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望口唇的色泽和形态变化以诊断疾病

望口唇的色泽和形态变化以诊断疾病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望口唇,主要指观察口唇的色泽和形态变化以诊断疾病。口唇色诊与面部色诊基本相同,因唇黏膜薄而透明,其色泽变化更为明显,望诊更为方便,可结合润燥一并望诊。望口唇主要是观察口腔之外上下唇及口角的外形改变情况。望口唇还须察看口腔黏膜的形质变化。口唇上下振摇,寒粟鼓颔,主阳气虚,常见于疟疾初起。表5-5望口唇诊法(续表)

望口唇的色泽和形态变化以诊断疾病

望口唇,主要指观察口唇的色泽和形态变化以诊断疾病。口为脾之窍,唇为脾之华,手足阳明脉、冲任二脉、足厥阴肝脉皆循行于此,故通过口唇色泽的望诊,可察候脾胃及相关脏腑及其经脉的病情(表5-5)。

1.望口唇色泽 是指对口唇之色泽、润澡的观察,以了解脾胃及其相关内脏病证的方法。

口唇色诊与面部色诊基本相同,因唇黏膜薄而透明,其色泽变化更为明显,望诊更为方便,可结合润燥一并望诊。正常唇色红而明润。若唇色淡白,主血亏;若唇白如纸,唇四周起白晕,为亡血之候;唇白而肿者为脾绝;唇白如枯骨者其证凶险;唇色淡红为虚为寒;唇色鲜红主阴虚火旺;唇色深红主实热证;唇红绛而干燥主热伤津液或热入营血;久病面白而突然唇红者多为虚阳外越;唇色紫绀而干者为郁热;唇青主里寒,小儿环口发青为惊风先兆;唇紫而润主阳衰或瘀血;青黑主寒冷至极和痛极;中风病人上唇青黑,吐沫身直者,难久于世;唇黄主脾虚有湿;环口黧黑,身出冷汗者为脾绝;突然肢厥,身冷唇青者为煤气中毒。

2.望唇形 是指对口唇的形质进行观察,判断脾胃及其相关内脏疾患的方法。

望口唇主要是观察口腔之外上下唇及口角的外形改变情况。望诊时要详察是上唇还是下唇,是唇之哪一具体部位,疮肿的具体形态,有无分泌物,病程长短及红紫、痛、痒、麻,有无分泌物及分泌物的性质等。小儿鼻下至上唇红肿生疮,主虫积食积;人中满者内有水气内停;重病人中短缩,唇卷缩不能覆齿者,称为“唇反”,主脾阴绝;上唇上翻且人中饱满,主脾阳已绝;口唇二角出现水疱灼痛或痛痒,为里热较甚;口唇红肿流水,痛痒如火灼,破裂脱屑,状若无皮,多发于下唇,为“唇风”,又名“驴嘴风”,为阳明风火上攻;若唇上初结似豆,渐大如茧,坚硬而痛,为“茧唇”,乃胃中痰热流注于唇;如久治不愈,胬肉翻花,痛极难忍,有唇癌之可能;“唇疽”生于唇上,色紫有头,如刺李大,肿而坚硬,时觉木痛,因脾胃积热而成;“唇疳”生于小儿嘴唇四旁,红赤无皮,不时燥裂,为阳明湿热上攻而成;口唇突然肿胀,扪之焮热,疼痛不甚,或有麻木感,不坚硬,无疮头,名为“木唇”,脾胃之热上攻;唇角生疔,不能张口者,名为“锁口疔”,此疔若生于唇上,唇口外翻,名为“翻唇疔”,此二证初起形如粟米,色紫坚硬,肿甚,麻痒不痛,寒热交作,俱属危证,是火毒上攻而成;生于人中名“龙须疔”,生于人中两旁者为“虎须疔”,均初起如粟粒,如针着骨,根盘漫肿不透,乃火毒上攻而然。上述诸疔疳若出现口噤神昏,名“走黄疔”,又叫“疔疮走黄”,为邪毒内陷心包所致;唇生核,色赤,按之坚硬,名“唇核”,是脾经湿热凝结而成;口唇肿起,翻突如菌状,触之不痛,名“唇菌”,是心脾积热之故。总之,唇肿破裂,溃烂流水,或溃烂成片,表面如糜粥样,多为脾不化湿,湿热上蒸;溃烂处呈灰白色,周围淡红,多为脾阴虚证;疟疾在唇口生疮,乃为病邪欲解之征;若口唇干燥欲裂,或裂开出血,为“唇裂”,主津液已伤,唇失滋润,多为外感热甚或脾经有热;唇口干枯,焦黑燥裂,主热毒盛极。

望口唇还须察看口腔黏膜的形质变化。若口腔黏膜糜烂色白,形如苔藓,名为“口糜”,多为阳旺阴虚或脾经湿热内郁;婴幼儿口腔黏膜糜烂,白屑满口,多为胎中伏热,或外感热毒,或心脾有热;若白屑延及咽喉,迭迭肿起,喉间痰鸣,面青唇紫,可造成呼吸窒息。唇边颊腭上有黄白色豆大溃烂点,红肿灼痛,间有微热者,为“口疮”,又称“口疳”,实证者为心脾积热,虚证者为阴虚火旺;口颊黏膜近臼齿处出现细小白色斑点,周边红晕,周围黏膜发红,名为“麻疹黏膜斑”,系麻疹初起。另外,下唇内侧出现多个半透明的白色小颗粒是蛔虫之征;上唇内正中之系带上出现白色小点,提示有痔核,若小白点在唇系带正中线上,提示外痔;小点在正中线之侧,提示内痔,小白点色白且硬,提示痔核时间久;色红而软,提示痔核形成时间较短,若唇系带上有条状结节,提示有瘘管形成。

3.望唇态 是指对口唇动静状态的观察,以判断相关脏腑病变的方法。(www.daowen.com)

此法主要观察其张、噤、撮、僻、振、动等动静姿态的变化。口开不闭,主虚证。若口张气但出不返者,是肺气将绝之候;口张摇头伴有异样叫声者多为痫病,口张如鱼口,不能复闭者,为脾气将绝。口闭不开为“口噤”,主病实。若口噤不语,兼抽搐,多为痉病惊风,若兼半身不遂者,为风中脏腑之重证;孕妇口噤,多为子痫;若唇口窄小,难以开合,饮食受限,多为“紧口”,多由风痰入络所致。唇口收缩,变窄变小,不能开合,名为“撮口”,见于破伤风。口角呈或左或右的歪斜之状,称“口”“口歪”,见于中风或风痰阻络。口唇上下振摇,寒粟鼓颔,主阳气虚,常见于疟疾初起。口开合频繁,不胜自禁,名为“口动”,为胃气将绝之候。口唇颤动不能自制者,名为“唇动”,乃脾虚不摄,血虚化风之证。

表5-5 望口唇诊法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