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青春奉献给党——访谈荣中信
一、荣中信的事迹
一些革命英雄因其立下的汗马功劳而铭刻于人们的记忆中,为千千万万的人所敬仰,然而更有许许多多默默无闻、不被人们所熟悉的英雄,他们可能没有赫赫的战功,可能也不是将军,甚至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人民子弟兵,但他们却毫无怨言地把青春奉献给了党。
1949年,年仅16岁的荣中信参了军,他是家中唯一的孩子,按照当时的惯例,他完全不必参军,父亲也是村里的主任,但是那时正值29军为了补充淮海战役损失的兵员,在动员大会上荣中信毅然参军,很多人不理解,年纪如此小就当兵,但他说要跟着共产党解放全中国!16岁的他就有如此气魄,有不平凡的志向!当年他加入华东解放军第10集团军29军85师253团1营,是机炮连步兵。
1949年4月,我军发起渡江战役,当时国民党军放话,长江是天险,共产党是过不来的!江面有军舰炮艇,天上有飞机,还有英美的支持,国民党蛮横一时。如此嚣张的气焰激怒了解放军,但解放军只有渔船没有大型战舰,敌我力量差距较大。毛泽东主席鼓励同志们说,渡过长江,就能解放全中国了!解放军凭着不怕牺牲、勇于战斗的精神打赢了渡江战役,这是荣中信第一次参加战斗,而且是激烈的战争。
同年他又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斗,只用二十多天时间就解放了上海,骄傲的国民党断言共产党在这里撑不过3个月,但是历史再一次证明了共产党的正确性。当时解放军规定有《入城守则》,红旗插上外滩高楼,枪声逐渐淡去,大军依然露宿街头,战士们攻入上海城区秋毫无犯,荣中信还记得当年战士们一个挨着一个,垫着拆开的麻袋席地而卧的情景。战争是艰苦的,可胜利是喜悦的。
参加过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斗之后,紧接着他参加了解放厦门的战役,据老人回忆,那场战争是攻打3门(厦门、大金门、小金门),大金门就是今天所说的金门,由于战线拉得太长,后方供给比较紧张,有一次他三天没吃一粒粮食,但还要坚持战斗,对于一个年仅16岁的少年,艰苦可想而知。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老人说,当时只有台湾没有解放,本来要把台湾拿下来,但由于形势所迫加之国民党依靠台湾海峡和大批战舰固守台湾,与此同时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构成威胁,战争蔓延到中国境内,对朝作战势在必行。这时荣中信加入了志愿军,时任第50军105师449团某班班长,每次打仗时他总是冲在最前面,老人说,我是班长,我要起带头作用,17岁的他就如此勇猛!志愿军一度打到汉江附近直至汉城,但由于后方补给困难和其他原因,志愿军逐步撤回三八线以北,他所在的部队最初有386人(老人依然记得很清楚),由于战争的扩大化,阵亡了362名战士,只剩24人。这时曹兴国师长来到前线视察:“荣中信!能不能守住?”荣中信:“就算剩我一个人也要守住阵地。”曹师长高兴地说:“好同志!好同志!”物资缺乏,粮食供应不足,朝鲜人民就把自己的粮食运到前线,说起这,老人对当时的朝鲜老百姓很感激,同样朝鲜人民也感谢志愿军,那时的军民感情十分融洽。随着战争的结束,志愿军逐步撤退回国,老人是最后一批撤退回国的部队,在朝鲜战场整整6年!
荣中信从16岁参军,直到1956年退伍,虽然不是戎马一生,也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他的精神、志向却不输给任何人。复员后老人回到家乡桓台县唐山镇居住。
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曾经和现在不变的共产主义理想(www.daowen.com)
当我采访荣中信老人时,老人还是像以前一样非常有精神。老人特意穿戴上当年作战时的军装和军帽,热情地拉着我跟我说起那战争年代的事迹,老人虽近80高龄,但对以前的事记忆犹新。而且他对当今的国际国内形势十分关注,积极关注国家、军队、党的建设和发展。老人家境不是很富裕,但老人说现在比以前好多了,不但有政府对退伍老军人的补贴,还有党委的补贴呢!
老人回想起当年的革命战争,对我说:“孩子,只要国家需要我,我还会上前线,为党奉献一切。党就是我的再生父母,我要为党付出一切!”80岁的老人,对国家对党的热爱丝毫未减。荣中信,一个平凡的老人,却有一颗不平凡的心,有着崇高的信仰。这就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信仰!
如今,老人年纪大了,不能再像以前一样冲锋上阵,但老人不愿这样闲着,老人会经常关注有关国家和军队的建设发展情况,这可能是老人对部队的留恋吧。
老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老一辈革命者的热情不正是我们年青一代需要学习的吗?老人没什么高深的文化,却又比我们年轻人多了一份朴实和热情,战争年代,他们不怕流血,不怕牺牲,勇于向前,誓死遵守命令的军人气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用平凡的人生谱写了不平凡的伟大,我觉得现代年轻人在追求周杰伦、蔡依林一类的明星时,更应该追求老一辈军人不怕吃苦,永不服输的精神。在老人家里我感受到一股神圣的力量,老人是普通的,但精神是伟大的,年仅16岁就参加战斗,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而我们16岁时还在父母营造的幸福快乐而又无忧无虑的生活中。回想荣中信老人的16岁,16岁正是一个少年最快乐的季节,但是他把这最美好的青春毫无保留地全部奉献给了党和国家,16岁还是我们成长的季节,没有理想,只有快乐,而他那时就明白了跟着共产党解放全中国的道理,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解放军,哪里就有像荣中信这样的钢铁战士。今天我们不会为了一顿饭发愁,却为了吃得更好发愁,荣中信年轻时却有三天没吃一粒粮食,而且还要坚持战斗,是什么支撑他为了党和国家而奋斗?是理想。旧社会的压迫使他明白,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救国家,这一点只有跟着共产党才能做到。
习惯了平静的社会,习惯了幸福,却忘了幸福是怎么来的——是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他们没有享受到这一切,却付出了一切,我们难道不需要做些什么吗?我们就这样平庸地生活着而忘了他们吗?他们为了祖国付出一切,他们才是应该首先享受幸福的人,而他们没有!他们把幸福留给了他们的下一代!此刻回想起荣中信老人,弯了的腰却依然像军人一样尽量笔直地挺着,军人,要用气质压倒敌人。老人是革命军人,完全可以向国家申请更多的补助和支持,但老人没有,老人说:“我老了,不能为祖国作贡献了,国家给我的补助够多了,我很高兴,谢谢国家和党没忘了我。”这与现在的人只想着回报而不想付出形成多么强烈的对比啊!这是多么崇高的精神啊,只懂得付出,不求回报,革命军人,我们向你们致敬!
曾经的一个理想让荣中信坚持战斗了7年,7年意味着他不再是一个少年,因为还有比快乐更值得追求的事——解放全中国,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一个少年不是无忧无虑地活着,而是以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为目标,他的青春比其他同龄的孩子更充实,也许只有他才能体会其中苦涩的快乐吧。他把青春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事业,献给了中国共产党。今天的和平与当年的战火岁月就像今天的幸福和当年的悲壮,现在的人们不需要重复当年的艰难困苦,但是革命前辈的精神还是要我们年青一代深刻学习的,他们为党和祖国付出了青春,我们向他们致敬。年轻的我们踏着他们走过的血路前进,为社会主义作贡献,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革命前辈为我们建立的新中国,这样的青春才有意义。
当我离开的时候,老人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想想今天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革命前辈不但有为党和国家奉献一切的精神,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真挚热情,没有虚伪,没有尔虞我诈,只有颗真实而普通的心。老人虽文化不高,但是他身上有我们永远难以学到的东西。
附注:由于“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老人年轻时的照片、军人证等资料大部分被损毁,现只有桓台县武装部开具的证明:老人的档案遗失,无法寻找,只能通过口述探寻他的事迹。以上资料是通过老人亲自口述并如实记录的。
指导教师:盛美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