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辅导员与学生:心灵和情感的桥梁

辅导员与学生:心灵和情感的桥梁

时间:2023-12-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实际上,辅导员的亲和行为体现了辅导员对学生积极的、肯定的态度。辅导员的“亲和力”,实质上是指辅导员以自己特有的素质,在工作中所产生的一种亲近、和谐的力量,一种感染、凝聚的力量。亲和力强的辅导员,无疑会开拓广阔的工作空间,并由此获得学生的热忱欢迎。

辅导员与学生:心灵和情感的桥梁

亲和力: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心灵和情感桥梁

——新时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亲和力之研究

周跃龙

【内容摘要】文章指出在新形势、新挑战下,亲和力是思想政治工作道德素养的基本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教育创新的动力,并从个人的人格、情感、态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亲和力提升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亲和力 提升

辅导员的“亲和力”,是指辅导员以自己特有的素质,在辅导员工作中所产生的一种亲近、和谐的力量,一种感染、凝聚的力量。具体讲,“亲”就是热爱之情,体现为爱、关心、温暖、支持、信任、帮助、鼓励等,“和”就是指协调、和谐,体现在师生关系的适度与合理上。实际上,辅导员的亲和行为体现了辅导员对学生积极的、肯定的态度。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亲和力”的解释是:两种物质结合成化合物时相互作用的力。心理学上将之定义为,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出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教育亲和力表现为教育实践活动对教育对象所具有的亲近、吸引、融合的倾向或特征,以及教育对象对教育实践活动产生的和谐感、趋同感、亲近感。

一、高校辅导员具备“亲和力”的重要意义

古代不少思想家、教育家十分强调教师热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对教育的重要意义。有这样一则典故:赵衰和他的儿子赵盾是春秋晋国人,都长期执政,在晋国享有很高的威望,但两人个性不同,赵衰待人慈祥可亲,人们都喜欢与之亲近,赵盾刚正严肃,让人不大好接近。据《左传·文公七年》记载:“醴舒问于贾季:‘赵衰、赵盾孰贤?’对曰:‘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由此可见,“可畏”给人一种无形的压力,或许易出成效,但对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来说,要通过心灵的沟通达到塑造学生优秀的品格,良好的心理素质,“可爱”无疑更适合辅导员角色的需要。

“亲和”是一种道德文化,是一种人文精神。注重教师的亲和力一直是中国教育的优良传统。荀子主张“下之亲上欢如父母”,要求师生之间要有热爱之情;孔子平日经常和学生生活在一起,或讨论问题,或谈笑歌舞,师生感情深厚;宋代的程颢也是为教亲和的模范,他温文尔雅,让受教者感到“如坐春风和气中”;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教育家如孟子韩愈等都主张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充分说明教师有效利用情感的和谐、共鸣,对于改善师生关系、增强教育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师生比例进一步拉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学生管理工作中新问题、新情况对辅导员队伍提出了新挑战。因而,提升辅导员“亲和力”,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需要,对于提高辅导员队伍理论素质,提高学生管理工作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辅导员队伍“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积极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辅导员缺乏亲和力的表现

目前,政治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缺乏交流、缺乏信任、缺乏理解的现象比较普遍。辅导员习惯于以制度管人、以制度服人的呆板管理模式,这与当前学生管理工作提倡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相违背的。辅导员缺乏“亲和力”主要表现为:

(一)传统的教育观念使得辅导员自身思想上过分强调教师的地位和尊严,导致亲和力的缺乏。由于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许多辅导员还是习惯于“我管你从,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工作方式,认同“距离产生魅力”,将疏远学生等同于与学生保持距离,忽略了学生想亲近辅导员的心理需求。

(二)受功利主义倾向影响,明哲保身。工作上分“你干的”、“我干的”,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等,致使对学生事务不闻不问。其做法不仅阻碍到同事之间工作的开展,而且在学生中失去信赖,造成不良影响,降低自身的亲和力。

(三)辅导员个人的非智力因素影响了教师亲和力的发挥,如思想感情、意志品质、工作动机、兴趣爱好等等。

(四)少数辅导员由于自身教育模式的影响,偏爱唯言是听、唯命是从的学生,冷落敢表达自己主见的学生;偏爱学生干部,忽视一般学生。然而,自我意识强、有主见、敢说、敢做、敢反抗是当前“80后”大学生的一大特色。这种做法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叛逆心理。

(五)辅导员个人自身定位问题影响辅导员亲和力的发挥。目前,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在校生人数的增加,辅导员队伍也在不断扩大。但部分辅导员在思想上尚未树立辅导员职业化的思想,仅仅是把辅导员岗位当成走向教学及其他岗位的跳板,影响了辅导员亲和力的发挥。(www.daowen.com)

三、高校辅导员提升“亲和力”的途径

缺少“亲和”的感召力,思想政治工作容易流于形式,成为一种灌输。辅导员的“亲和力”,实质上是指辅导员以自己特有的素质,在工作中所产生的一种亲近、和谐的力量,一种感染、凝聚的力量。亲和力强的辅导员,无疑会开拓广阔的工作空间,并由此获得学生的热忱欢迎。因此,加强高校政治辅导员“亲和力”建设,对辅导员工作效率的提高具有必要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一)增强自身人格魅力

人格,是一个人品德、情操、气质的集中体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由于教育、修养、经历的不同,人格也有所不同,有的高尚,有的卑下。辅导员的人格力量会对其自身亲和力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在工作中把仅依靠权力影响转向非权力影响,其中人格的力量是关键。人格的力量是指高尚的思想境界、精神境界、道德品质、正确的价值取向等所产生的影响力,是一种高尚境界和行为的自然渗透和体现。人格的力量是非权力影响,其自然渗透有无限的张力。辅导员的人格力量体现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要善于言教,而且要善于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和影响学生。对人要亲切、坦诚、理解、宽容;对己要自尊、豁达、有事业心和责任感、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对事应勤勉、公正、稳重、有创造性、敢于承担责任。

(二)用自身的真诚与温情感动学生

真诚并温情地对待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真诚与温情。辅导员勇于面对自己,不带虚伪和造作地把自己的精神世界展现在学生面前。辅导员有过失,放下架子作自我批评,学生就会觉得你是真诚的、通达的,亲和力就会向健康方向发展,同时也使学生学会了自我批评、自我完善

(三)在对待工作与学生的态度上发挥自身的“亲和力”

思想政治工作,以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为主,自然是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师生间相互友善、相互理解,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若辅导员居高临下、强词夺理、疾言厉色,这对处于叛逆期的学生无疑是一种压制,很容易激化学生内心的愤怒,产生反抗心理。对于逆来顺受的学生来说,这反而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政治辅导员的职责所在,都是为了增强学生间的凝聚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望,让他们在愉快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得到全身心的发展。从态度上增强亲和力,有利于这一职责的执行。

(四)注意工作的方式方法,努力提升自身的“亲和力”

辅导员工作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统一模式、统一套路是无法解决问题的,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辅导员要根据谈话对象的性格和工作任务的性质,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症下药”。让学生愉悦地处理好问题,方法很重要。方法正确,事半功倍,方法错误,事倍功半。通过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方法来解决带有共性的思想认识问题,运用典型引导、现身说法的方法来指导带有倾向性的思想认识问题,而采用个别谈心、循循善诱的方法启发个别的思想认识问题。

辅导员也应多顾虑学生的自尊和感受,放下自己固有的价值观标准,积极换位思考,多倾听学生自己的声音,以引导为主,融说教于其中,才能使学生问题和矛盾迎刃而解,学生心里消除芥蒂,又能有所感悟。

综上所述,辅导员亲和力的理论是多元智能,只有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聪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都值得自己花费心血去培养,才能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个学生,并热情地关注他们的成长。辅导员亲和力的目标是个性发展,辅导员拥有较高的亲和力,才会拥有宽广的胸怀,因而能够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并真诚地帮助他们在非本学科领域里获得成功。因此,新形势下的辅导员除了要进一步培养科学文化素养,练好基本功,还要注意不断激发自己的亲和动机,努力提高自己的亲和力,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信赖、敬佩、爱戴的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王宇航.浅析教师人格魅力与师生沟通的关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03).

[2]陈岩松.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与知识结构发展.《江苏高教》.2009,(04).

[3]丁文勤.论辅导员工作中“七大”和谐人际关系.《江苏高教》.2009,(04).

作者单位:福建工程学院法学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