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病变形态和程度预测眼部五轮五色

病变形态和程度预测眼部五轮五色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久病见瞳神散大,为将亡之兆;暴病瞳神不收,多见于中风。据其病变形态和程度不同,分别称为“冰翳”“枣花翳”“仰月翳”“横翳”等,不外是脾虚、阴亏、火盛、阳衰数端,临床以老年人多见。若见瞳神散大,色呈淡绿,眼珠胀痛,视力严重下降者,称“绿风内障”,多因悲忿恼怒,肝胆火炽,或风邪、痰饮阻遏,神水积滞而成。表5-1 眼部五轮2.目色望诊指对全目及眼的局部颜色的观察,作为了解眼之局部及内脏病证的方法。

病变形态和程度预测眼部五轮五色

眼睛为肝之窍,为心之使,人身五脏六腑的精气都能输注于此而维持其正常的视觉功能,《内经》认为 “目者宗脉之所聚”,所以察目可以了解全身的疾病。

图5-1 目症五轮图

1.五轮望诊 是指观察五轮的外表特征,推测相应脏腑病变的方法,五轮指肉轮(胞睑)、血轮(两眦)、气轮(白睛)、风轮(黑睛)和水轮(瞳神)(图5-1)。《河间六书》称:“眼通五脏,气贯五轮。”

(1)水轮:水轮即瞳神,又名瞳子、瞳仁、瞳人、金中等。它有广、狭 之分。狭义瞳神仅指位于黑睛后方,黄仁中央可以展缩之圆孔。而广义者指瞳仁及其后方眼内组织,包括“神水”“黄精”“神膏”“神衣”等。

望瞳神首先审察有无神光,其次验看瞳神之大小形态及气色。正常瞳神等大等圆,阳看则小,阴看则大,展缩自如,气色清莹透彻,能明视万物。望瞳神的重点要望其形态和气色。

①形态:凡瞳神散大、缩小或变形,变色或外观如常而视力障碍者,皆属“内障”病,常因脏腑内损,真元耗伤,精气不能上奉所致,多属于虚证;但亦有因火毒热盛,痰湿郁滞成肝风上冲,或外伤破损引起,属实证者也不少见。

若见瞳神紧缩,甚者细如针孔,失却展缩功能,伴见神水不清者,谓之“瞳神紧小”,常因风热或肝胆实火上犯于目所致。若望见瞳神失却正圆,边缘如锯齿或虫蚀,或状如梅花,谓之“瞳神干缺”,多因肝肾阴虚所致。若瞳神开大,不能敛聚,阳看时亦不能变小,称为“瞳神散大”,多因七情内伤,精气不敛,或过食辛辣炙煿,积热生火,耗伤气阴,或由痰火上攻所致。久病见瞳神散大,为将亡之兆;暴病瞳神不收,多见于中风。若见瞳孔极度开大,似无黄仁,瞳神与黄仁通混不分者,称为“通瞳”,乃由突受惊恐,气机逆乱;或肝经风邪上壅,黄仁不能关闭;或外伤血瘀阻络而成。若见瞳神歪斜,或如杏仁桃核,或如月牙之角者,谓之“瞳神倚侧”,此乃肝肾阴精消灼,目失所养之故。若见单侧瞳神区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大小不等,形态不一,阳看小,阴看大,展缩如常的瞳仁,称“虚瞳”,多因胎儿发育异常,与生俱来

②望瞳神气色:若见瘀血积于瞳神下方或全掩瞳神,或瞳神内隐约透见一点殷红或暗红色,谓之“血灌瞳神”,多因肝胆火炽,迫血妄行,灌入瞳子,亦有外伤撞击而致。若视见瞳神内黄精色隐隐淡白,或边缘如枣花样,或如油点浮于水面,或白亮如冰,或如鳞点乍青乍白,或白如银针,暗大明小,或白点隐隐,向日始见,或白色如银,横格于瞳神中心,或白气一尾,隐似新月,逐渐遮蔽神光,而瞳神之阴阳开合,展缩自如,统谓之“圆翳内障”。据其病变形态和程度不同,分别称为“冰翳”“枣花翳”“仰月翳”“横翳”等,不外是脾虚、阴亏、火盛、阳衰数端,临床以老年人多见。若新生儿即见黄睛部分或全部呈白色,谓之“胎患内障”,多因母体饮食失常,劳逸失度,惊恐刺激,或服药不当而造成胎儿发育障碍。若因眼珠外伤,黄睛被损,新变为灰白或乳白色,谓之“惊震内障”。若见瞳神内微混,隐呈青色,视野渐缩,眼珠逐渐变硬,谓之“青风内障”,多由忧郁忿怒,肝气郁滞,化火生风,或因视觉疲劳,肝肾阴亏所致。若见瞳神散大,色呈淡绿,眼珠胀痛,视力严重下降者,称“绿风内障”,多因悲忿恼怒,肝胆火炽,或风邪、痰饮阻遏,神水积滞而成。

若见瞳神内气色昏暗,如浓烟重雾,视力日渐模糊者,称“乌风内障”,多由风痰所致,或贪欲太过,精气受损之故。若见瞳神散大,视力下降,眼前黑花,且有头眼胀痛者,谓之“黑风内障”,多因肝风痰火所致,或因肾虚肝旺而成。若见瞳神散大难收,气色浑浊不清,而呈淡黄色,神光欲绝,称为“黄风内障”,多因绿风内障失治而成。

(2)风轮:风轮疾患主要是星膜翳障,翳可见于“银星独见”“聚星障”“聚开障”“风轮赤豆”“天行赤眼暴翳”“光热眼”等病。望诊时主要观察翳的大小、形状和数目的多少及在风轮上分布的情况。详见“病名诊断”条。风轮上的膜包括“赤膜下垂”“血膜包睛”,望诊时主要根据其色,然后结合膜走向分布的观察以诊断(详见各条)。黑睛破溃外突,包括“旋螺突起”“蟹睛”“旋胪泛起”“钉翳根深”等病。临证时主要通过对溃破情况、脓液、敛口及形状特征的观察进行辨证(详见各条)。

(3)气轮:气轮望诊主要是观察其色泽和形态。望色泽要结合发病、病因以辨之,若白睛色红者,可见之于“天行赤眼”“暴风客热”“赤丝虬脉”等眼疾。若见白睛表层有瘀血者为“白睛瘀血”。若见白睛上起白膜者为“白膜侵睛”。若见其深层有青灰色或紫蓝色斑,或白睛变为蓝色者为“白睛青蓝”等。望形态指察看白睛上突起之物的形状、数目、大小和颜色,可以辨“金疳”“火疳”“偏漏”“瘀血灌睛”“状如鱼胞”“状若悬胆”“形如虾座”“目珠管”“鱼子石榴”“黄油障”等病。

(4)血轮:望血轮主要察看血轮之色泽、血脉数目、形状及延伸部位、泪窍,泪泉的色泽形态,有无红肿及分泌物的稀稠颜色等。以此可以辨别下列诸病,如“赤脉传睛”“胬肉攀睛”“迎风流泪”“漏睛疮”“眦漏”“漏睛”“窍漏”“大眦漏”“小眦漏”等。

(5)肉轮:望肉轮虽有望色和望形之分,但二者常同时进行,望诊时不可截然分开。临床常见的肉轮色泽有如下几种情况:如胞睑虚浮而肿者,主风、主虚;赤肿者,主风热;眼圈青色者,主肝寒、伏饮;二目黯黑,肌肤甲错,多有瘀血;睑内色淡白者,主血虚脏寒;睑内色滞黄白者,主食积;有粟状白粒者,主虫积。色泽与形态结合望诊,若胞睑生疮,红赤肿痛,甚而腐烂成脓者为“实热生疮”,常因脾胃蕴热,或心火内发,或肝火上炎;若胞睑皮红赤如涂丹,生有小水疱,糜烂渗水,为“风赤疮痍”,由脾胃湿热,复感风邪所致;若睑弦红赤、溃烂、刺痒,伴有灼热、羞明流泪、眵泪胶黏的眼病,称“睑弦赤烂”,多为风湿热合邪致病;若胞睑红肿热痛,赤如丹,称为“眼丹”,为热毒内盛,复感风热所致;若睑缘或眦忽起小包,微红肿痛,继而硬结成脓,形似麦粒,谓之“针眼”(表5-1)。

表5-1  眼部五轮

2.目色望诊 指对全目及眼的局部(眼胞、白珠、眦等)颜色的观察,作为了解眼之局部及内脏病证的方法。《灵枢•论疾诊尺》说:“目赤色者病在心,白在肺,青在肝,黄在脾,黑在肾,黄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这是目部色诊法在望色定位方面具体应用的范例。临床应用这一方法时,要分全目的色诊和局部色诊,并且以色为主,兼察其形、态乃至全身相关的体征。若察全目红肿,多为肝经风热。在分部色诊时,望诊检查的顺序是由前到后,先外后内,先察眼睑、两眦,再看白睛、神水、黄仁、瞳神、晶珠(表5-2)。

(1)眼睑:上眼睑肿胀红赤,多是脾经风热;下眼睑肿胀红赤,多由胃家火热,眼睑皮红湿烂,多是脾热挟湿;若见红肿硬结者为针眼;不红不肿之硬结为眼内痰核;睑内颗粒累累,色红而坚,状如花椒者为椒疮;睑内颗粒累累,色黄而坚者为粟疮;睑弦红赤、溃烂、刺痒为睑弦赤烂;眼睑皮肤红赤起疱,甚至溃烂者为风赤疮痍,眼睑红肿难睁,为胞肿如桃;眼睑肿胀不红,皮色如常为胞虚如球;睑内生细小颗粒色白质硬如石,为睑内结石,睑黑颊赤者为痰热;胞黑面如土色而四肢痿痹者,是风痰;眼睑上下有青晕者,多为劳欲太过;眼睑色青者,为脾胃有寒;睑青常闭,时时小惊者,将痫。(www.daowen.com)

(2)两眦:眦青为肝病,目毗赤烂为心火;大眦赤烂,系上焦风热外攻;小眦赤烂,为胆腑郁热;伤寒目眦红者,为麻疹之先兆;眦角色淡者属血虚;若目眦赤脉向白睛蔓延,为赤脉传睛;若目眦有赤色胬肉窜贯白睛者,为胬肉攀睛。

(3)白睛:白睛色赤者多为肺火,亦有风热为患,白睛色淡红者,为虚热;白睛色黑者为劳;白睛色黄者为黄疸;黄如橘色鲜明者为阳黄,多为湿热上壅;浊如烟熏者,为阴黄,多为寒湿所致。白睛色淡黄者为脾虚泻利,或脾有积滞或积聚;白睛色老黄者,为肺脾受邪,疳证也。若白睛表层发生如玉米粒样小疱,其周围绕以赤脉者为“金疳”。若白睛傍黑睛边缘发生紫红色肿胀隆起者,名为白睛青蓝。

(4)黑睛:望黑睛的色泽及是否透明。如有白色浑浊,应察看其位置是否在黑睛之中或偏旁,其形状的大小,片状、树枝或地图状,以及浑浊的大小深浅等,有无血丝深入。黑睛上如有膜状物,应察看其色为白为红,厚薄如何等。若见黑睛骤生多个细小星翳者为聚星障;若黑睛生翳,四周高起,中间低陷,形如花瓣者为“花翳白陷”;若见黑睛生翳,形如凝脂,多伴有黄脓液为“凝脂翳”;若见黑暗深层呈现一片白翳障,浑浊不清,妨碍视力者为“浑睛障”;瞳神散大,瞳色发绿为“绿风内障”。

(5)神水:注意神水是否浑浊,有无闪光现象,有无积血或积脓。

(6)黄仁:望黄仁是否颜色正常,有无颜色变淡或肿胀等。

(7)瞳神:除察看瞳神的颜色外,还应看其大小、形态、位置及对光反应等。

(8)晶珠:要察看晶珠前有无色素沉着,晶珠有无浑浊。若有浑浊,要注意形态位置等。若晶珠浑浊,视力缓降者,为圆翳内障。

3.望目态 是指对眼睑及眼球动静姿态的察看方法(表5-2)。目态望诊的次序是:

(1)先望眼睑的动静姿态:若眼睑高肿难睁,皮色红肿,谓之“胞肿如桃”;若上睑下垂,不能随意抬举,影响瞻视者为“上胞下垂”,又叫“睢目”“睑废”,多为气血虚,或脾虚不举;若双侧眼睑下垂对称者,是属先天发育不良所致;若胞睑不能自控而搐搦惕动,称“胞轮振跳”,此为过劳,或肝脾血虚;胞睑频频眨动,不能自主,谓之“劄(zhā扎)”,多见于小儿,由饮食不节,脾虚肝旺所致;若胞睑筋肉紧缩拘挛,谓“倒睫卷毛”,多为椒疮、粟疮的并发症。若目开不合,多为阳盛;若目合不开(非睡眼)为阴盛,或足阳明之别,足少阳、厥阴、少阴病,三阳合病等。若目视正圆,手撒戴眼者,为太阳经绝。

(2)次察眼球的位置及能否转动自如:凡目珠偏离正位,无论其或左或右,或上或下,程度如何,均谓之“目偏视”,多系脏腑气血亏虚,风邪乘虚而入,或先天所致。若见黑珠突然偏斜,转动受限,伴有复视者,为“风牵偏视”,是卫外失固或风痰阻络之故。若黑睛翻于一侧,欲转不能,甚者只见白睛,称“瞳神反背”,因风热攻脑之故。若眼珠拽向下方,不能上转,称为“坠睛”,为风寒攻入眼带所致。若单侧或双侧目珠偏向上方不能下转者,称为“目仰视”或“目上视”,多属火热上扰或痰涎壅盛而成。若双侧目珠不自主地、有节奏地颤动或旋转,称为“辘轳转关”,多为风邪所袭,或肝经积热之故。若双目珠如火赤,骤然胀起,暴出眶间,不能运转,称为“鹘(hǔ指古代一种鸟)眼凝睛”,多由五脏风热上侵。若单眼目珠突然胀起,转动失灵,为“突眼高起”,系风热火毒所致。若眼珠骤然突出眶外,谓之“珠突出眶”,为火热亢盛或暴逆气逆之故。若目珠内多膏者,为“膏伤珠陷”,多为外伤,或五脏虚极所致。

表5-2 望目诊法

(续表)

(续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