的情况呢?原因在此。从《道德经》第二十一、五十一章两章的论证中可以看到,“德”与“道”的联系,具体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德”是“道”生化天地万物中的表现;
第二,“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德”与“道”在万物生化中相互依存。有“道”才有“德”,无“道”就无“德”,“道”是“德”的根本、根据,“德”是“道”的体现、功能。“道”与“德”的相互依存就像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道”是内容,“德”是形式。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道”与“德”相互依存亦可以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来理解:“道”是事物的本质,“德”是事物的现象;“道”深藏于内,是内在的东西;“德”是“道”的显现,是内在要素的外化。
第三,“德”与“道”的相互转化:“道”是无与有的内在统一。“道”作为宇宙初始状态,它恍恍惚惚,似有似无,深远暗昧,不是感觉所能感知的。只有当“道”的无向有转变中,即“道”中的“象”、“物”、“精”生化出具体实物时,“道”的德性才能被人们的感官所感知。这可以理解为从可能向现实的转化,即从“似有似无”向现实的具体实物的转化,人们才能感触“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深远德性,亦可以解读成“道”向“德”的转化。
其次,“道”与“德”的相互区别。“道”与“德”不仅相互联系包括相互依存、相互转化,“道”与“德”也是相互区别的。其区别亦可归纳为:
第一,“道”与“德”存续时间不同:“道”是永恒的存在;“德”是“道”生化天地万物体现出的功能或属性(德性)。在天地万物生化之前,以及天地消散之后返还到宇宙初始状态时,不涉及“德”的问题。
第二,“道”与“德”作为客观实在的地位或重要性程度不同:“道”是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总根据,而“德”是“道”生化天地万物的属性、功能、作用的体现。如果从第一位、第二位区分其地位或重要性,那么“道”是第一位的,而“德”只能是第二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